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热热热!这条精彩内容,你的朋友们都在看

打开

我的100支西德Silver镜头!!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沉迷于寒光闪闪的金属色泽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执着于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沉迷于寒光闪闪的金属色泽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执着于传统机械工艺的铿锵质感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迷恋人类光学工业波折起伏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玩白银,无它,就是因为它们是Leica、Zeiss、Voigtlander、Rollei、Steinheil、Schneider、Rodenstock、Enna、Agfa、ISCO……

还有两天就要告别单身,步入围城,忙来忙去想来想去还是得写点什么纪念下混迹于色影的十来年,趁着结婚前,把该玩的玩够吧~

第一组:Leica M/L39系统

如果按照平均价格计算,这可能是白银家族里“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系列,当然,也是整体工艺和光学素质最高的一组,只要一沾上Leica这个魔咒,即使是同款镜,材质和工艺也比起其他卡口的讲究许多,比方说Nokton,L39口的就比至尊口的外观材质要好很多……这组俺只有8个,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费银了~~

Leica M 50/1.4 ASPH Summilux 一哥里的一哥,也是俺的第一颗白银,没啥说的,无可挑剔,无论哪方面,可能就是实在没啥缺点,所以用的很少

Leica M 50/2 Rigid 经典的老家伙,工艺标杆,色彩很电影,玩的多用的少

Leica M 50/2.8 Elmar 2ver 好玩的缩头,廉价但不失可乐标本色,图体积小纯粹是借口,就是买来伸缩伸缩搓着玩的

Leica M 35/2 Summicron 7E 比ASPH版小巧好看,不过做工麻麻,买了4年从来没用过,有点对不起它……

Leica M 40/2.4 Summarit 严格来说这是个钛头,来自于俺第一台相机Minilux,机身报废后拆了镜头漂洋过海让宫崎桑给改了M口,直到今天仍然是我最信赖的一颗头,老兵不死,灵魂永在,我相信

Rollei L39 40/2.8 Sonnar 作为一颗传奇复刻头,好看,便宜,大牌,经典,为什么不买,尽管没空用,反正我还有堆Rollei 35

Steinheil L39 35/4.5 Orthostigmat 米奇头,知道的人估计不多,但说起大画幅里的寇丽尼亚,估计心里会有数

Steinheil L39 50/2 Quinon 产量只有三位数的老家伙,作为海尔控,不拥有个是说不过去的,当然了,成像也是海尔家族中的翘楚

第二组:DKL系统

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白银系统,想当初就是着了便宜的道,一个Leica的钱可以买上一桌子DKL,简直白菜价~看着便宜大碗大牌量又足想一口气收齐,没想到还真是费了不少精力,差点消化不良,还熬死不少脑细胞,因为上了岁数的老镜,想完美很难很难……

       除了福伦达两款长焦与一款变焦头觉得没什么实用价值没收,几支施耐德不同距离版本懒得收,麾下一共32只(福伦达12只,罗顿斯德6只,施耐德9只,斯坦海尔3只,Enna一只,Branu一只),至于实拍效果嘛,可能因为太大众了,还没打算好好拍~~

Voigtlander 35/3.4 Skoparex 0.4m

Voigtlander 35/3.4 Skoparex 1m

Voigtlander 40/2 Skopagon 0.5m

Voigtlander 40/2 Skopagon 0.9m

Voigtlander 50/2.8 Color-Skopar 0.6m

Voigtlander 50/2.8 Color-Skopar 1m

Voigtlander 50/2.8 Color-Lanthar

Voigtlander 50/2 Septon 0.6m

Voigtlander 50/2 Septon 0.9m

Voigtlander 90/3.4 Dynarex

Voigtlander 100/4.8 Dynarex

Voigtlander 135/4 Super-Dynarex

Rodenstock 30/2.8 Eurygon

Rodenstock 35/4 Eurygon

Rodenstock 50/2.8 Ysarex

Rodenstock 50/1.9 Heligon

Rodenstock 85/4 Rotelar

Rodenstock 135/4 Rotelar

Schneider 28/4 Curtagon 1m

Schneider 35/2.8 Curtagon 1m

Schneider 45/2.8 Xenar

Schneider 50/2.8 Xenar 0.9m

Schneider 50/1.9 Xenon 0.6m

Schneider 85/4 Tele-Arton

Schneider 90/4 Tele-Arton

Schneider 135/4 Tele-Xenar

Schneider 200/4.8 Tele-Xenar

Steinheil 50/2.8 Culminar

Steinheil 50/1.9 Quinon Edixa

Steinheil 50/1.9 Quinon Braun

Enna 35/3.5 Lithagon

Braun 50/2.8 Ultralit

第三组:Agfa系统

同样镜间快门单反系列,算是DKL表亲,但是做工堪称豪华直追Leica,但价格堪比白菜,当然了,收全两种版本11只也小费了点工夫,这个系列,光凭做工和手感就值得回票了,当然光学也丝毫不逊色,总之,外观好看精美的一定是好头。

