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的武汉日记(十八) | 我思故我在

“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便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孟秋的武汉日记

3月4日 武汉 晴

在吉林省支援湖北的1209名一线人员中,有一个身份特别的群体,他们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吉林省红十字会支援湖北重症患者转运队队员。

重症患者转运队要做些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负责在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时,将其转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收到指令,出发!

每天,转运队驾驶着负压救护车穿行于武汉的大街小巷,除了负责开车的司机外,还要有至少两名转运医生。

吉林省红十字会支援湖北重症患者转运队的四名医生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当中有肾病内科主任医师,有儿科医生。并非从事重症、呼吸、传染等专业的他们没能入选前线医疗队,却以另外的身份上了战场。

他们在同时间赛跑,挽救生命

同队的四名转运司机则来自中国民间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穿着厚重的隔离装备,他们承担着最危险的驾驶任务,在这座城市留下一道道飞驰的“身影”。

想起前几天,和我住在同一楼层的一个年轻人因为突发低血糖,身体虚脱,坐在驻地走廊的椅子上,接受队友救治。交谈中,我得知他们也是红十字会派往武汉的转运队成员,来自青海。

拥有特别身份的不只是重症患者转运队。在我省支援湖北各支医疗队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来自吉林国文医院,是目前被派往前线的唯一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共有28人。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

医院领队说,这个机会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疫情爆发后,全院总计600多人写下了请战书。在没有接到出征任务时,就自发组建了三支梯队,主动展开穿脱防护装备等训练。当得知医院被编入吉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就第一时间选拔最精锐力量,驰援武汉。目前,他们已经在前线用自己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各方认可。

高强度的工作,让片刻休息显得更加珍贵

在我看来,驾驶员也好,民营医疗机构也罢,还有那些并非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生,冲上前线,抗击疫情,似乎与他们并没有直接关联。他们可以立足本职、坚守岗位,不必亲力亲为、承担风险;他们可以摇旗呐喊,加油打气,不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但是,他们来了,义无反顾、毫无畏惧。

还没顾得上吃饭,他们又出发了

“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便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即便可能遭受误解,可能危及生命,但他们选择坚持,选择做自己,做那些想做的,认为正确的事情。

漫漫人生路,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可以不被环境左右,不因外物迷茫?坚持自我,活出精彩!

编辑:黄 丹

制作:梁 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