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乔才让仁波切:从2个到2000个,高原希望守护者

秉持素心,他以淳朴、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方式让光生长。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我想去读最好的大学。”

“成为一名歌手,用音乐陪伴那些没有亲人的小朋友。”

“开一所学校,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孤残儿童,让他们都能接受教育。”

……

青川边沿,河流交错,山峰层峦,如围城一般,放大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的贫瘠,却也遮挡不住这样一群孩子向上蔓生的信仰。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欠发达的医疗条件,致使当地许多孤儿无所依靠,而一座小小的慈善学校,成了他们的容身之所和修心之地。“让每一个孩子不只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更要拥抱生活里的万般可能,自在生长。”学校创始人贡乔才让仁波切用近二十年的爱与坚守,让这些孩子的梦想,在距离海平面四千余米的地方,无限接近太阳。

贡乔才让仁波切和孩子们在一起

贡乔才让仁波切和孩子们在一起

“别哭,我送你去上学”

班玛藏文慈善学校的创立,源起于2003年的一场车祸。

当时,贡乔才让仁波切在异地求学,听闻家乡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车上的夫妇俩当场离世,一双儿女幸存,却无人认养。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类似境遇的孩子不在少数,温饱成了基本问题,想要上学更是极其困难。他们的未来,更多地被圈在祖辈一样的放牧生活里,从年少至终老。

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骑马,小脸被晒得黝黑

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骑马,小脸被晒得黝黑

深思熟虑后,贡乔才让仁波切决意返回青海,向政府提出申请,为这些孤儿、单亲和特困家庭的孩子办一所慈善学校,并提供免费的教学和生活资助。

筹款,建校,招生,筛选,他四处奔走,几经波折,可一想起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与笑脸,一切困苦仿若也得以解脱。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经常有小朋友一头扎进他的臂腕里,小声啜泣,每每如此,贡乔才让仁波切都会用一句又一句“抬头,别哭,我送你去上学”,为一颗颗幼小无助的心灵搭起庇护。

斑马藏文慈善学校里的同学们

斑马藏文慈善学校里的同学们

在第一批入学的86名学生中,很多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深处,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对县城里的事物新鲜不已。畅然奔跑在天地间,他们接受到汉语文、藏语文、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也学习着美术、音乐、电脑等多元课程,过去生活里的暗角被渗入的光亮倾覆,命运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课间休息时玩耍的孩子们

课间休息时玩耍的孩子们

由于藏区贫困学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入学年龄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刚读完小学课程就到了步入社会的年纪。于是,在原有文化学校基础上,2006年5月底,贡乔才让仁波切组织开设了班玛藏文艺术学校,教授西藏传统文化与艺术。“我希望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谋生立业的本领,从中找到自身存在感与价值感,并将藏族文化延续下去。”

为了掌握更精湛纯粹的技艺,他特地将几个孩子送去西藏,学习唐卡、藏香等制作工艺。“他们此前从未离开过县城,背井离乡外出求学,虽然很不舍,但我只能不断鼓励孩子们,因为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学到更好的东西。”贡乔才让仁波切说。

学生们展示唐卡作品

学生们展示唐卡作品

惦念与温柔总有回响。从2名孤儿开始,班玛藏文慈善学校如今已经培养了两千余名学生。他们中有人考入大学,继续求学深造;有人毕业后离开高原,在世界各处拼搏闯荡;更多的人,选择重新回到这所赋予新生的学校,和贡乔才让仁波切一起,陪伴更多孩子走向更远的地方。

修菩提心

“我一出生就小腿残疾,家人将我当做负担。第一次拿起毛笔,我感觉非常幸运,因为在我看来,画唐卡这种艺术,是有福气的人才能进行。我希望将来能回老家开一所私人学校,教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们学唐卡或藏语,把西藏文化发扬光大。”十二岁那年,洛桑扎西耗时四天,前一脚后一脚,艰难行走,只身从四川阿坝州来到班玛求学。

