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六六战略”全面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近期,贵州省凯里市创新性地提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发挥“六大优势”,落实“六大行动”,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六六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夯实“三农”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发挥凯里酸汤的品牌优势,实施酸系原料倍增行动,培育壮大农业首位产业。坚持工业化布局,研究制定酸汤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碧波特色食品工业园区扩区调位,积极引导酸汤加工企业进一步扩能增产,在本地建设酸系原辅料种植养殖基地,实现酸系农产品倍增;坚持科技化提升,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凯里酸汤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实现酸汤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升级;坚持品质化保障,紧抓酸系原辅料、酸汤加工产品到酸汤餐饮的生产、流通、餐饮、服务每一个环节,强化源头管控和过程监督,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品牌化发展,积极借鉴郫县豆瓣酱、柳州螺蛳粉等品牌发展模式,争取酸系原辅料达“两品一标”标准。通过坚定不移把酸汤产业作为工业首位产业、酸系原料作为农业首位产业优先发展,助推凯里酸汤品牌做大做强,彰显“中国酸汤美食之都”的风采。

发挥路网密集的交通优势,实施林种结构调整行动,做精做特林下经济产业。利用地理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围绕“精”和“特”做文章,实施好四大林下产业和“百千万工程”;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和外环境提升;将国储林项目与林种结构调整、林下经济有机结合,重点抓好花椒、精品水果林的替代;建设林下经济展销中心,培育林下产品专业市场;加强森林休闲养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培育一批林下休闲采摘体验基地和森林康养体验中心;强力推进禽类屠宰加工厂建设,组建“香炉山鸡”产销联盟。通过加快发展壮大现代林下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发挥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行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聚焦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种苗繁育、精深加工、服务销售等方面的优强企业,支持“本土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推动产品科技创新,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把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将产业链链长制与坝长制、林长制有机结合,围绕酸汤产业链、林下产业链、坝区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服务意识,出台用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家庭农场认证和奖补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发挥州府城市的内需优势,实施坝区产业提升行动,建强供凯畜禽蔬菜基地。重点抓好“菜篮子”工程,提升农产品生产、流通、保供能力,配套坝区打造冷链物流仓储综合体系,持续优化城市公共配送服务,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动本地农产品“七进”,搭建信息化网络销售平台,探索建立“基地-食堂”直供试点,把农产品“七进”终端延伸到晚餐,延伸到每个家庭。进一步提升本地农产品需求,带动坝区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州府城市稳物价、保供应方面的“菜篮子”作用。

发挥教育高地的资源优势,实施农业技能培训行动,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档案和认定管理体系,开展农业职业经纪人选拔培育工作,实施人才返乡创业扶持计划,充分发挥凯里学院、职院、职校、党校等教育资源和中心城市对农技人才专家的吸附作用,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真正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和“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发挥要素集约的市场优势,实施农业接二连三行动,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初级、精深加工企业;协调帮助农业加工企业在全州范围内建立农产品基地;创新“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国有平台公司转型为农产品流通主体,着力解决好产业用地、资金等突出问题,运用好企业、人才、技术、流通市场优势,让一二三产联结更加紧密、融合更加深层次,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粟琼、黄轩俊、杨旭梅)

责编:张靖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