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指南 | 赛事体育节目如何找侧重?听《这!就是灌篮》第二季主创怎么说

电视指南:赛事体育节目,到底是赛事第一还是节目第一?《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在嘉宾选择、赛事细节上引发

电视指南:赛事体育节目,到底是赛事第一还是节目第一?《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在嘉宾选择、赛事细节上引发了众多话题讨论,对于整体创作思路和调整,《电视指南》记者向主创人员寻求了更多细节性解答。

近期,《这!就是灌篮》第二季登陆优酷视频平台,新一季的节目由白敬亭担任“篮球发起人”,韦德、孙悦、王仕鹏、尼克杨等国内外顶尖球星、121名球员通过明星教练团专业、科学的训练,经过层层选拔组成“中国梦之队”,出战国际强队。《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在嘉宾选择、赛事细节上引发了网友较多的话题讨论,对于整体创作思路和调整,《电视指南》记者向主创人员寻求了更多细节性解答。

明确体育综艺定位:

新一季节目更加注重专业性

赛事体育节目,到底是赛事第一还是节目第一?《这!就是灌篮》第二季项目PMO崔少龙表示,“我们内部讨论过这个问题,去年的时候考虑节目要兼顾娱乐性和篮球的专业性。但是这里有一个矛盾,篮球比赛是没有导演思路在里头的。节目虽然是比赛的形式,但归根到底这是一档体育综艺,是把篮球比赛放到综艺节目里,并且是直播呈现。”因此,在体育综艺节目的定位基础上,《这!就是灌篮》第二季更加注重专业性方面的打造,本着做真人秀节目最基本的内容逻辑出发去解决问题。

真人秀基本的抓手和思考方式是什么?是在一个有竞争的环境下,尽可能放大人物在命运的一个个关口所产生的东西。新一季节目放弃了以明星为主的概念,围绕着怎么打造一支强队来设置,而不是围绕明星组建的队伍。整个节目会相对弱化明星端的东西,强调了专业性。

《这!就是灌篮》第二季总制片人彭正园表示,“我们会更加强调内容的垂直,把整个篮球的内容做的专业性更强一点,包括后面的训练营、对内和对外的比赛。同时挖掘专业性、娱乐性等角度的看点,让选手觉得你在很认真的做这件事情,大家的配合度和参与感也会更强一些。虽然娱乐化的东西弱化了,但是选手身上有很多看点、故事,我们把更多的笔墨和点放到了选手身上,把每个人物的点和故事放大。”

专业性和娱乐性是赛事体育综艺很难平衡的一个点。彭正园认为,一个节目好不好看,既需要娱乐性来实现,也需要在专业度上做到精彩,对此主创团队做了很多努力,在第一季节目的基础上做了调整。

“我们在玩法、赛制、组队等方面做了更多尝试,改进了过去以明星为核心的做法。关注明星虽然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性,但是对于赛制、对于选手个人的展现有一定限制。我们不再向明星做更多倾斜,是想让玩法更多样。比如我们展现了选手海选背后的故事,通过几个阶段的训练营从侧面让观众了解他们奋斗的过程,以及到国外去打比赛,这些都是去年没有的。” 彭正园说。

调整升级节目制作:

改进赛制、优化多种设置

第一季《这!就是灌篮》里的四位嘉宾在第二季全换了,这源于主创团队对内容方向的战略调整,落实到嘉宾选择上,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人,节目组把范围定在篮球界专业人士。对于在中国录制综艺节目,几位球星给予了一些乐观的评价,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提升了节目的整体格调,也推动专业化、国际化、强队化节目的打造。

第二季节目相比第一季在赛制上也有所调整,更加注重赛制的维护,其节目比赛机制是保障在公平赛制的情况下结合篮球运动的本质,让最优秀的选手有最大的机会来发挥。从海选到比赛,都格外注重选手的戏份儿,学院派VS街头派的设置,是讲故事的一个抓手,用节目组的话来说就是,做真人秀节目一开始要做加法,再往后会慢慢的做减法。

