3月29日,深港郑氏一德堂宗亲相聚于香港湾仔海港中心。据郑氏族人称,至晚清开始,西乡郑氏族人便开始大量迁居香港谋生,现今旅港同胞已有千人之众。深港之间虽有边境口岸,但隔不开两城宗亲的思念之情,郑氏族人每年都有几次全体团聚的时刻,每年元宵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深港宗亲会在西乡乐群郑氏宗祠团年及祭祖;第二次是深圳宗亲前来香港参加郑氏春茗会;第三次则是香港宗亲回来家乡参加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
此次春茗气氛热烈,来自家乡的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一德堂龙狮团首次来春茗会助兴,旅港乡亲看到大旗上写的“郑氏一德堂”倍感亲切,纷纷赞叹醒狮狮艺精湛,生猛灵动。
郑氏家族在西乡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其声望遍及全乡,妇孺皆知。“这位晚清东华三院总理,既是香港著名慈善家,也是西乡郑氏族人。他修庙、铺路、兴学,让‘深港一家’的基因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刻入砖石。”西乡本土青年学者徐浩浩向大家展示了手机中收藏的一张泛黄的书籍,上面清晰地记载着“光绪二年丙子总理”、“绮云”字样。郑绮云儿子辈出了举人、民国教育家,孙子辈则有郑毓秀为代表,曾孙辈有一男一女,以及一位郑氏媳妇同为抗战时期飞行员。可谓代有才人出。
“您父亲就是郑桂芬先生呀?我在家乡听过他的光辉事迹。”徐浩浩得知郑桂芬之子郑启明亦参加此次春茗,倍感兴奋“他在1983年捐资20万建西乡镇人民医院,还积极为家乡的建设招商引资。”
春茗会在深港郑氏宗亲的一片欢声笑语中落幕,下一次相聚便是今天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
从晚清香港侨领捐资修庙,到当代港澳同胞援建幼儿园,从香港的慈善基因到深圳的教育创新,郑氏家族是深港两地的文化血脉相连的缩影。而家乡的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不仅是省级非遗的活态展演,更成为深港文化共生的时代注脚。
深港郑氏宗亲代表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一德堂龙狮团合照
家乡的狮子来港庆贺春茗会
西乡青年代表采访旅港宗亲后与之合照
徐浩浩将家乡庙会特色纪念品带来会场,分发给旅港宗亲
与深港郑氏宗亲代表合照
徐浩浩(左一)、郑启明(居中)、郑国华(右一)
文/凤凰网深圳 陈婉霖 实习生 黄璐
通讯员/龚润芳 徐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