Agfa 50/2.8 Color Solinar四片三组类Tessar设计,特性也近似天塞,高反差,边缘素质下降较快,但收光圈后表现也不错,几乎是所有同时期AGFA产品都会标配的一颗普及头

Agfa 55/2 Color Solagon六片四组双高斯设计,算是AGFA的王牌头,性能均衡,反差适中,从人像到风光都能胜任,也可以说是万金油,没什么短板,只是手上这个头出片有点轻微偏黄偏暖,有关这个镜头的神话很多,但更多的因素可能是因为产量比较少

Agfa 35/3.4 Color Ambion五片反望远设计,短小精悍,定位为风光镜,因此反差比较高,色彩比较鲜明

Agfa 90/3.4 Color Telinear 五片四组类Sonnar结构,人像头,反差较小,大光圈散景比较奇异梦幻,层次细腻,色彩表现独特,个性产品,现代的镜头中很难找出类似的玩意了

Agfa 135/4 Color Telinear 五片四组类Sonnar结构,但与90头不一样的是反差比较大,应该是定义为风光头,散景也比较生硬,其他方面中规中矩

Agfa 180/4.5 Color Telinear 产量非常少的一颗头,相关结构也没查到资料,厂家资料早期款也有生产,但我只收集到一颗后期版的,外观比较霸道,除此之外一概不知……

第四组:M42系统

白银家族中最庞大人气最高种类最多的系统,没有之一,搜罗全会吐血,因此我只下手Steinheil系统

Steinheil 40/3.5 Csaaaron VL 白银小饼干,脸都是银面的,工艺造型迷死人

Steinheil 50/2.8 Cassar S 廉价普及头,工艺一般,但风格还是很犀利,总之海尔无狗头

Steinheil 55/1.9 Quinon 海尔标杆头,性能很均衡,不过别和现代头比什么大光圈和锐度,耐看就够了

Steinheil 85/2.8 Cuiminar 小巧可爱,够了

Steinheil 135/2.8 Quinar VL 我个人最喜欢的135焦段头,没有之一,色调与散景无出其右,比Rollei QBM上那支Sonnar HFT更好,外观配上遮光罩更是神作,空前绝后的白银造型典范,所以M42的藏防潮箱里,另外囤了只EXA的日常用

Steinheil 135/3.5 Tele-Quinar 应该是Cost Down产品,但工艺也不马虎

第五组:EXA系统

曾经声名显赫来头很大的白银系统,可惜后期被DDR不思进取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坑了,当然也是好头无数,我还是专拣Steinheil

Steinheil 35/2.8 Auto-Quinaron

Steinheil 55/1.9 Quinon

Steinheil 100/3.5 Auto-Quinar

绿圈三剑客,好看,无它

Steinheil 105/3.8 Cassar VL 短小精悍,三片头,廉价不廉质

Steinheil 135/2.8 Quinar VL 心头好,藏M42,用EXA

Steinheil 200/4.5 Tele-Quinar 外观和135那支完全一样,风格应该也近似

Schneider 50/2 Xenon 唯一的一支施耐德,全铜,小巧精致,实力已经在同时期一大票旁轴上领教过了

第六组:M39系统


Steinheil M39 50/2 Quinon 这组我有且只有一只,和L39那只很像,但价格天差地别,不过常看到有装糊涂的冒充L39的卖…..严格来说M39系统很杂而且没几个好头,档次普遍比较低,海尔这只还算不错的了。

第七组:CONTAREX系列

这个系列前两年价格还是挺白菜,今年突然飞飙,其实也算正常,查查资料,每款都只有几千只而已,当年ZEISS的倾力之作,也算是价值回归,其实自打微单这玩意出来以后,所有稀奇古怪被人遗忘许久的老头都搭上了转接的顺风车,所以还是庆幸自己下手早,这系列白银款我有6只,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镜身外层处理有点太软了,很容易划伤很可惜。

Zeiss 25/2.8 Distagon

Zeiss 50/2.8 Tessar

Zeiss 50/2 Planar

Zeiss 55/1.4 Planar

Zeiss 85/2 Sonnar

Zeiss 135/4 Sonnar

这系列还没好好用,日后再评价吧,那种随便在数码上掐上几张的点评有点糟蹋这种老家伙,老头所谓玩味,只有耐心的一张张掐胶片方能胜任,转接数码嘛,好比ML戴上很多T……

第八组:Royal Robot系列

军用背景的Royal Robot素来有“机皇”的绰号,原因不解释,拿到手上就知道了,这系列镜头的坚固与密度感更是超过Leica,做工之精美也是施耐德代工家族中的NO1,尽管规格没什么太出彩的,但胜在小巧实用,这系列的白银收全共10只。

