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国庆70周年阅兵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在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广大网友一直沉浸在DF-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所带来的震撼之中。在很多网友的眼中,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是无所不能的真理,当然也有些人认为高超音速导弹也就just so so,没什么好吹捧的。
那么这个高音速导弹到底怎么样呢,之前本炮霸曾觉得这个话题应该留给那些真正的大牛。然而网上的那些解读,实在是惨不忍睹……算鸟,本炮霸不才,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关于中国弹道导弹的阵容发展
之所以从这个话题开头,是因为虽然大家都知道DF-17搭载的高超音速弹头,但是并不知道DF-17先进在哪。都9012年了,还继续把DF-11等当个宝,还在遐想DF-21还有什么未公开的大杀器。
简单来说我国的固体弹道导弹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近,中,远程固体弹道导弹先后完成研制。与液体导弹相比,固体导弹有支援车辆少,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固体弹道导弹的实用化,让我国的弹道导弹部队的威慑力提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与那些只能玩液体弹道导弹的国家拉开了档次,跻身了世界世界国家行列。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提高弹道导弹的打击能力。我国开始为弹道导弹研制具有末制导/复合制导,末段机动能力的弹头。其应用的直接成果就是2009年亮相的DF-15B,DF-21C之类的改型。理论上只要实现了末制导和末段机动能力,弹道导弹也就具有打航母的可能。不过要想真正的打航母还是需要有相应的系统支撑和对导弹本身的某些特殊要求,DF-21D和C的区别不大,但是亮相却晚了好多年。
2000年代初在提高已有弹道导弹打击能力的同时,我国开始规划和研制载荷更大,射程更远的多用途弹道导弹系列,这也就是全新的DF-16和DF-26。在打击能力方面,DF-16和DF-26在射程,末制导性能,弹头末段机动能力和弹头威力等方面全面超越上一代的DF-11、DF-15和DF-21系列。一个不太恰当的概括就是新一代的弹道导弹可以打对面的反斜面目标了。同时因为飞行速度更快,弹道多变而比上一代导弹具有更高的突防能力。另外新弹特别注重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载荷来实现不同射程的覆盖和任务功能的转换。因此,当DF-16和DF-26出现之后,之前的DF-11、DF-15和DF-21就可以逐步淘汰了。
不过呢,性能的提高也带来了技术难度的增加和成本飙升的问题,这对新旧更替的步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DF-26的反舰型号,射程更远,飞行速度更快,实现其末端再入制导和机动的难度要比DF-21D大多了,因此短期内DF-21D仍将是我军岸基反航母的主力。又比如DF-16的性能出众,但是在其射程覆盖范围实在是太多的各种各样的目标要打了,都用DF-16的话实在是有些浪费,我们必须寻求廉价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在此之前DF-15C什么的还得再顶一段时间。
于是,我们的固体弹道导弹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这就是高超音速水漂弹的出现。水漂弹的好处是其利用打水漂可以实现更远的射程,因此可以用标准相对较低的弹体来与水漂弹头结合去实现原先高标准导弹的射程覆盖,这便是DF-17的由来。对于那些网上说DF-17是DF-16换了个弹头的说法,本炮霸只能表示呵呵了。
高超水漂弹头只是一种特定运动形式的弹头,其可以方便的与不同性能的导弹弹体相结合。阅兵展出DF-17并不代表中国只有DF-17一种高超武器,比他大的,比他小的,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能一下子拿出来若干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高超。当然这也不代表DF-17只是一种高超,其可以通过更换其他弹头来完成不同的作战任务。
高超武器的突防效能
高超的性能是受到其载体导弹性能的限制的。载体导弹的性能什么的,决定了其高超弹头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DF-17这样一个与DF-16大小相当的中/近程弹,其再入的速度充其量也就10多马赫。说DF-17高超水漂弹头最大速度20马赫的人不觉得好笑吗,要知道这个20马赫的再入速度是得在洲际导弹上才会有的。还有些人说,DF-17的战斗部从弹道高点开始向下俯冲起滑,速度不是应该越来越快吗。如果是全真空,弹头俯冲的速度的确是会越来越快。但是当弹头经历了几个俯冲弹跳的过程,姿态剧烈变化,并且还是在大气层的边缘向着越来越稠密的大气层运动,这速度还能快的起来吗?其实诸如DF-17这样的中短程导弹,水漂弹头在其最后一个水漂的末速度基本上也就是4马赫上下的水平。
那么这样一个不是很快的末速度,到底突防能力高在什么地方呢?
