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和“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系列推介活动案例荣获“文旅好品牌”年度国际传播优秀案例

近年来,新华社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和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甘肃的国际传播力。

2023-2024年度“文旅好品牌”年度国际传播优秀案例:“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和“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系列推介活动案例相关介绍如下:

一、案例概述

甘肃的最大机遇在于“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新华社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和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甘肃的国际传播力,包括驻华使节访问、海外记者采风、国外媒体发稿、国际网红打卡、跨国城际交流、文旅国际推介以及社交媒体账号传播等。

2024年2月25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河西五市市委宣传部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推介活动”。该活动以“Meet Hexi  Corridor”为主题,通过设立非遗市集、城市推介、特色文化展演、美食特产品鉴、文化交流互动以及海外媒体推广等多种形式,旨在提升“河西走廊”的国际知名度,展示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活动现场,河西五市代表共同在大屏幕上盖下本市印章,开启“通关简牍”,并以书写着“春和景明,万物生辉,执手相邀,共赴美好”的简牍作为邀请函,正式向全世界发出探索河西走廊价值和魅力的邀请。

为了响应2月“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的号召,并进一步优化河西走廊五市的国际形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6月5日至8日期间,新华社与甘肃省及外交部相关单位共同策划了“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外交官看中国甘肃行”活动。此次活动延续了“Meet Hexi Corridor”的主题,吸引了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的30多名外交使节和高级别外交官深入甘肃河西走廊(敦煌),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以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就。这次活动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具有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传播效果的“大手笔”。

2月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与6月的“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系列活动都以“Meet Hexi Corridor”为主题,形成了良好的呼应,串点成线,共同打造了甘肃国际传播的独特品牌。

二、品牌策略

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系列推介活动是新华社与甘肃省在创新对外交流内容和方式上的重要举措。通过利用新华社强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该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国际国内传播能力建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生动地讲述甘肃的故事。自2021年新华社与河西五市共同发起成立“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以来,新华社在线上线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推介和人文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举办推介活动、搭建国际传播平台、生产融媒体内容等,系统化推进河西走廊文旅品牌的海外传播。以“Meet Hexi  Corridor”为IP,河西走廊建立起了全面、立体且有效的文旅品牌海外传播体系,打造了甘肃省的国际传播品牌和高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助力甘肃在国际传播中出新出彩,还全面提升“河西走廊”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河西走廊乃至整个甘肃被世界看见。

(一)回应地方国际传播需求,打造甘肃对外传播“网红IP”

在活动中,我们结合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和地区民族特色,赋予了每个地方独特的禀赋和风格。武威的雄浑壮美、嘉峪关的热情活力、金昌的炫酷科技、酒泉的民族风情以及敦煌的壁 画重现,都旨在突出地方特色,创新传播内容。这些努力不仅大大提升了河西走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外国友人对中国形象有了更加充实和丰满的认识。以“Meet Hexi Corridor”为主题,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两种形式,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全方位传播,活动带动了河西走廊五市与多个国家在线上线下进行互动。我们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精髓,开展以地方特色为主的国际传播,让丰富多彩的河西走廊进入世界人民的视野中,成为面向世界展示独特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窗口。

(二)充分利用新华社平台,二次传播同步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2024年2月,作为“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推介活动的配套传播内容,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厅长何效祖和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并推出了两条专访视 频。这些专访不仅在新华社的各个平台上播放,还在其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播出,进一步宣传了活动,并对外展示了甘肃的文化旅游形象。通过新华社平台进行国内外二次传播,利用不同的推广渠道和手段重复推广同一个主题,有效累积了海内外受众对城市形象的关注度和记忆度,提升了甘肃外宣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注重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策略,采用全媒体、多语种发布,达到了刷屏的效果。《甘肃日报》、新华社、甘肃省电视台以及河西五市融媒体中心三级媒体全程参与活动的宣传与发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包括活动现场的生动画面、深入解读的专题发布、微观角度的深层解读以及宏观层面的总结思考,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推介活动,充分展现了活动全貌,展示了甘肃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活动还通过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发布,完善并丰富了活动内容,扩大了受众范围,为活动宣传造势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向国际受众,活动让更多人全面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同时也与受众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将活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传递得更加深远。

(三)国社“三大职能融合”做好甘肃国际传播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中国故事的“主讲人”和国际传播的“排头兵”,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新华社拥有业务多功能优势。在国际传播活动中,各部门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不仅实现了对活动的充分报道,还发挥了地方分社在当地组织和执行的能力。

其次,地方分社具备靠前指挥、统一协调的组织优势。属地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落实,这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和传播效果。

最后,新华社的地方分社具有属地经营的业务优势。这些分社长期在当地开展工作,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基础,并与地方政府、媒体及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生态圈,形成了“共生、共享、共赢”的良性循环。

(四)平台运维规模化:海媒账号矩阵使甘肃国际传播专业化、品牌化

为了不断强化国际传播效果,甘肃持续打造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目前,这些账号包括甘肃省文旅厅的官方账号、敦煌市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以及河西走廊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

新华社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打造的“Discover Gansu”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V”级文旅海外宣传品牌。

敦煌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全球粉丝数已突破7.6万。自账号运营以来,主页曝光量达到了711.54万次,成功吸引了全球用户对敦煌文化的浓厚兴趣。

2024年2月,在“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推介会现场,“Meet HexiCorridor”(看见河西走廊)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在Facebook上正式上线。

这些账号共同构成了甘肃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将甘肃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进一步提升了甘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传播效果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和“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两场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活动宣传报道的总浏览量超过1.23亿次。

在2024年2月25日举办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活动中,新华社“现场云”平台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10万人次。“新华社电视”全程对推介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信号在甘肃电视台和甘肃省内的30余家融媒体中心同步播出。此外,日本《东京新闻》《韩国世界日报》、古巴拉美社、亚洲经济、JTBC、NEWSIS、Korea Financial News、Heraldbusiness、首尔经济、阿拉伯广播联盟、土耳其国家电视台以及《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国家旅游地理等97家中外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此次活动的宣传报道总浏览量超过了5000万次。

6月举办的“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活动同样获得了广泛关注。新华社集中播发了59条中文稿件、12条英文、法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稿件,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12条内容。其中,《从“黄河之都”到千年敦煌,多国外交官盛赞中华文明魅力》和《多国外交官在敦煌感悟丝路精神畅谈文明交流互鉴》等稿件,有效地形成了对外宣传的声势。甘肃省属媒体和河西走廊五市的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使得“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活动的宣传报道总浏览量超过了7300万次。

这两场活动不仅提升了河西走廊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成功地将甘肃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了全球舞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