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看灵蛇的古今对话,充满现代艺术的灵蛇传奇

​茫茫华夏大地,文明的圣火千古未绝,时光的碎片决绝地从指尖的缝隙溜走,只有留存于世的文物遗迹带我们触摸最真实的过去,而在这过程中,博物馆无疑是最接近历史的地方。

成都博物馆位于市区天府广场西侧,主体建筑氛围南楼和北楼,北楼是博物馆的主展示区,首层为大厅、放映厅、特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地上二层至三层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四层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层为中国皮影木偶展,为人们展示了成都厚重的人文历史长卷。

来到博物馆一层特展厅,神秘灵森的气氛铺面而来,五月初,成都博物馆汇集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葡萄牙等7个国家的珍贵古代文物和现当代艺术品,以东西方共有的蛇和龙为主题,打造了令世人瞩目的重磅大展——《灵蛇传奇》。

自古以来,因蛇独有的秉性气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类敬服,对蛇图腾的崇拜也屡见不鲜。就中国而言,从伏羲女娲造人、龟蛇合体的玄武、十二生肖蛇属相,直到家喻户晓的蛇仙白素贞,蛇的形象是最鲜明立体的,同时也是灵谲多变的。

目露凶相的铜蛇出土于距今5000至3000年的广汉三星堆遗址,这条铜蛇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祭品,即使已过千余年,仍能从其氧化的身体表面窥见蛇形的威严与肃穆。虽然很多人惧怕蛇的威力与伤害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先人在打造蛇形艺术品的过程中一定是十分有趣的。

相对于蛇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图腾形象,国外则为蛇赋予了威胁与保护、幸运等角色,参观《灵蛇传奇》的过程中,从各个国家的蛇形雕塑、画作、陶俑等艺术品中能直观地感受到蛇的多重意义。

这座双人首蛇神陶俑便看点十足,远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蛇的力量来源于天神,人首蛇神便体现了人与神的连接,这座出土于五代时期的双人首蛇身俑,两端分别为男女的头首,两人之间通过蛇神相连,与伏羲女娲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

三星推中的青铜人,很多国外学者认为:古时候蜀国的人样子像外星人,理由之一就是三星推出土的面具和人头像的立耳、菱形大眼睛,三星推的发现也意味着华夏文明的多元化。​

从灵异的艺术氛围中出发,来到二层花重锦官城先秦-南北朝展厅,感受天府之国发展的起始点。

通过展示出土于先秦时期的祭祀品、生活用具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成都历史文化的厚重,展柜中描绘的古蜀生活场景,将人们的思绪瞬间带回至遥远的先秦时期。

先秦石犀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侧,照片中看不出石犀的高大,事实上,石犀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据古籍《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件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这个石犀也是成都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经穴漆人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但从外形来看,却有些现代社会赋予外星人的艺术形象。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全身只有14厘米长,裸身直立,并用髹黑漆涂满整个身体。

靠近观察,经穴漆人身体表面绘有纵横交错的经络线,连接处以原点标识穴位,能够辨认的穴位有117个,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是先祖对经络医学的深刻认识。

先秦时期,戈是最重要的作战兵器,久而久之成为战争的代名词,但戈表面以蚕纹做装饰的实不多见,成都博物馆中陈列的蚕纹铜戈是为数不多的蚕纹青铜器。众所周知,古蜀族的先祖之一被称作蚕丛氏,这也是为什么在成都地区出土了蚕纹铜戈的原因。

每一座博物馆都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容纳了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走过绵长温情的古蜀之地,川蜀之地掠过的每一条生命轨迹都值得铭记与称颂。​(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