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中出现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 80% 的糖尿病,可减少 40% 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消除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 80%的糖尿病。"卫生 部部长陈竺在 2008 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上说。
《保健医苑》2008(7)中提到: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终身性疾病。来自临床、营养等学科的调查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膳食营养平衡、戒烟限酒、心态平和等,可减少 40% 以上糖尿病的发生。
那么为什么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着多个高危因素,但糖友们又不懂得如何控制,因而血糖难以令人满意。
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2000年6月~2005年3月对郑州某医院收治107例高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保持良好心态
《浅论糖尿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身同治》提到:人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双重属性,身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糖尿病发病本身及其病情的发展变化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也有影响。
3.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保持健康饮食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按照国际 NIDDM 标准给患者指定饮食方案:蛋白质占总热量的 10~20%,脂肪占总热量的 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60%。食物要低盐饮食,多食糙米、荞麦面,多食鱼类、蛋类、新鲜水果及蔬菜。
《中华护理杂志》公布数据:将 151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饮食干预用新型饮食疗法。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缩短,出院后 3 个月、 6 个月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新型饮食疗法可提高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突出个体特点,操作简便,降糖效果显著。
4.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的指导保证·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利用糖的能力,有助于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干预效果评价,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两次对照实验得出结论:
运动是一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治疗手段,长期中等强度的运动能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这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5.药物治疗知识指导·保证合理用药
患者不知道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甚至有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不严格用药。因此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分析清楚各种药物治疗的细节,指导用药的时间、剂量。配合医生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6.心理分析及教育使患者心情稳定,勿焦勿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除了肥胖、遗传等生理因素以外,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心理社会因素。这里要从患者的心理、不良心理反应、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及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干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高龄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认为难以治愈,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心理。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帮助解释方法,使患者心情稳定,勿焦勿躁。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健康观念、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充足睡眠、健康饮食这六个方向。采取本源健康生活方式,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保持血糖稳定。
参考文献:
张红红,吴亚卓.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40%糖尿病的发生[J].保健医苑,2008(7):54-54.
王茜,周婷玉.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糖尿病[J].老年健康,2008.
曹识宇. 2型糖尿病合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D]. 浙江大学, 2015.
刘瑞志, 宫静, 王秋华. 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021(001):1-4.
程洪燕. 浅论糖尿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身同治[J]. 吉林中医药, 2005, 025(008):4-5.
张金慧, 吕阳梅, 马燕, et al. 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039(010):739-741.
孙莉敏, 胡永善, 等. 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C]//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