传统的反导拦截手段分为上升段拦截,中段和末段拦截,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中段和末段拦截。上升段拦截需要把基地搬到人家家门口,反导基地非常容易被攻击;或者人家直接利用国土纵深将上升段遮蔽在自己国土之外,上升段拦截就很难实现了。无论是那种手段的拦截,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其多种手段的预警系统对于弹道导弹轨迹的精确测量,通过精确捕捉弹道导弹运动参数,计算出拦截前置点,并在弹道导弹接近前置点时,确保拦截弹也到达此区域。在这里有两个难点。精确预测拦截前置点,需要测量足够多的导弹飞行轨迹的数据,如果关于导弹的飞行数据不够多,那么前置点的预测一定也不够准确,拦截就很难成功。无论是末段拦截还是中段拦截,拦截弹自己的性能要足够好,并且得有一定的机动能力。
高超水漂弹的特点是,导弹的上升段特别的陡,之后导弹头体分离,弹头剧烈降高开始水漂段。弹头由于飞行高度的降低很快进入对方雷达的视界盲区,虽然随着距离的接近,弹头又会被对方雷达捕捉,但多次水漂机动足以压缩对方雷达的探测范围,并在对方雷达上形成完全不连续的轨迹,让对方无法有效进行中段拦截。当水漂弹在其水漂的最后阶段接近目标时,会直接以一个很大的俯冲角向目标俯冲。这段轨迹的斜距也就30公里不到,即使俯冲的速度只有3~4马赫,那留给对方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这时水漂弹头再进行一些机动的话,那么对方连哭都来不急更甭谈什么拦截了。
基于高超水漂弹的特点,我们大概可以想像到其应用的范围。比如普通弹道武器难以触及敌方的反斜面目标。以往的这些反斜面目标只能留给速度较慢的巡航导弹来打,在有了可以末段机动的高超水漂弹之后打起来就方便的多了。又比如对方强大的水面防空舰艇和航空兵力量双重加持的海上攻击群,如果能在其作用范围之外对其发起攻击是极好的,但是奈何普通的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太慢,1000多公里的距离太长。在有了高超水漂弹之后,直接把对方的水面防空舰干掉,那对方的舰队打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远程导弹之上应用高超水漂弹头可以让弹头分离点大大提前,并且随着弹头的降高水漂机动让对方的反导雷达预警网变成一个破网。不过在中短程导弹上应用高超是一回事,在远程导弹上实现高超又是另外一回事,远程导弹的弹头再入速度达到15~20马赫甚至更高,水漂弹头的耐热和结构受力非常的严峻。
与某些喜欢看PPT的网友不同,美国人目前认为以目前的反导手段拦截高超是基本无解的。除非,大力发展不用地基雷达引导的纯卫星预警引导系统,当然如果能把拦截弹直接放到大气层之外也许是不错的。在这里本炮霸以为,对付高超水漂弹,也许天基的激光中段拦截或者地基的激光或者电磁炮末段拦截很快将得到关注。
从高超衍生的话题。
事实上,高超突防并不是什么横空出现的新鲜事物,与之类似的突防手段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以及M-20等短程弹道导弹,此类弹道导弹借助强劲的动力将弹道压的特别低伸,并在弹道的中末段可以进行多次机动,这也可以压缩对方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让末段拦截变的困难。又比如本次阅兵中亮相的DF-100超音速巡航导弹,其特点是用火箭助推直接打到2万米以上的临近空间,然后便以超过3马赫的高速在此高度平飞,在此高度飞行一般防空导弹时够不着的,待到目标区附近时再跟据目标特性选择俯冲或者机动接敌。基本上高超水漂弹头很难拦截,在临近空间飞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也是很难拦截的。
与DF-100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样的还有WZ-8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4马赫的高速从临近空间完成对于目标区的多次穿越,对方基本只有看的份,如果隐身效能足够好的话对方连看都有点难。
在之前的文章中,本炮霸曾写道中国人基本上把美国人PPT上的东西经过自己包装后付诸于工程实践。在此高超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就是极好的例子。美国人搞吸气式和助推滑翔式高超是为了增大射程,寻求在弹道导弹之外的快速打击的手段,而中国人搞高超是为了突防,遏制对方的拦截。吸气式的超燃冲压搞不定,我们就搞助推的水漂滑翔弹和直接临近空间高速飞行的冲压巡航弹嘛。目前随着高超弹和一大票临近空间武器的实用化,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对强敌形成优势的领域之上。虽然现阶段的技术还不算是绝对的黑科技,但是至少在5~10年内的时间我们是可以拥有可以让强敌保持清醒的绝对手段的。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也足够我们实现和完成很多事了。待到5年以后,如果强敌一切顺利的话也就是能和我们保持一样的进度。
关于未来,在高超和临近空间领域的持续发力,除了可以让强敌保持清醒之外,还可以让其他国家逐渐接受我们的日益强大。我们的高超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已经实用化,但凡是个脑子聪明的国家是断然不会在裸奔的状态下跟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士比刀的,并且除了几个强国之外,常规武器的花费之多已经是很难负担的了,再让他们去投入涉及领域更广难度更大的高超和临近空间飞行器领域……
前些天网上有个日吹贴出来日本高超的计划,日本人计划在2029年左右完成实验,某大佬对此的留言是:显然日本人还停留在高超原理的摸索阶段,并且美国人是一点经验都没分享给他们,2029年真的能搞完么,就算是搞完了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