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进虹口四川北路、东宝兴路口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迎面就是一尊亮铮铮的霍元甲(1869—1910)半身铜像,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霍元甲的故事很多,但霍元甲的史料不多,人们对他的了解大都源于影视剧。人们敬仰他,不仅是他武艺精湛,更主要的是他的武德和爱国情操。但霍元甲祖籍直隶武术之乡沧州(今河北沧州),生于直隶静海县(今天津郊区)。为何最后会到上海?
霍元甲出身武术世家,为霍家迷踪拳第7代传人。霍元甲自小身体羸弱,其父不准他习武。他偷着习练迷踪拳,一次偶尔被父亲发现,大怒。他对父亲承诺,不轻易与人交手。据1985年《中华武术》第二期所载《霍元甲正传》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节前,霍元甲在山上砍樵,第二天挑了两担重300斤的柴禾进天津卫换几个钱过年。在西门外碰上几个小泼皮,问他要保护费。他撂下担子,三拳二脚就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他又挑上担子进城。不一会儿,落败的泼皮叫来10多个人,一个个长枪短刀真家伙,将他包围起来,霍元甲不慌不忙,抽出扁担,舞得呼呼生风,那帮青皮流氓没有想到,一根竹扁担在霍元甲手中,居然变成了铜棒铁棍,他们不是刀枪落地,就是被霍元甲的扁担击中,知道是遇上劲敌了,于是一个个滑脚开溜了。看众中有一位脚行老板,看中了霍元甲的武功,当场把他叫到自己店中,叫他为脚夫头目。霍元甲见老板诚心,答应了。
在脚行工作了多年后,霍元甲遇上了他的贵人,同盟会会员农竹(字劲蓀,满族人)。农竹原籍安徽怀庆(今淮庆),出身官宦之家,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孙中山。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后到天津以开怀庆药栈为名,结交反清革命志士。见到霍元甲后,农竹识英雄于挑夫之中,延揽其到药栈,先当帮工,后任掌柜。用当时的话说,一个官宦人家的留学生,一个是民间草莽的武术家,但他们却情同手足,感情笃厚。时常在夜间,两人秉烛而谈。农竹谈满清政府辱国丧权,外国列强瓜分中国之惨烈;又谈他与孙中山的交往,和孙中山提出的“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一个娓娓而谈,一个认真倾听,不觉窗纸泛白,雄鸡报晓。农竹的话犹如东风化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念已在霍元甲的心田生根发芽。在天津,霍元甲还与同好交流武艺,吸收各派精华,功夫日深。
1909年,辛亥革命前夜,农竹把药栈交付霍元甲打理,自己来到上海与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同盟会会员陈公哲秘密接头,商议联络帮会武装起义事宜。
机会来了。据《虹口区志》记载:“1909年冬(清宣统元年),西洋力士奥皮音在北四川路亚波罗影戏院(今中行大楼六楼)表演膂力,口出轻蔑中国人之语言,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正在密议的三人看报后,商议由农竹出面邀请霍元甲南下,与奥皮音较量,刹刹其嚣张气焰,一洗“东亚病夫”之耻辱。
此三人,后来成为精武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
这一年12月,霍元甲南下赴沪比武,但奥皮音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来年4月在静安寺张园(又名味莼园,无锡人张叔和所建的对外开放的私家花园,占地60亩,史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比武,一决高低。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刘振声第二次应邀来沪赴约,但奥皮音届时怯战逃遁,颜面尽失。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主持者于失望之余,提议来宾与霍元甲比武,在不伤及身体的前提下,武艺高强的霍元甲战胜两名挑战者。我更倾向于署名“卧读生”的《上海杂志》上的另一种说法,当时赵东海等人提出与霍元甲打擂台,霍元甲不允。赵东海以为霍胆怯,又作书报上讥笑。不得已,数日后,霍与赵等两人交手,胜之。霍元甲叹息说,我到上海,是与蔑称我们“东亚病夫”的洋人一较长短,真的不想与同胞自残。希望此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此言甚合霍元甲的为人和秉性。
张园比武后,霍元甲名扬沪滨,成为无人不晓的民族英雄。霍元甲趁热打铁,在《时报》上以中国大力士的名义连登广告,提出了办武术学堂意愿。霍元甲遂成精武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
当时,推翻满清的星星之火已在全国蔓延,陈其美、农竹等人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壮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简言之, 就是为民主革命培养军事人才。这与霍元甲创办武术学堂的想法意气相投,一拍即合。
1910年6月,中国精武体操会在闸北王家宅成立,农竹出任总教习。多名同盟会会员成为首批会学员。霍元甲任主任教员,招徒授艺,70天后,患咯血症而卒。年仅41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11年秋,陈其美率领多名精武会员和帮会成员,攻打清军的江南制造局,可惜此中没有了霍元甲的矫健身影。
关于霍元甲的死因,不少书说他死于日本人下毒。霍元甲在任精武体操学校主任教员时,确实与日人交过手并胜出,使日人大恚,衔恨于心,但说日本医生趁给霍治病时下毒,缺少真凭实据。故卧读生《上海杂志》和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均没有采纳下毒一说。
据《虹口区志》云,随着会员大量增加,狭小的王家宅再也容纳不下。1916年,迁入培开尔路(今惠民路)73号,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1920年,精武会成立10年,孙中山为精武题词:“尚武精神”。此后,精武会声誉日隆,会员众多。这正是霍元甲生前的夙愿。
1924年,精武会迁入虹口。
前面说过,霍元甲的一生没有多少传奇色彩,但作为精武会的一代宗师,他的武功武德,仁义之心,爱国情结,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提起精武会,就会想到霍元甲;一提到霍元甲,也会想到精武会。两者早已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