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追溯人类的起源 填补断代空白

原标题:【问物河南】“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追溯人类的起源 填补断代空白编者按:2021年河南春晚,一

原标题:【问物河南】“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追溯人类的起源 填补断代空白

编者按:2021年河南春晚,一群娇憨灵动的“唐朝小姐姐”,走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穿梭在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国宝文物之间,《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紧随其后,再次掀起热潮,博物馆里的文物仿佛“活过来”,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带动了一波博物院热潮。

众所周知,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河南全国文物大省的地位——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而除了唐宫,河南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奇妙博物?大象新闻·映象网推出《问物河南》系列报道,讲述河南文物背后的故事,倾听历史的声音,问物河南3000年。

映象网记者 康世保

2007年岁末,“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重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块化石,距今10.5至12.5万年,是迄今为止河南省发现的第一例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首次经科学发掘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弥补了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链条中的缺环,挑战了现代人“非洲起源”的学说,对研究中国乃至东亚现代人的起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许昌人”化石伴出的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石器、骨器等。“许昌人”旧石器文化产生于灵井独特的地理环境,跨越了从12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的漫长岁月,是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进化的标志,为探索本地区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灵井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1949年以前,灵井为许昌市十景之一,被微为“灵泉瑞溢”,清《许州志》绘有《灵泉瑞溢图》。如今能够看到的,只有镇子西侧的一个塘坑。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塘坑,出土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

记者了解到,灵井遗址的发现缘于一次偶然。1965年春天,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晨,中国科学院进驻到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灵井村的周国兴和几位村民,在泉眼以东的高台上刨坑栽树,突然间,他感觉铁锹碰到了几块硬物,便挖出来仔细观看。原来,这是一块乳白色的白英石,周围全是灰黄色的粉砂土。这种土质里不应有石英块的出现,职业的敏感性使他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极大兴趣。他联想到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也是因为碰到几块石英碎片而被发现。于是,周国兴再次采集数千块古人加工过的石英块和不少动物化石,整理、研究后,撰写了论文,从此,考古学家记住了这处史前遗址。

因地层长期积水,直到2005年,才露出原生地层,灵井遗址得以发掘。两年间,获得石器和动物化石共五千余件。直到2007年下半年,考古发掘工作几近完成,只剩下收尾工作。因有数件精致的尖状石器和刮削器的出土,停工日期从12月15日被延期至12月17日。17日当天上午,正当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在盖板层深五米,也就是距地表八米的地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人类顶骨化石,随后又在附近找到了相关化石,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整个古人类学界。

灵井“许昌人”遗址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各类远古生活遗存十分丰富。随后数年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立体雕刻小鸟,首次发现使用动物牙齿所做的针,出土了大量赭石染料等文化遗物。2014年,发现“许昌人2号头骨”。对于探索现代人的起源、了解早期人类的行为艺术,有着极大的研究潜力。迄今为止,有九个国内外合作研究团队,从考古学、古人类学等多个世界前沿学术课题对“许昌人”及其遗址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据了解,200万年前的巫山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年至20万年前的辽宁金牛人、1万至4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共同组成了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近乎连续进化的实物链条,是“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的有力支持,但因为缺失距今10万年前后的人类化石使这一学说难以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

“许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许昌人”的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古人类进化过程的空白,为探索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对中国古人类演化和现代人起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甚至为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了参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