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推出新版 毕淑敏: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

《花冠病毒》小说讲述的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嗜血病毒——“花冠”突然袭击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全城戒严、人心惶惶之际,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被委任前往抗毒一线采访。在由袁再春组成的抗疫一线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地从袁再春手中,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匪夷所思的是,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又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感染花冠病毒的唯一幸存者。事件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在研发抗疫“解药”当中的博弈,世情万象纷至沓来。

希望它只是预见,而不是重现

▲2012年,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长篇小说《花冠病毒》出版面世,一句“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被网友惊呼“神预言”,该小说新版于2020年4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新老读者捧起这本书,被其中对病毒极其有杀伤力的描写所震撼。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等的描写,和现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有人觉得她是预言家,而毕淑敏说:“这些天有朋友不断问我为何在8年前就有此预见,事实上,我希望它永远只是预见,而非重现。小说中有我对现实的观察,但更多出自想象,勿需对号入座。”

她所说对现实的观察,是来自她2003年的经历。在那场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中,有医学和写作双重背景的她受中国作协派遣,成为一线采访团一员,开赴非典第一线。她忍痛离开患癌症的母亲,昼夜走访抗击非典的一线医生护士,包括外交部、国家气象局以及从非典中恢复过来的病人,目睹病人的痛苦和求生欲,医护人员的抗争与困窘,各个行业的协力互助。无数次,她在梦中看到病毒,真切而触目惊心,仿佛能摸到它们“卷曲的边缘和邪恶的颗粒”。酝酿沉淀了8年,一年伏案疾书,在2012年完成了《花冠病毒》这部长篇小说。

17年间,作家毕淑敏每每听到病毒感染,都会紧张。不管疫情发生在非洲、中东或是他处。2020年初,当从电视里第一次听到新冠肺炎的信息,听到钟南山院士宣布武汉有医务人员感染,有明显“人传人”的一刻,毕淑敏第一个念头是——病毒,它又来了!

人类和病毒很可能一战再战

毕淑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病毒远远比人类更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说谁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们更有资格。病毒肆虐,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为何从原来的状态奔逸而出,疯狂地侵袭损害人类?我们如何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和平共处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不然的话,灾难骤起时,我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灾难离开时,我们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我们更不知道的是——下一次它会不会再来?人类生活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中。此次人类和病毒之战,很可能一战再战。我坚信这次疫情一定会过去,我们一定能胜利。不过,不能把病毒的某一次‘消失’,当成永远的胜利。要痛定思痛,要亡羊补牢。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重了。”

《花冠病毒》不只是一个关于病毒的故事,它更多的是探索当代社会人们在灾难面前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

作为从业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写作者,毕淑敏始终着迷于人的生理相似性、精神的巨大不相似性。借由小说这种震撼心灵的诉说,从而引起人们的警醒,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毕淑敏说,“灾难之下考验了每个人的内心,病毒并不可怕,终会有战胜它的一天,可怕的是人们的内心在灾难面前也感染了这种花冠病毒,当我们面对灾难,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像本书中出现的那种极端困厄的状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是我们的心灵能量。”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