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手动经典:Carl Zeiss Planar T 85mm F1.4 体验

4月中旬我去参加了富士&蔡司的线下体验活动,现场有镜头可以试用;在一堆富士口的蔡司Touit自动镜头中,我看中了当时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Planar T* 85mm F1.4 ZF镜头。

这是一支带有光圈环的尼康卡口手动镜头,用了微距转接环;我第一眼是被硕大的72mm镜头口径和流露出的一种,说不出的贵族质感吸引过去的,锋芒毕露;实际上手后除了手动对焦有点慢之外基本非常喜欢,出片成功率也挺不错。

iPhone 12 Pro,人像模式

回去之后心心念念这支蔡司镜头,且当时听摄影老师介绍说蔡司镜头的夜间样张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蔡司蓝”色调,就让我更加好奇。后面联系摄影店想借这支镜头借回来,他们也同意了,在此特地感谢深圳南艺摄影俱乐部。

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拍摄了点样张,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全幅机尊享的精钢贵族

相比起之前我一直用的富士XF 35mm F1.4,重,是我对这支蔡司镜头的第一感受,纯金属精钢材质和精湛的做工使得这支镜头本身就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对焦环扭到顶的撞击声,光圈环的咔咔声,遮光罩装上去那咔嚓的声音,听上去十分让人有满足感; 72mm的镜头口径非常霸气,且镜头的镀膜在阳光底下看上去泛有紫色,非常漂亮。

富士X-T20,XF 35mm F1.4

富士X-T20,XF 35mm F1.4拍摄

遮光罩也为金属材质,内有绒布;镜头机身的刻度均采用刻蚀后上色;对焦环也是实打实的金属,丝毫没用上橡胶,旋转角度达到了270度,可以转3/4个圈圈来获得更精准的对焦,阻尼感十分舒服。除了重,这支镜头里里外外都赛发出一种工匠般的精致。

本来这文章都差不多写好的了,但是后来想想这镜头在我的富士C幅系统上等效127mm的焦距还是太长,回去借了朋友的两台全画幅机,等效85mm之后才展现出这镜头的真正实力。

使用体验

本次使用的机器一共有3台,索尼A7R4,尼康D700,富士X-T20,除了富士是C幅,前面两台都是全画幅机器,让我们看看先全画幅下的体验。

如果想要短时间内中毒这支镜头,建议在如果在光线复杂的背景、或者夜间下拍摄。在光线复杂的背景下呈现出来的虚化非常漂亮,仿佛是软件后期P过一样的既视感,主体和背景的分离感来的十分明显;光斑呈圆形一般散开,色彩和虚化都非常淡雅和舒服,开最大光圈拍近物会有淡淡的旋焦效果,与现代镜头的数码味焦外效果是不同的感觉。

尼康D700拍摄

尼康D700拍摄

尼康D700拍摄

而在夜间下拍摄,我借了朋友的索尼A7R4。得益于大口径和大光圈,在霓虹灯背景下的样张则可以用“刀锐奶化”这四个字来形容;大光圈配合A7R4强大的拍摄能力,夜间下能在较快的快门下获得非常干净的样张,且借助于T*镀膜,抑制了“鬼影”现象的产生(此处艾特iPhone),提供了非常棒的画质。

索尼A7R4拍摄

索尼A7R4拍摄,1.4光圈全开,刀锐奶化

索尼A7R4拍摄

索尼A7R4拍摄

当然也有些小问题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紫边现象。

上图为未修正,下图为LR后期紫边修正后

这紫边可以把银框眼镜拍成紫框眼镜,细节边缘处直接上紫色,如果想输出一张正儿八经的照片,必须得在LR里对紫边进行处理,否则会比较影响观感,据说这是蔡司镜头的通病。

至于270度对焦环的手动对焦体验,蔡司售价3万的Otus系列85mm顶级人像头也是手动对焦;据说是因为德国人追求那种由模糊变清晰的过程;说得好听点能前期会耐心的慢下来拍出一张好的照片,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出片速度会比较慢,所以这得看你用什么心态去使用。

而我实际使用下来,除了出片速度稍慢,实际的对焦体验得益于对焦环的顺畅的阻尼感,还算舒服,同时因为这支镜头的焦内很锐,开大光圈之后对上焦是否相对比较容易辨认。然而还是建议在购买之前还是先建议考虑好能否接受手动对焦这种方式。

