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名企精神 担当发展重任 助力动能转换·威海民企“青蓝接力”行动名家论坛2019年第二期——
王德军现场分享。
12月5日,风雪之中,由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威海市工商联主办的威海市2019年度全市民营企业“青蓝接力”行动名家论坛(第二期)如期开讲,迪沙药业集团董事长王德军担纲,分享他与迪沙药业26年的创业故事、经验总结。
台上台下最多30米、最近三四米的听与讲,王德军带着特有的“嗯”口头语,用大白话甚至是威海方言俚语,像一个邻家老头,那些貌似场面、恍若见惯的总结和表述,其实正是人至境界、业至境界的大音希声。
本报记者记录、整理了他在会上的公开分享,希望有助于威海的企业主的个人修炼、企业发展。
26年功与名、云和月,一纸浓缩,其实只是历史之一瞬。永存敬畏之心,脚下之路坦平!
关键词·诚信,不只是说说,是“三不拖欠”
1992年,迪沙药业获批成立,同年入住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次年开工建设厂区,1996年才生产出产品。26年后的今天,当年同批进驻经区的企业只剩下了迪沙一家,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
当时全国性经济下行,银行年贷款利率高达15%-18%,与王德军一起筹建迪沙药业的4个人一无所有,没有土地没有厂房没有产品。王德军找朋友借款50万元交土地定金,拿到土地使用证后,才从银行贷款3000万元得以动工建厂,发展26年至今,迪沙现在敢贷款、也能贷到款,“每年贷款几亿元!”
迪沙能突破“3年宿命”,王德军说,这离不开创业初心——诚信。他强调,资金、产品、市场、管理都很重要,但诚信是首要的,“诚信是迪沙发展的基石”,他举例——
26年,迪沙没拖欠银行一分钱利息,即使在连亏8年情况下,“人家银行借钱给你花,你不能失信”;26年,迪沙没拖欠员工一分钱工资,甚至没有拖延发放,过年过节还提前发放,“没有员工信任,企业就没有就凝聚力”;26年,迪沙没拖欠供应商一分钱,包括建筑商、供应商。
王德军极其看重自己的“三不拖欠”。他说,做到了这一点,企业就有生存空间,也会有竞争力,就有人敢支持你,因为你用26年证明你值得信赖。
关键词·产业链
资源有限,企业家能力有限,涉足太多反而无力。迪沙26年就是盯紧医药产业链,集中资源、集中发力,在制剂、原料药、海洋生物为主的大健康、以连锁药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等4大方面,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都没有离开主业——药。
现在各行业都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经营时代,产业链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下游攒连起来,大大降低成本,上游不亮下游亮,可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前量的研发
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衰退甚至不复存在,不能在变动的环境、变化的消费需求、变化的宏观政策中有所适应。迪沙的经验是,以销售为龙头,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销售模式,目前迪沙药业每年销售收入以10%的速度增长。
今天,迪沙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其实大大超过企业体量,“实际上,迪沙的实力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研发能力”,超出了利润率的支持水平。
迪沙药业研发规模如此之大,是勒紧裤腰带、压缩非生产性投入的提前布局。研发是迪沙发展的根本,也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底气,“也算在同行业有个样”。
迪沙实验室的这个招贴,不是随随便就贴上去的。
金句·“你投入,人才都不来,你不投入,人家更不来!”
迪沙奉行“研发主宰未来”战略,即使今天的威海有两大发展瓶颈——交通、人才,仍然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目前迪沙拥有近400人的研发队伍,其中300多人是研究生学历,160多人来自重点大学,迪沙连续20多年到国内13所老牌重点大学招聘,其中王德军自己去了10多次。
关于人才招聘,王德军感触很深,他的发现和感触很微妙也很说服力,这一点,威海的企业家应该有所参考——去名牌大学招聘,很难看到威海企业,“招聘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很辛苦,并不容易。他们一看是副总、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本不理你,顶多放一份简历就转身走人”、“不是总裁,他不谈”。
迪沙药业为支撑“三线城市、一线研发”的研发实力,投入很大。王德军甚至敢当场说,“迪沙招聘来的人才,只要离开迪沙,就意味着离开威海,因为在威海他们再没有地方可去”。
而且,人才问题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环境问题、平台问题。在迪沙,招聘研究生的条件是公开的:给一套90㎡过渡房的使用权,只要买车就可以领10万元车补,再给每年8000元油补。
即使如此待遇,仍难找到理想的人才。南京药科大学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药科专业高等学府,目前出身此校的毕业生有10几人在迪沙,这个数字曾经引起了校方惊诧——南京药科大学一负责人到山东参加学术活动,期间被请到迪沙,当10几位南京药科大学人一溜出现时,他在质疑之后流露出复杂的表情——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我南药的学生怎么能到你这座三流城市、能到你这种企业?