Zeiss 50/2 Sonnar 做工最好用料最狠的ZEISS镜之一

Schneider 30/3.5 Xenagon

Schneider 35/2.8 Xenogon 罕见的七片五组反望远设计,专供Royal

Schneider 38/2.8 Xenar

Schneider 40/1.9 Xenon 唯一实拍过的一只小方格标头,很均衡

Schneider 45/2.8 Xenar

Schneider 50/1.9 Xenon 做工比EXA和DKL版强太多了

Schneider 75/3.8 Tele-Xenar

Schneider 75/4 Tele-Xenar

Schneider 90/4 Tele-Arton

第九组:Diax 与Akarex系列

Diax机身是个异类,内置三组取景器,而Akarex更是异想天开,一体的联动测距取景器绝对是雷人之作,作为50年代德系旁轴代表用头,本身是寻常货色寻常规格,但这几款头被同时期的西德系旁轴也都用泛滥了,算是挺有代表性

Diax Schneider 50/2.8 Xenar

Diax ISCO 50/3.5 ISCONAR

Diax Schneider 50/2 Xenon 非常均衡表现的典型施耐德头,出片很耐看,其实施耐德风格都这样,清新但是绝不清淡

Diax Schneider 90/3.5 Tele-Xenar 做工极好

Diax Schneider 135/4 Tele-Xenar

Akarex Schneider 50/2 Xenon

Akarex Schneider 90/3.5 Tele-Xenar

第十组:福伦达Prominent系列

Prominent系列对于福伦达以及用户来说都是件杯具,既不好卖,也不好用,不过这系列有那么一只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它并且甘愿忍受糟糕的人机工程学设计——Nokton 50/1.5,如果有一天我只能拥有一颗镜头,那么一定是它,至于为什么,拍上几卷就知道了,至尊口的Nokton收留了两只,L39原口的总是失之交臂,也算是留点想头。

Voigtlander 35/3.5 Skoparon

Voigtlander 50/1.5 Nokton

Voigtlander 50/1.5 Nokton Silver

Voigtlander 50/2 Ultron

Voigtlander 50/3.5 Color Skopar

Voigtlander 100/4.5 Dynaron

第十一组:HASSELBLAD 500系列

120规格可交换镜头中白银头不算多,Linhof 69上的那组林选是好东西,不过看到实物那霸气的外表和骇人的重量我就打消了念头,HASSELBLAD 500系列就可人的多了,写这篇东西的时候这三个头还在路上,图片后补吧。

Zeiss 50/4 Distagon

Zeiss 80/2.8 Planar

Zeiss 150/4 Sonnar

第十二组:福伦达大画幅系列


终极白银系列,也就是它们了,不管是炒作也好,神话也好,Apo Lanthar与Heliar,总是无可替代与模仿的,更不是东施效颦所能抹杀的,如同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既然是收藏,那么还是只挑林选版。

Voigtlander 105/4.5 Apo Lanthar

Voigtlander 150/4.5 Apo Lanthar

Voigtlander 150/4.5 Heliar

穷极无聊的时候,可以抚摸它们

信马游缰的时候,可以信赖它们

孤单落寞的时候,可以欣赏它们

闲庭信步的时候,可以期待它们

尽管玩白银镜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但也算记录了一路走来的玩物丧志轨迹,林林总总摆在一起也是很有成就感,总体而言,西德镜的总体水准是凌驾于同时期其他镜群之上,白银系列更是如此,这点毋庸置疑,闪亮冰冷的Chrom镜身代表着一个工艺至上,追求完美,个性纷呈的时代,而并非仅仅追求市场占有率或数据上的指标,它们是否拥有辉煌的身世,傲人的素质,传奇的味道或者不凡的身价已不再重要,在我看来更是一颗颗可以把玩,可以实用,并且承载着历史的金属与玻璃工艺品,能够记载下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足够了,当然啦,生活不仅仅只有白银…..

新春,福到

绝唱——福伦达105/2.8 Color Heliar,试作版,非量产品

       最后的37号段,为Zeiss集团Planar 100/2.8让路的牺牲品

传奇——福伦达50/1.5 Nokton L39版,产量千颗左右,多少个不眠之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年圆满了

       福伦达50/1.5 至尊口的四种版本集合

试验版缩头Stenheil Triplar 50/2.8 L39

Triplar 为四片三组设计,专利甚至发布于ZEISS TESSAR之前,与TESSAR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光圈位置的不同,后来Leica 50/2.8 Elmar倒是颇与其类似,Stenheil Triplar 50/2.8 L39产生于1940年代,仅仅为试作版本,因此留存于世的每一只几乎外观都不大一样

继续扩军——林选APO Lanthar 210

作者 | GRAYKNIGH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色影无忌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APP阅读
#万斯称中国人“乡巴佬”被批
万斯将中国人称为“乡巴佬”,美商务部部长拒绝为其背锅
#中方应对美征关税
对华加征245%关税?媒体:再加5%,才像特朗普
#酒店取消三人婚礼预定
警方回应“男子与2女子结婚”:不属实,一个是前妻一个是未婚妻
#今日辟谣
宁波图书馆:不法分子假冒我馆名义举办活动,谨防受骗!
#美国三大债主均增持美债
特朗普大规模加征关税前夕,中日英三大“债主”齐增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