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广告”无需对孩子遮遮掩掩

如果是相熟的邻里,又带着好奇心十足的孩子,小区电梯口的电子屏上突然弹出一则避孕套广告,会是怎样的场面

如果是相熟的邻里,又带着好奇心十足的孩子,小区电梯口的电子屏上突然弹出一则避孕套广告,会是怎样的场面呢?这一场景发生在杭州文锦苑小区。小区里孩子比较多,居民们对于小区公共场所出现此类广告有顾虑,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干扰。(5月30日《钱江晚报》)

为人父母,小区居民的顾虑不难理解。然而,不妨冷静思考,避孕套广告的出现,到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干扰”?是会鼓励孩子主动了解性行为?是会引导孩子主动使用避孕套?还是令孩子们受到涉黄涉暴等负面信息的影响?说到底,受干扰的不是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性教育的家长。

所谓“相由心生”,同一类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表象。若没有出现明显性暗示,避孕套广告在不明就里的孩子眼里,恐怕与一般的食品、雨衣、旅行广告没有太多区别。其实,“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家长的心在动。”与邻里与孩子一同乘电梯看广告,往往是大人感觉受到干扰,进而认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谈性色变”是阻碍中国家庭性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不少成人声称能开放地面对性教育,可事实上,自己却过不了同一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倘若父母长辈敢以正面、大方、科学的态度面对避孕套广告,想必孩子们能用认真、细致、严谨的态度学习相关的性知识。一则避孕套广告,如何引导如何利用,端看家长们的决心。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深入每一个人生活当中。青少年对两性相关信息的接触不是家长、学校、社会能控制得了。隔离电梯口的几块避孕套广告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无法隔绝来自于生活中各处的类似广告。加强性教育,比隔绝广告更为重要,家长当有主动作为、努力作为的态度。

不能回避的是,我国青少年性行为低龄化逐渐成普遍现象。以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中的数据为例,上海市有过性交体验的高中生比例分别为8.3%,大学生的比例为13.7%。近年来,因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青少年婚前怀孕的现象比比皆是。保护孩子,从小学开始了解避孕套可能不算晚了。

建议相关的广告企业不妨参与到青少年的性教育当中。投送广告的时候,能注意到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媒介中青少年的接触率,推出有针对性的广告内容。一方面能减少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能帮助孩子了解性常识,并推广自己的产品。

文/严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