一番总结、感慨,王德军再次向威海企业发出忠告——你投入,人才都不来,你不投入,人家更不来!
2019年,迪沙药业的工资行情如下:专科学历平均5000元/月,本科学历平均8000元/月,硕士学历平均10000元/月。即使在大学扩招、清北硕士到深圳当教师的当下,说起名校学生,王德军言语之间依然是羡慕。
金句·“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管理一流“”
管理水平一定要超过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这是对企业家能力的倒逼,能力跟不上,欲速则不达,甚至毁了企业。
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很难突破,很多企业是在有资源有资金有人才的时候垮掉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
26年创业、发展,王德军对管理的体会是:
无论低谷、无论兴盛,要坚持管理,而且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超过企业规模发展速度,“头脑不要膨胀,你能驾驭多少资源、多大的团队,这个不可跨越,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乃至企业倒闭”。
有了高精尖设备就能研发出好药品?并不能,归根到底还是人!人!
金句·“企业经营的基础是--经营团队,企业产品的核心是——经营人才”
迪沙药业现在是一个3000人的团队,除法定、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之外,迪沙还有八项温暖工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的生活、家庭——探病人、庆婚礼、过生日、贺生子、扶贫困、助上学、送殡葬、慰亲人,比如员工生了孩子,一定要送上一份带有迪沙特征的贵重纪念,这会伴随孩子成长,孩子也会记住迪沙。
除法定社保、住房公积金、工会互助,迪沙集团内部还有一个类似互保性质的“爱心基金”:员工每年每人缴50元,迪沙补贴一些。这个爱心基金每年注入也流出,具体流向谁,完全以职工家庭经济状况为依据。
职工个人情况,这有档案,要弄清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则需要企业管理层花费精力去摸清楚。迪沙爱心基金的使用原则简单其实也很费脑子——在3000多名职工中,调查产生20-50名家庭最困难的,给予补助。
关于这个爱心基金的作用,作为一个管理者,王德军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体现出王德军的管理视野要比一般企业主深远——迪沙有一位30来岁的电工患尿毒症,“虽然有医保可以全额报销透析费用,但不能上班,他的家庭收入减少了”,迪沙为他办了病退,这样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每年享受爱心基金,孩子上技校每年可领2000元补助。
关于这个电工,当着100多企业主的面,王德军承诺“一定会把他养到老,孩子养到就业!”
这个例子体现了王德军企业管理思想的出发点、落点并没局限于企业围墙内的员工,而是延伸到了职工的家庭——“他的家庭收入”、“孩子”。
金句·“现在不好好干企业,就再也没机会了!”
创业心态、管理心态,很关键——你到底为什么干企业?为争更多钱,为过更好的日子,还是为社会做贡献。对此,王德军评价是“各有目的,但有高下”。
王德军当场拿自己研发药品开玩笑。“干企业做什么最好?有人说王总你最好,因为药品行业没有萧条期,经济好了要吃药,经济不好更吃药!”王德军的回应是“干什么都有难度,适合就最好”。
关于当前的经营环境,王德军评价说,“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优化,政府提供的环境在优化”,“你现在不好好干企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现在很多消费需求亟待满足——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谈到企业家移民问题,王德军持保留态度——“把我送到美国,我什么都不是”。
金句·“挣多少钱、出大名,这不是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心态,是做事的关键。王德军甚至谈自己当年从机关下海,“做过副局长,当局长也行,但还是不当得好,我更想做点事,发挥自己的爱好!当多大官、出多大名,都是社会赋予的。曾有昔日的机关老同事羡慕他,“你下海真好”,王德军当即表示“咱两换换!”,还是适合你才是最好的,人生的寻找,就是去找适合的!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大的成功不是挣了多少钱当多大官,而是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关于名和利,王德军调侃完自己,不忘再一次发出忠告——挣多少钱、出大名,这不是企业家应有的心态,这害了一大批企业家!王德军讲了一个跟名作斗争的故事。
有一年,山东省内一本杂志搞所谓“山东省企业家财富榜”,王德军连续被上榜两年,他坐不住了,正式向这家杂志发出了律师函——你把我拿下来,再排就起诉你!王德军认为“这个财富榜的导向有问题!”
