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3岁男孩因不服管教砍死亲生母亲,孩子不是一天变“禽兽”的!

👆点 击 “水沐老师说育儿” 添 加 关 注 👆 “星标”则 是 为 了您 能 快 速 找 到

3月19日上午,有网友称,江苏盐城建湖县某小区13岁未成年人在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将母亲杀死。随后,记者从建湖县公安局获悉,该小区有一女子被杀害,警方正在调查。

据@建湖公安:2019年3月18日上午8时许,建湖县居民杨某(女,37岁)被发现死于家中。接警后,公安机关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并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邵某(男,13岁,杨某之子)抓获。经查,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普通杀人案与仇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仇杀案会出现过度杀害的现象,即对受害者的尸体造成泄愤侮辱性的破坏,例如断其手脚。弑母本就是人神共愤的大罪,而这次仅仅是一个12岁的少年,并且以“仇杀”的方式,杀害了给予自己生命的人。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悲剧?吴某康自己的回答是:“我就是恨她”、“管的太严”。

少年弑母的事件近些年发生得太多了,在这里你老师不做多的阐述。

从吴某的口中称“父母对自己管教得太严格,我就是恨她”,无论怎样,其根本原因发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

大多数父母总是把“棍棒下出孝子”的话挂在嘴边,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吗?能起到效果吗?其结果就是此类的“悲剧”的诞生。少年弑母、孩子在街头上对自己的亲人拳打脚踢。父母要知道,孩子不是一天变成“禽兽”的。

自古“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到头来孩子不但没有改变而是在内心中堆积成了怨恨!通过这些事件应该让那些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家长们深思,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地沟通和正确科学的引导”,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阴暗压抑的环境下,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都会形成不健康的。

在家庭教育当中:所有的父母都是凭借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完全没有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

甚至,有专家称:“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懂得爱”,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会爱那才叫爱,不会爱那就是“伤害”。不知道多少人不理解这种爱误解此话的真实含义,把家庭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有网友说:“小学生弑母案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太过于严苛了。殊不知,在子女教育中,管教太严往往只是背锅的假象,而背后的真凶其实是母爱和父爱的缺失,以及错误的教育理念。”

在往期老师文章中写到:“中国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爸爸去哪儿了?”,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是子女日后幸福的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带着伤痕成长的孩子,会比别的孩子在构建良好人家关系时,更加吃力。

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方式别无其他,一定是在那个家里,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着爸爸。

“父爱的缺失”将会导致孩子性格方面会变得胆小懦弱,缺乏安全感,内心会变得非常的自卑。性格方面也会特别的独立,不爱与他人交往,心理方面会变得恐慌、惧怕交流等等。“父爱的缺失”影响不单单只是这几点。

太多,老师就不做全面阐述了......

单亲家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子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由生存条件的物质饱暖转向人心灵的健全。

许多人逐步认识到: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物质条件再好的单亲家庭,也是一种有缺陷的家庭。

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

1、丧偶式育儿;

现在社会都在强烈呼吁关爱留守儿童,也在强烈呼吁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多抽出些时间与孩子相伴,再忙也不忘与孩子多沟通,毕竟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父母的参与。

2、家暴式育儿;

暴力是最低级的家教,每次使用暴力“打服”孩子,只是暴露出教育孩子的无能。更可怕的是,当父母倾向于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时,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用暴力解决。

喜欢家暴的父母,一直和自己的孩子处于紧张的对抗关系。一旦孩子有了足以伤害父母的能力,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回击父母来保护自己。

家暴式育儿,让孩子痛恨父母

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总是挨打的孩子,并没有在挨打中知错,反而对父母越来越怨恨。摆脱棍棒式教育,与孩子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这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3、控制式育儿;

控制型父母看不到前因,却一定要暴力改变结果,不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让孩子对自己失望透顶。

很多父母普遍缺乏一种界限敢,和孩子之间不分你我,喜欢以爱之名,闯入孩子的世界,看父母进孩子的卧室习不习惯敲门就可以看出,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共生。

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孩子被拽在父母的手心,却发现世界已离孩子而去。被父母控制、禁锢,甚至是绑架的孩子,是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要尝试给孩子一些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制孩子。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教我们学走路、教我识字、做人处事,但却从不指望从我们身上获取些什么,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就是我们做子女的能够出人头地,有出息,有座位,视子女比自己更重要。然而,最近却发生了如此悲惨的事件。

试问,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要保护他们吗?

其实到最后,还是老师前面所说的,孩子出现问题归根结底原因出在“家庭教育的缺失”,那么这种责任又该谁来负呢?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究竟该做些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古代 “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在家庭里耳濡目染的优秀品质将成为决定他成功一生的法宝。

其次是家长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言行。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希望孩子养成的品质,自己首先要具备,不能对自己和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道德品质的要求上大人与小孩是平等的,甚至对大人的要求要更严于孩子。

第三是要持之以恒。

家长是孩子一辈子的家长,这一角色不会更换,也没有人代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切不可因为自己的原因将孩子的教育推卸给别人,尤其是推卸给老人,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他身边,日后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会对你冷眼相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道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培育孩子的重任。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积极的引导,需要学校规范的约束,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