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肾功能不全肌酐难降,中医圣手辨证施治康复,中医治疗方法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分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毒物伤害等急性因素引起发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可以恢复肾功能,预后良好。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时间比较漫长,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从数年到十余年不等。由于肾小球损伤不可逆转,多数患者通常无法治愈,预后较差。但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肾衰竭可分为3个时期,少尿期是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等,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毫升时,即进入多尿期。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毫升,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恢复期是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水平可分为4个阶段。1期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1/2时,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不出现症状。2期为肾功能不全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50%以下,血肌酐(Scr)水平177μmol/L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mmol/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3期为肾功能衰竭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0ml/min以下,血肌酐(Scr)442μmol/L以上,病人出现贫血,血磷升高,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4期为尿毒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10ml/min以下,血肌酐(Scr)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显,出现多种症状,甚至昏迷。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慢性肾病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指标能够恢复正常。如果病情到了中期,积极治疗治疗也可以控制病情,多数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发生肾衰竭,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但治疗难度大,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有些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辅助中药调理可以缓解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女子肠胃病腿肿查出肾衰,中医活血化瘀健脾降浊康复

病案:患者xxx,女,61岁。患有肠胃病多年,时常发作。因身体不适,2022年1月18日来到当地医院就医,自诉眼睛睁不开,头晕眼花,肩上沉重,像压了重物一般,抬不起脚,腿脚浮肿,食欲不好,胃胀不舒服,早上刷牙容易呕吐,尿量少、尿不尽,夜起4次,大便频繁,早起1次,中午1次,夜起2次,睡眠差等。检查发现,肌酐316umol/L,尿蛋白(+++),被诊断为肾功能水平2期,肾功能不全。建议用激素类西药治疗,住院治疗半个月病情减轻,出院回家。

患者回家后中间停药,病情复发,水肿加重。打听到中医能治疗肾脏疾病,患者开始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经朋友介绍,来到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就医。中医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经历,看了以往的检查报告,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和参,用中药经方为基础药方加减,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清热降浊。

用药2个月后,血肌酐开始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血压平稳。自身的感觉越来越好。继续服药1个月,患者肌酐降到128 umol/L,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节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前:尿素氮13.9mmol/L,肌酐316.0umol/L,尿酸536.0umol/L;治疗后:尿素氮14.8mmol/L,肌酐128.0umol/L,尿酸276.0umol/L,患者特别高兴,送金匾表达谢意。更加坚定了中医治疗的信心,继续服用中药控制肠胃病发作,预防肾病复发。

肾病为何会引发肠胃病?

一般来说的话,肾炎是会引起肠胃出现一些病症的,比如:有不想吃饭,或者恶心想吐,还有会出现腹胀,或者说拉肚子的情况,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所以一定要积极地治疗肾病。肾病如果能得到一定改善,那么肠胃功能也就有一定的改善,在平时的饮食上一定要多注意清淡,不要吃太过油腻或者是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辛辣的,刺激的东西,平时不要吃太过于坚硬的东西。

很多患者在肾功能出现损伤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就导致部分朋友会误认为自己是肠胃出现问题,到家附近的诊所简单看一下,开一些肠胃药回家了,但真正的肾脏问题却没有解决。肾脏受损为什么会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呢?

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是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多余的毒素不能很好地排出,积聚在体内后刺激了消化道,从而引起恶心呕吐。还有一种原因是,肾脏受损严重,尿蛋白过高,引起低蛋白血症,造成胃肠道水肿,同样也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出现。因此,在自己突然出现这类症状时最好是到大医院做一下相关体检,排查一下肾脏疾病的原因。

中医如何治慢性肾衰竭?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溺毒”、“关格”、“癃闭”、“肾风”、“水肿”、“虚劳”、“肾劳”等范畴,病机主要是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清浊不分而逆乱的结果。多数专家认为其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

本病病位在肾,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久病不愈,引起脾肾衰败,气化失常,而致水浊停留,浊毒壅塞三焦,终致心窍蒙蔽,肝风引动,并发各种险症,危及生命。辨证分型从正邪两方面入手,常以正虚为纲、邪实为目进行分型,正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邪实分为湿浊、湿热、热毒、瘀血、风动等。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1、正虚诸症。1)脾肾气(阳)虚。症状: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酸腿软,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甚则畏寒肢冷,腰部发冷,脉象沉弱,舌淡齿痕。治法:益气健脾补肾。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二仙汤加减。

2)脾肾气阴两虚。症状:面色少华,腰酸腿软,皮肤干燥,饮水不多,或有手足心热,或有手足不温,大便稀或干,尿少色黄,夜尿清长,脉象沉细,舌淡齿痕。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味。

3)肝肾阴虚。症状:头晕头痛,口舌咽干,渴喜冷饮,五心发热,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无苔,脉沉细或弦细。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

4)阴阳两虚。症状: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腰膝酸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脉象沉细,舌淡白胖有齿痕。治法:阴阳双补。方药:全鹿丸加减。

2、邪实见证。本病发展过程中,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各种生理因素,构成了邪实的一面,常见的有湿浊、水气、瘀血等,其中湿浊有寒化热化之分,它们在正虚各症中皆可见到。

1)寒湿阻滞。症状:畏寒倦卧,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口淡口粘,胸脘痞满,大便秘结,舌淡体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治法:温阳降浊。方药:温脾汤合二陈汤加减。

2)湿热中阻。症状:口中秽臭,口苦口粘,胸脘痞闷,腹胀纳呆,或心烦失眠,便秘,或大便秽臭,舌质红,边尖有齿痕,苔黄厚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滑。治法:清热化湿。方药:黄连温胆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味。

3)水气不化。症状:水肿腰以下尤甚,胸腹胀满,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迟或沉细。治法: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汤合实脾饮化裁。

4)瘀血内停。症状: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腰痛,肌肤甲错,女子月经延迟或闭经,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专家表示,CRF病机复杂,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障碍,水湿浊毒潴留,淤血阻滞,虚实寒热互见,变证危证叠起,治疗应谨守病机,细心变证。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900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