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 3K 屏

昨天,微博上的数码极客们因为「3K」吵得不可开交。

大家争论的点有些特殊 —— 3168 × 1440 分辨率的屏幕真的是我们所认知的 3K 屏吗?

如果按照以往 16:9 屏幕的规格,相信大部分人对分辨率的理解是这样的:

1280×720 HD 720P

1920×1080 FHD 1080P

2560×1440 QHD 2K

3840×2160 4K UHD

7680×4320 8K UHD

在区分分辨率的时候,大家会倾向于对比屏幕短边的像素数量,来决定这是一块什么级别的屏幕。

因此,在桌面显示器领域,假设一块 21:9 比例的屏幕分辨率为 2560×1080。

某些厂商会在销售页面中标注这是一块 2K 的屏幕,但在我们心目中这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 1080P 显示器,跟 2K 毫无关系。

人们普遍默认,这个比例下真正的 2K 显示器分辨率应该是 3440×1440 才对。

这个通俗的理解方式,在市场上应用了很久,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同,短时间内改变非常难。

那么,厂商们将屏幕长边的像素量定为分辨率的标准,把一块 3168 × 1440 的屏幕称之为 3K,是错的吗?

其实也不然,2K、4K、xK 的说法除了有特定的行业标准,不然一般意义上的广义标准就是长边的像素数量,而不是短边。

曾经数字影院倡导联盟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对 2K 以及 4K 分辨率作出过以下的定义。

DCI 2K:

1.85:1 1998x1080

1.9:1 2048x1080

2.39:1 2048x858

DCI 4K:

1.85:1 3996x2160

1.9:1 4096x2160

2.39:1 4096x1716

按照惯例,2048×1080 怎么都和 2K 扯不上关系。

但实际上,这样的分辨率就是 2K 规格。

因此,大家所认知的 2K 就是 1440P 的经验并不准确,能够达到 1440P 的屏幕不一定是 2K 屏,能叫 2K 的屏幕,也不一定是 1440P。

如果说 2K 和 4K 的说法,还有行业组织为之定下分辨率标准的话,3K 和 5K 则是完全没有特定的标准,实际的分辨率全靠厂商自由发挥。

举些例子。

2014 年苹果发布了搭载 Retina Display 视网膜屏幕的 iMac 一体机,屏幕分辨率为 5120×2880,在宣传上苹果使用了 5K 的字眼。

按照广义的标准,长边超过了 5000 像素,按照大家的传统认知,短边也超过了 2160 像素。

苹果的这块 5K 屏,非常站得住脚。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 27 英寸 iMac 上看到这块 5K 视网膜屏幕。

惠普在 2015 年发布的一款 Envy 13 笔记本,采用了一块分辨率达到 3200×1800 的屏幕,官方宣称其显示效果达到 3K 级别。

华为在 2018 年发布的 MateBook X Pro,采用的是一块 3000×2000 分辨率的屏幕,在宣传的时候官方也将之称为一块 3K 屏。

可见行业普遍认可的 3K 屏标准就是长边超过或接近 3000 像素点。

因此,横边超过 3000 的屏幕宣传为 3K 屏,是没有问题的。

类似的情况,也在华硕推出的双屏笔记本灵耀 X2 Pro 上也出现过。

该款笔记本的主屏为 3840×2160 的准 4K UHD 屏幕。

但是副屏的分辨率为 3840x1110,在宣传页面中华硕官方同样使用了 4K 来形容这块屏幕。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xxK 的说法比 xHD xxxxP 等有着更好的效果。

但是这对部分数码发烧友并不友好,因为屏幕的实际分辨率并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的要求。

所以,实际上潮老师并不希望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被其他厂商学习。

不然的话,或许某一天我们就会在 MacBook Pro 的宣传页面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小的「2K 屏」。

👇根据苹果官网修改,并非原始页面👇

而 小 米 ,也可以宣传小米10 系列 是一块 2K 显示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