崔少龙说,“《这!就是灌篮》保持了多数素人参与比赛的网综节目海选的风格呈现,《这!就是街舞》《创造101》等节目都是2、3集就把海选做完。进入比赛阶段,赛制设置上是给予了选手一定的选择权,可以选择1V1或者3V3。今年节目还引入了5V5的比赛,展现球员们的协作、默契、牺牲等内涵性的东西。此外,还设置了教练往回捞人的机制,输的选手是待定,不是直接淘汰,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教练权利,也符合这项运动的基本逻辑。选手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在教练手里,‘捞人’也是希望保障参与选手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观众设定方面,《这! 就是灌篮》第二季也创作倾向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尽可能扩展节目辐射的人群。 为节目内容呈现加入了更多的维度,不只是单纯的比赛,而是在比赛之外加入了人和篮球之间的故事,增加共鸣感。

挖掘背后的故事:

体现人与篮球的深层关系

正是因为《这!就是灌篮》的定位是一档篮球体育真人秀综艺,而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直播,所以它的播出竞争对手不是NBA,也不是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崔少龙说:“我们做的是真人秀,要把一帮人放在一块做一件事,就像《中国好声音》海选一帮人来比赛唱歌,《这!就是街舞》海选一帮人比赛街舞,我们则是篮球。这档节目的出发点是故事,而NBA的出发点是比赛,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不同。从受众角度来说,我们不可能把NBA的受众完全触达,但是我们会尽力去触达广泛的人群。我们希望更垂直、更专业。”

如何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把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做出来,源源不断的打造内容吸引观众。这是这档节目制作最终极的目标追求,第二季节目对故事性内容的挖掘下了一番功夫。崔少龙说:“所有的故事都要积累而来,我们在为新节目做部署的时候除了基础的设置,很多去年参加过的选手本身就带着戏来的,比如张智扬。今年第二季张智扬又来了,我们可以有一些承前启后的内容制作。挖掘故事对我们来说,展现的核心就是人和篮球的关系,这个角度是可以非常丰富的。我们先做采访,确定角度和出发点再去深入挖掘,这样更有针对性、可看性、共鸣感,这样的故事拿出来也是容易产生吸引力。”

为了提升节目的接受度,挖掘更广泛的受众群,并且提升受众体验。节目在剪辑上,依然会保留“重复镜头”等剪辑操作。因为很早的时候,节目组做了一个综合判断,发现一些女性观众看节目,接受起来会慢一些,没有看清一个球的进球过程就听到了欢呼,会影响观赏体验,所以节目中会适度重播一些画面,尽量不影响整场比赛的节奏,把握一个度。但是,总体来说今年的节目不管是在镜头设计还是重复性镜头的使用上,都没有去年那么多。

提升节目表达内涵:

彰显篮球体育运动精神

《这!就是灌篮》在比赛、人与篮球的关系两大内容呈现的背后,仍然是要彰显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同时聚焦选手,展现在公平赛制下每一人的努力和奋斗,在激烈的竞技体育里体现激发拼搏的斗志。比如,在节目中选手朱松玮受了比较严重的伤,但是仍然不休息,坚持一定要上赛场。今年,女篮选手也出现在了节目中,这是节目组坚持普世的篮球运动精神,并且篮球运动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态度做出的设置。

彭正园说:“我们做了一个预热性的采访片,问大家为什么喜欢篮球?很多人回答都是出于热爱。我们的节目并没有排除某些人,今年口号我们调整为,不服来战。”

对一些体育迷来说,存在对于体育综艺的不认可,对于节目设置剧本的不认可,尤其是男性体育迷,会认为没有体育赛事那样原汁原味,看篮球综艺不如去看一场篮球比赛。彭正园认为,“我们看综艺、剧、比赛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大众的观看喜好也不同。比如,《灌篮高手》与专业的比赛不一样,有很多人喜欢看《灌篮高手》,同时也喜欢看比赛。因此,《这!就是灌篮》与单纯的体育比赛没有冲突,节目要呈现的是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不见得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专业选手,最关键的是看到这一群人,有梦想、敢拼搏,呈现不同的精彩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看专业打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