王德军继续调侃自己——有领导说他年轻,他开玩笑说“是吃药吃的!”然后又自抖包袱说这是因为有好心态!“财富多了是双刃剑,在有好心态的人手里是财富;在心态不好的人手里,财富就是祸害;财富在心态好的人手里,社会才是安全的!”
金句·“企业做多大都不算大,做多小都不算小,只要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情就非常不容易了,你没那么多能力和智慧,要坚持主业不动摇,别走偏。企业倒闭的原因很多,王德军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其中一个,“有人说我是企业家,我身上觉得麻沙沙的!我不是‘家’,我顶多是一个经营者”。
当然,做好一个主业,有钱了就想干别的行业,这是规律,没问题,但一定要问问自己的能力;跨行业,也要做自己最熟悉的、资源最丰富的行业。
谈到卖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王德军说他去西安那个肉铺看过,发现这个陆步轩卖肉跟别的肉店不一样:一般肉铺是把瘦肉一面朝向顾客,“他不,他是把白肉朝外、红肉朝内,他也不短斤少两,而且要多给一点。”
行行出状元的老话不欺人!你把聪明才智放到主业上,就有希望做下去。
金句·“企业大了,你还靠那点创业本能,肯定不行、不够”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组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价值观趋向一致的人才团队。
“研究生队伍不好领导”,在企业家圈子里一直有这个说法”,王德军对此不苟同——那是因为你水平不够!那是因为你一直是粗暴型的,“看大门的,你骂一句,他觉得是关心,博士来了,你骂一句试试?”“你不放心臭架子,你不关心人家”“创业者脾气可能都不好,但人家并不吃你那一套创业初期极度压力下养成的东西”“你得摩挲着,还不能摸错地方!”
“企业能否容得下人才,关键是一把手!”“凡是人才,都有缺点非常突出的一面,除非是复合型的政治家像毛主席,既能领导井冈山上的地方武装,也能领导那些留学的,把他们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人太少!”
“企业家就是要既能领导博士,也能领导工人”,“高材生出人才,人才只能出自高材生”。
“企业大了,你还靠自己那点创业本能,肯定不行、不够,这就需要一个团队,所以大企业必须由一个团队来支撑,靠你自己肯定会停在某一点”。
金句·“威海企业如能提高30%工资,就能与青、烟竞争”
中小企业压低工资这个做法很普遍,王德军当场提出忠告,“这个事,你要算开账!”
高工资进人、低工资进人,效果绝对不一样!工资4000元每月的一线工人干活,肯定跟3000元每月的工人不一样!“我试图打破这个问题,他少出一批质量事故,废品率降低产生的效益就能养活这个4000元每月的工人”“如果让我选3000元每月、4000元每月的工人,我宁可选择后者”。
“我希望咱们威海的企业赶快提高工资,我们威海的企业如果能提高30%的工资,就能与青岛、烟台竞争,区位、交通的比较劣势就会缓解!”。“威海考出去的大学生有几个回来的?哈工大毕业生有几个留在威海的?工资提高了,孩子们会回来,毕业生会留在威海,就会在威海的企业之间流动,而不是一辞职,就意味着‘拜拜威海’”。
“别在工资上琢磨降成本,可以一职多能,可以一人多干。这一点,我的体会非常深刻!”
金句·“越先进的企业越愿意学习”
要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用创新思维来定制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案。
越落后地区的企业越不学习,越先进地区、越先进的企业越愿意学习。“早请示晚汇报,问啥观点不知道”在企业行不通,不能为一把手出主意担责任出策划,你永远做不了一把手,你得有观点!
管理是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定要超出企业规模的发展速度。胆量必须有,但是要科学的基础上。好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内因,基础不好,任何政策的机遇外因,你都抓不住,也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