认真绘制唐卡的男同学

认真绘制唐卡的男同学

青藏高原上的每一寸土壤,似乎都有着自己的记忆,而天赋与匠心,成就了世间最美好的使命。扎点,描线,勾边,一副唐卡往往要上百张绣片精工细作,图案才能立体呈现,历经数月绣制最终完成。笔尖之上,就是这些孩子们的道场。

一种选择修成了最好的寄托,也消解掉诸多孤独与疑惑。这里,不仅为那些困境儿童遮风避雨,更培养了他们为善的能力。贡乔才让仁波切身上的慈悲心与无畏施,也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内化延展。

班玛藏文慈善学校孩子们的笑脸

班玛藏文慈善学校孩子们的笑脸

“从佛学角度来讲,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自身解脱的状态。在修法过程中,除了要渡化自己,更要去利众生,不断地做慈善、发菩提心,用行动去帮助更多人,去成就众人,才能修成正果。”贡乔才让仁波切说。

他对班玛藏文慈善学校的孩子们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做一个好人,找一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小家;稍有余力,去思考如何去帮助你周边的亲朋好友;功成名就,去办一所学校、敬老院或医院,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在贡乔才让仁波切看来,公益与慈善是修法的良好途径。“利他即为利己,这种力量更为强大,一旦将他人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能顺便解决。只要你发愿纯正,成果也一定会圆满。”

学生们将贡乔才让仁波切当作亲人

学生们将贡乔才让仁波切当作亲人

课余之外,或许是这片土地汲取了天地灵气,这里的孩子们尽是能歌善舞。他们将对当下的热爱和未来的憧憬,融入在经文、画笔和歌舞里,善念也由此处生根、发芽,又在世界更多地方撒落生花。

“小到捐赠的一件衣服,大到国家和政府的帮扶,每一份关怀和爱心,才能让学校更持续地办下去。”贡乔才让仁波切经常叮嘱孩子们怀揣感恩之心,“修行之人不求回报,他们将来可以不记得我,但不能忘记慈善孤儿学校,因为根是从那里出来,更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连接的力量

除了为孤儿创办慈善学校,贡桥才让仁波切也在积极帮扶藏区白内障患者医治。

谈及自己近二十年的公益实践,他表示最大的收获是变得更加快乐自在。“当下抗疫行动也好,帮扶白内障患者群体也好,我们都是特别小的一部分存在,因为其中有更多医护、机构和个人贡献着远比我们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和辛苦,我愿意为这些人服务,只要和他们连在一起,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映射,就像太阳和光线的关系,每个人自身的力量不同,接收到的反馈也不尽相同。“我们应给予万物所有的善意,通过对所有事物的伦理行为,与三千世界建立一种精神关系,而各种慈善行为聚集,所产生的精神联结便会释放出自在的能量。”

贡乔才让仁波切:从2个到2000个,高原希望守护者

人们常说,修佛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四大皆空,贡乔才让仁波切声称自己还未曾达到。最初看到那些孤儿无家可归的境况,他会因为心疼流泪;在送孩子们远赴西藏求学时,他会因为不舍流泪。越真实的东西往往越能让人动容,也或许正是这份虔诚与真挚,才能连接更多人加入其中。

在社会各界爱心⼈士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班玛藏文慈善学校知名度越來越高,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这使得孩子们在校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将受益于更多的藏区贫困学龄儿童,他们将会也会走出大山,走出高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贡乔才让仁波切:从2个到2000个,高原希望守护者

“渡人渡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以为,要从善、从公益开始,如此一来,佛法的信心便开始建立。感动对方是我们最终目的,这种感动与吸引不同,不掺杂任何贪念,它能激发人性本真的善良,进而去帮助更多的人。”贡乔才让仁波切说。

山雪无际,行经格桑,他秉持素心,攒拾起一个个传承与希望的故事,在圣洁的雪域文明里,以淳朴、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方式,驱除黑暗,让光生长。

文/ 凤凰网公益 朱德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