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农历四月,春天已经过尽。白居易游大林寺,见大林寺桃花正盛开,感到分外诧异。这个时候外面的桃花早已落尽,而此间的桃花却才开放,通过对比,突出山寺桃花的神奇,让人恍若是进入了另外一个天地,不处于同一个时节。不禁疑惑,难道这里就是春天的归处吗?
这首诗明白易懂,可谓老妪能解,且不乏巧妙的思致,正是白居易诗常有的风格。诗虽咏桃花,不说桃花之美,不说对桃花的喜爱,所偏重的却是在于四月里见到桃花的惊喜。不是来到此地,哪里知道桃花因生长地域的不同,花开的时节也是有差异的?可见以前真是孤陋寡闻,今天真是长见识了。
这首诗只是记述了一件自己偶然发现的一件奇事,打破了自己多年来的常规的认识,既有对四月桃花的诧异,也有第二度见到桃花的惊喜。将四月春去芳菲尽,与大林寺桃花盛刚刚盛开的景象联系起来,恍然认为外面的春天去后,竟是迁徙到了大林寺里。当然,诗人也明知并非是外面的春天来到这里,而那样说,正是突显见到桃花的诧异和惊喜之感。
既然是诗,必然是有情感的,除了诧异和惊喜之外,也有对大林寺,以及大林寺中桃花的喜爱。前两句写写见山寺桃花的惊喜,后两句则是奇妙的想象,想象是为了给前面惊喜找到恰当的解释。
这首虽然非常浅易,没有很深层的含义,却也非常脍炙人口,以其惊喜之情非常的真切,且想象巧妙,饶有趣味。读其诗,人的思绪随着诗句的引领,一句一个导向,一远一近,又一远一近,对比强烈,构思非常的巧妙,所以虽然浅白易懂,却也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