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点亮小徽星”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依托专业所学,设计多元互动环节,为特殊儿童送去温暖陪伴与成长支持,让爱与关怀在校园里悄然流淌。
手印画里的“独一无二”
志愿者们带来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我”——手印画活动。孩子们自由挑选喜爱的颜料,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涂抹均匀的小手按在画纸上,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手印随即绽放。志愿者们耐心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为自己的手印添加装饰元素。“每个人的手印都不一样,就像你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温柔的话语里,孩子们在创作中看见自己的独特与珍贵,自信的笑容格外灿烂。
音乐舞蹈中的“生命律动”
结合专业特色,志愿者将音乐与舞蹈带入课堂。轻快的旋律响起时,屏幕上跳动的拍手、跺脚动画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摆动身体。志愿者们手持沙锤、手铃等乐器加入其中,用灵动的声响为音乐增添层次与趣味。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节奏的魅力,在旋律与舞步的碰撞中释放活力,体验着生命本真的律动。
情绪标签下的“沟通桥梁”
以故事为引,志愿者们讲述了包含不同情绪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用手中的情绪标签判断故事人物的心情。“他现在是开心吗?”“这个表情看起来有点难过呢!”孩子们积极举手互动,在辨认与表达中学会理解情绪、说出感受。志愿者们蹲下身认真倾听每一个分享,让情绪的彩虹在孩子们心中架起一座通向彼此的沟通桥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亲子游戏里的“温暖联结”
为促进亲子关系,志愿者设计了“快乐拼图”“室内‘保龄球’”“香包制作”等互动游戏。家长与孩子合作拼出完整图案、携手投球击倒瓶子、共同缝制带有艾草香气的香包,孩子们在触摸传统文化温度的同时,更真切地体验到亲子合作的乐趣。在一穿一线、一拼一投间,家庭的温暖静静流淌,亲子间的联结愈发紧密。
校园美化中的“点滴美好”
志愿者们还带领孩子们一起美化校园:在教室、走廊张贴生动的剪纸装饰画,共同制作写有鼓励话语或环保提示的小立牌,弯腰打扫角落的灰尘……细致的付出让校园渐渐焕新,孩子们在参与中悄然感受着环境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付出”带来的满足,校园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变得温馨起来。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找到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与归属感。“点亮小徽星”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上了温暖一笔。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让爱与希望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吴若涵 李瀚林 姚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