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券商中国”发文《又一券业老兵离职“奔私”!掌舵上市券商已13年,他从券商到公募再到私募,因何两年里两变选择》,虽然标题很长,但主要内容均是——原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正式下海。
刘在陕西金融界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在西部证券(002673)供职的13年。
成立五牛投资
业内虽然早都知道刘有意“奔私”,但直到6月11日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挂网后,大家才好最终确认。
刘成立的机构全名为“陕西五牛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他把公司放到了高新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实缴300万元,现有员工6名。
为方便大家阅读,我们从公示信息上截取了刘的整体履历。
1965年出生的刘建武,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获经济管理学博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公务员阶段:1991年至2000年,从省计委研究所走到市政府办公厅科教文卫处处长一职,从26岁走到了35岁。第一次转折就此发生,直接跳槽到高新区。作为保守省份的政府干部,做到处长级别后从“体制”到了“半体制”,确实需要脱离的勇气,但35岁恰恰是一个“最容易跳槽”的年龄段。也许和许多离开体制的人一样,“一眼看到头”的预期,并不能令刘留恋。
二是开发区阶段:2000年初,刘开始担任高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包括加入高科集团(常务副总),但这个阶段很短,如果把西安市投资服务中心的经历加上,也只有3年时间。我们无法了解刘建武在这一期间的状态,但如此之短,也能说明尚不是其首选的主战场。
三是金融机构阶段:这一阶段很长,2003年加入陕西投资集团后,刘建武开始担任金融证券部经理一职,这与其经济管理学博士的身份开始吻合(想想科教文卫处)。两年后的2005年,刚刚40岁的刘开始担任西部证券董事长,迎来了“人生重大飞跃”。这是其第一次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担纲“一把手”,而且一当就是13年。
是不是有人要问为什么叫“五牛投资”,西安金融棒棒糖想来一个轻松的猜测,其一自然是管理团队希望日后业绩上“牛气冲天”,其二也许是下一个决心,表一个态度,“下海已定!5头牛也拉不回来”。
离职流传大半年
刘建武在西部证券最显著的贡献,就是西部证券上市。
在担任董事长的7年之后,西部证券2012年5月3日在深交所成功登陆,成为第19家上市券商,首发上市实现净融资16.7亿元。如果不是窗口指导的原因,可能融资得更多。
为什么说西部证券上市是最大贡献呢?
其一是用了5年时间:信息显示,2007年西部证券就开始排队了,在碰到停发新股之余,还有股东“一参一控”不达标的监管问题。到了2010年,因股东变更(上海城投控股出资17余亿元成为二股东),又导致了一定的拖延。而随后几年,持续熊市连绵导致监管层有意控制了券商上市节奏。直到IPO前夜,还有媒体曝出质疑西部证券股权转让的负面文章,导致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其二是本身业务结构始终有问题:如果没有记错,西部证券上市前对经纪业务的依赖在所有上市券商中占比最高,上市之初其实也没有太大变化。如2012年报显示,经纪业务占比高达71.98%,而其较高的佣金比例也广受担忧。这样一来,西部证券被定义为典型的“靠天吃饭”、“窝里横”等。
图:西部证券IPO网上路演照片
综上,能够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成功上市,今天看来仍然显得不容易。其后西部证券利用上市地位迅速壮大了资本实力,分别于2015年、2017年以增发及配股方式,共计融资接近100亿元。
但是,西安金融棒棒糖也发现,尽管有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发展过程中,西部证券也逐步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经营方面:以2017年报为例,这一年自营业务从收入上超过了经纪业务,利润占比超过50%。当外界寄望于西部证券经纪业务尽快实现“财富管理”、投行业务尽快冲击“业内中游”之时,“炒股”却成了主业。这一点,无疑是令人有点忧虑的。
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利润表现,也呈一个明显的“倒V字”,显示出在大市走弱、互联网券商冲击等格局下,西部证券仍然没有告别“靠天吃饭”的老路。
其次在风险方面:如果说“踩雷乐视”(涉及资金10亿元)可以用倒霉来解释的话,证监局的处罚公告却暴露了一些实质性问题。如2018年6月陕西证监局发出处罚决定,点出了6大违规现象,分别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部分风控指标设置不审慎、固定收益部未严格执行隔离墙制度、自营业务较长时间内未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作为债券承销商及受托管理人尽职调查不充分、多笔大额自有资金的用途和审批程序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首席风险官担任与职责相冲突的其他职务等。
而处罚结果之重也创下了陕西券业多年的纪录:暂停质押回购业务6个月。事实上,早在2017年8月证监会公布的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西部证券评级已由A降至BBB级,跌出“优等生”行列。
如上背景下,刘建武2018年9月离开西部证券,转任西部利得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一职开始,江湖就开始流传其准备下海。短短6个月后,西部利得即公告称刘因个人原因离职。
“公私”明星开始同台
如果说什么是天注定的话,刘建武转战私募江湖,与其一直在自营方面的收获还是很有相关性的。
西部证券在业内一贯为人称道的是自营盘:在股市持续下跌的2003和2004年,因自营业务年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13.6%和16.81%而名声大振。2007年,在很少有券商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情况下,西部证券创下了连续6年盈利的纪录。
到了刘担任一把手的后期,自营业务仍保持重要地位,如2016年自营就实现超过6亿元的利润,2017年自营贡献利润7.41亿元,2018年上半年为3.3亿元。西安金融棒棒糖对刘本人并不熟悉,倒是“券商中国”报道中一个采访片段提醒了我们:“该人士还提到,刘建武本人对资本市场的判断非常敏锐”。
从这个角度上不难判断,刘建武投身私募是“非常能理解”的。
但江湖上的巧合比小说还要精彩,就在此时,陕西第一家公募基金朱雀投资开始正式发售。
有没有注意到?朱雀广告中出现了“老将挂帅”一词,这个应该指的就是西部证券旧将李华轮。
李华轮1993年至1999年担任陕西信托投资公司(陕西信托证券,西部证券前身)证券总部基金部经理,2000年至2007担任西部证券总经理助理。这一阶段李一直是自营盘的主将。事实上,西部证券能够保持6年盈利,李华轮的作用可能非常关键。
2007年李华轮离职赴沪,成立私募基金——朱雀投资,战绩很卓著,规模从最初的2亿元发展至近期的150亿元,尤其是其“全线布局攻守自如”的投资结构,确保了其业绩水平穿越牛熊。而2018年9月15日,李华轮成功“私转公”,被证监会核准于西安设立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成为西安有史以来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图:左为刘建武,右为李华轮
根据上述信息,刘建武与李华轮起码做过2年“西部证券同事”,如果把控股股东陕投集团也算上,两人交集的时间则达到4年,甚至在后期还是“班子里的同事”。
这就是西安金融棒棒糖所说的巧合,刘建武“下海成立私募”,李华轮“回陕成立公募”,两个“老同事”换了不同身份,再次同台竞技。
更有意思的是,刘建武投身私募第一次被确认,李华轮发行第一支公募产品,前后仅相差了1天。
结语
我们乐见每个人追求精彩的人生,也乐见陕西金融界不断出现新气象,纪录这些片段,并期待“持正能量态度”的金融人都有好的前景,始终是我们最乐意的。
而刘建武在54岁的年纪,完全脱离体制,投身于完全市场化的私募江湖,这种勇气本身是值得敬佩的。
祝他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