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拟将脊柱弯曲异常纳入学生常见病监测网络

针对全国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尽快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的提案》《关于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案》,教育部经商国家卫健委已正式予以答复。

2021年2月1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13号(医疗体育类082号)、第B022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该文件成文于2020年11月24日。

《答复》称,脊柱侧弯属于脊柱弯曲异常的一种,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会损伤脊髓和神经根,甚至造成瘫痪、心肺功能障碍和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直接影响学习、生活和就业,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预防脊柱弯曲教育、落实相关的健康促进行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脊柱弯曲异常作为危害大的常见病更应加强预防。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引下,教育系统制定开展了包括“骨健康促进”在内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预防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近期,国家正在制定新的学生常见病监测计划,拟将脊柱弯曲异常列为定期体检项目,及时发现脊柱弯曲异常,及早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对脊柱弯曲异常的社会知晓率。教育系统在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积极倡导学生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培养正确坐、立、睡、行姿势习惯,保证足够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校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

早在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已明确规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及读写姿势。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通过动画、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脊柱的生理作用以及不良姿态对脊柱造成的影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身边人的不良姿势进行辨识,对照纠正自己的姿势。

此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塑造学生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答复》称各地方学校严格执行该课程标准,通过体育课、阳光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预防学生脊柱弯曲,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于下一步工作规划,教育部在《答复》中写道:将继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研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完善工作条件和保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要求,完善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加强学校校医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每年一次的学生体检工作,加强对各地各校学生健康体检的督导,推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此外,教育部还将配合国家卫健委加快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积极研究和论证将包括脊柱侧弯在内的脊柱弯曲异常列为学生体检常规项目的可行性,以求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面向家长的宣传。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脊柱锻炼统筹纳入活动内容,通过知识传授与活动锻炼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维护学生脊柱健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