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的道路上
你永远不孤独
这次就让小狸和你聊聊
那些掏心窝子的记忆吧
几
年前,我和读着这个故事的你一样,拿着崭新的offer,扛着两大箱子的家当,背着不安和期待,忐忑又兴奋地打算在美国开始全新的求学生活。
可是事情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一下子就发现,无论托福考得再高,再怎么熟悉美剧和电影,这片和我们的祖国隔着上万公里的大陆所拥有的文化,依旧是有许多和我们一直以来熟悉的中国文化相左的地方。
尽管这些差异会给我们带来不悦,可我们却也无法提前做好完美的准备,因为只有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真正地体会和理解它们。
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的Small Talk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大一刚开学时,安顿好行李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打了一辆的士准备去附近的超市采购。司机是个礼貌的黑人小哥,在一见面时就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地问了我一句:
Hi! How’re you doing today?
感受到了他的友善、想努力回应的我扬起笑容说了一句:
I am doing great. Thank you!
本以为对话就算到此结束,上车能好好休息,可当我掏出手机准备安静地刷刷票圈时,他却打开了话匣子,发出了一串又一串的连环提问:
Where are you from?
How was the weather back home?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
What’s your major?
Do you like it?
问题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本身就疲劳,且还不了解其中套路的我很快就感受到了尴尬和不适。我只能尽我所能、尴尬又不失礼貌地进行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Emmmmm…
Yeah…
Hahaha…
车里弥漫着浓郁的尴尬气息,小哥似乎也因此感到一些丝无所适从,很快便停止了发问。
本以为这个话痨小哥只是个例,后来我却发现无论是身边的同学,还是排队时排你后面的老奶奶,还是巴士上邻座的乘客,都会向你发起类似的连环提问。
我悄悄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美式尬聊”。虽然遇到得并不少,可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以当时我的水平,最多和他们“对战”五回合,两人便会进入又长又尴尬的无话可说期,只好在内心默默期待能够赶紧发生点别的什么事情来打破沉默。
美国人的热情我略有耳闻,可我不觉得大家有必要交换没有意义的信息啊?你们真的对我的周末安排感兴趣吗?这种“今天天气真好啊”“是啊”的对话到底意义何在?这到底该怎么应对啊?我感到十分困惑。
虽然之前一直觉得美剧剧中人物们的尬聊十分好玩,当他们也无话可说陷入沉默时我不但觉得特别有喜剧效果,还会跟着背景笑声一起大笑。可当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在我身上时,我却是这么地手足无措。
看着身边的美国小伙伴总能通过美式尬聊一来二去地交到朋友时,我觉得很不甘心,可却又没有勇气,也不知道怎么走出那待了十几年的舒适圈。
我打开了万能的谷歌,才知道这个美式尬聊有个正式的名字,叫small talk,似乎在欧美国家都比较常见。在这个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元的大环境下,为之困扰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研究分析称,在亚洲文化中,人们并不太习惯在非必要情况下打扰别人或和陌生人进行交谈,尤其是关于一些比较私人或者随意的话题。因为人们并不会觉得这样占用时间的无意义对话会给任何一方带来什么好处。
然而在欧美文化中,small talk反而是一种礼貌和友好的象征,往往能够使两个人的相处变得更为融洽,通过表面small talk来逐渐搭建起真正友谊的也大有人在。进行small talk的能力还在许多情况下被看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交能力。
了解归了解,对土生土长中国人的我而言,想要真的掌握这门技巧还得花点时间,不过好就好在这玩意是有规律可循、有套路可用的。于是,我总结出了small talk实用技巧三连如下:
一、先下手为强
二、及时反问的同时要善用“嗯哼”
三、天气是永恒的话题
第一招先下手为强是指在对方发起尬聊话题之前主动发起small talk,通过抢占先机来开启对方的话匣子。对方身为美国人,自然身经百战能够侃侃而谈,此时自己就可以进入相对较轻松的追问和倾听模式。
如果不幸抢先失败,则可以试试用第二招进行补救。第二招的诀窍在于时机,当对方已开始发问而自己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可以通过万能的 “What about you?” 来将发言权丢回给对方,并时不时通过“嗯哼”之类的语气词来证明自己有在认真听,刺激对方继续往下说的欲望。反问和“嗯哼”都需要通过经验来找准时机,不然会让对方觉得十分敷衍尴尬,反而导致small talk失败。
第三招,也是最后的补救措施。当尬聊真的尬到不行可是又无法忍受尴尬状态的时候,聊聊天气吧。
今天冷吗?
昨天热吗?
我今年刚来,去年这个时候这里天气怎么样?
我去过最冷(热)的地方有多冷(热),相比之下这里真的太热(冷)了。
虽然不知道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不带伞不加衣服的美国人为什么总是会对天气有所关心,但是天气这个话题确实是有万能救场效果的。只不过,聊天气很容易会把对话拉到新一个尬的层次,可能会导致尴尬到无法拯救,那种情况就只能看对面是否想要继续话题了。
在熟悉并掌握了small talk以后,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和另一个陌生人相处的时候,我变得从容了许多,和他们聊的话题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比如,从学校到机场的半个小时车程,让我听到了司机们的人生百态:有从伊拉克回来后拿着补助想读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却轻微受PTSD影响只能暂时开开Uber的退役老兵;有当年半句英文也不会却冒险来美国打工辛辛苦苦把儿子送进耶鲁的骄傲父亲;有被大公司辞退后果断下海经商赚了大钱金盆洗手后却还闲不住想出来干点事的幽默爷爷……一段段精彩的人生故事,就在small talk的引导下慢慢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现在能够理解small talk的意义和魅力了:small talk其实是开启故事匣子的钥匙。原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进行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对话的方式,大家就会十分乐意地和你分享他们人生中那些宝贵的财富。
美国和中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数不清的区别。而我们留学生,正正是站在这两股浪潮之中。保有并尊重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且必要,但是既然选择了在这片土地求学,学习一下当地生活的小技巧,有时候不仅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还会给你带来不少意外的惊喜呢。
hooli懂你们的不安呀。所以我们才想成为你们在海外也能信任的朋友和家人,聊聊你们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给你们温暖❤️。
好的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