富士X系统转接体验:凑热闹的APS-C画幅

镜头的素质自然是上流的,至于为什么说富士的APC-S画幅是凑热闹的,主要还是因为转接之后等效焦距太长了。

85mm转接C幅后等效大概127mm,通俗来讲这相当于是手机上的5倍变焦。而等效127mm之后其实给创作空间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以拍特写或者静物为主,也只能说是体验了一把蔡司镜头。

iPhone 12 Pro,人像模式

我也尝试使用等效127mm的焦距去拍摄人像,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焦距过长,导致背景过窄,无论背景再如何丰富都很难展开,人像的摄影就真的只是在拍人,因为背景基本没体现出来。

(以下图片如无标注则为富士X-T20使用Carl Zeiss Planar T* 85mm F1.4 ZF拍摄)

此外拍静物下,背景焦外的光斑因为画幅的关系,散的没有全画幅相机那么开,相比起D700拍摄的样张,会感觉到光斑是挤在一团的感觉,观感上相对没那么漂亮。

当然,作为一名头号富士吹,我怎么能说是富士的问题呢是吧,要实在不喜欢C幅可以加钱上GFX中画幅系统嘛对吧;但现实情况是,这支85mm镜头等效127mm之后确实是太长,确实会给摄影创造带来限制,如果真要玩转接,还是建议转接50mm左右焦段的镜头,等效75~80mm之后,其实对日常创作更具有实用性。

所以富士用户想拍人像,还是乖乖的原厂XF 56mm F1.2吧。

但老镜头转接富士真的很般配

为什么说老镜头转接富士很般配呢,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富士的胶片模拟,在LR也可以直接上预设,一份raw文件,十几种色彩任你发挥;另外就是老镜头搭配富士的复古机身在颜值上也十分赏心悦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胶片模拟色彩,非常加分。

虽然创作题材局限在特写或者静物上,但这支镜头的主体背景分离感强烈的bug、软件后期一般的虚化、舒服的焦外和色彩等特点也没有落下,在夜景拍摄也能获得晶莹剔透的画面,借助富士的胶片模拟,加上蔡司镜头的焦外效果,也能获得复古味非常强的样张,颇有一番效果。

让我们大喊:腹肌南波湾!

总结:可能是一支具有性价比的全画幅蔡司镜头

这时候就会有朋友去翻售价然后回来怼我了;但是如果认真看会发现:85mm这个焦段下F1.4光圈的蔡司镜头,这个Planar系列是最便宜的(虽然也要1W整),再往上则是Milvus系列的镜头,售价1W4;再往上就是顶尖的Otus系列了,售价3W,都是手动头;如果是索尼E卡口用户则可以考虑Batis的85mm F1.8镜头,售价8千9。

富士X-T20,XF 35mm F1.4

而其实相机原厂的85mm F1.4镜头,售价门槛都来到了万元及以上。蔡司85mm F1.4级别的镜头不管哪个系列都是手动对焦,这么看来,如果是全画幅相机用户想要选择一支蔡司的大光圈人像镜头,这支Planar镜头可能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哪怕是佳能尼康的无反系统用户,其实也可以考虑购入。

但选择这支镜头,也意味着同等售价下你要放弃自动对焦,去拥抱蔡司的“德味”画质;这就真的需要购买者们仔细思考自己的使用场景,来做出适合自己的取舍了。

题外话

其实这些题外话和镜头无关啦,只是自己哔哔两嘴。

富士打算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富士X系统10周年庆典,富士也举办了X100街头霸王挑战赛来预热;我所在的摄影俱乐部问我有没有兴趣投稿,他们送去富士,或许有机会可以展出。

我听着肯定很高兴啦,自己的照片能在会展中心展出,能够自己吹很久了,但是看看富士X100街头霸王挑战赛上的照片,再看看自己硬盘上的照片,就感觉,差了不止一点半点,真正选照片的时候,拿不出手。

部分参赛作品

有时候吧,我感觉自己的照片,出来的全是网红的气质,很容易审美疲劳;到头来看那些获奖的摄影作品,一对比,这种差距会在滥用网红手法之后,越拉越大:没有故事,没有主题,没有立意,除了好看,一无是处;甚至也不见得有多好看。

我分不清是对自己太苛刻,或许是真的因为自己水平真的不够,或许,还是先从自己满意开始吧;

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