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是安徽蚌埠市固镇县湖东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30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留守儿童和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奉献。让学生们不仅从他身上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先后有近200名留守儿童,在他的呵护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刘宇1986年来到湖东小学工作,一直带高年级语文,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此,他先后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濠城镇好人等。
刘宇老师非常喜欢孩子,特别是对班里的留守儿童尤其关爱,在平时工作之余,坚持每天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帮助孩子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难关。留守儿童每到生日的时候总是会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刘老师深知孩子的心愿,于是,每学期初,他首先统计新学期的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
点蜡烛、切蛋糕,和父母一起过生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对留守儿童来说,这却是一种奢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2012年6月,刘宇老师为该班留守儿童刘之乐举办了一场温馨的生日宴。
“祝你生日快乐!”一大群同学团团围住刘之乐,为他唱响了生日之歌。乡镇太远了,村子里买不到生日蛋糕,刘宇就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来了饮料和蜡烛,给刘之乐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快乐。刘之乐高兴的说:“我从小到现在还没有过一次生日呢,虽然爸爸妈妈没在身边,但今天刘老师能和全班同学一起给我过生日,我感到无比幸福。”
从那以后,班里只要有留守儿童过生日,刘老师都亲手操办。他说:坚持给留守孩子过生日,通过生日会,让留守儿童感恩家长的培养之情,学校的关爱之心,让孩子们懂得珍惜亲情。为了给孩子们留个纪念,他还亲自拍照,把照片和视频发到网上,通过媒体呼吁更多人关心留守儿童。刘宇每年都给他所带的班级建一个留守儿童家长QQ群,哪个家长想孩子了,他就把照片、视频发给他们看。
蚌埠电视台知道后,认为此举做得好,说刘宇是留守儿童的“专职拍客”2015.1.10蚌埠电视台《淮河晚报》节目专门对刘宇给孩子们过生日的事进行了采访报道。蚌埠电视台主持人在解说时说:刘宇是固镇县湖东小学的一名小学教师,从教已经20多年了。在教书的同时,他用相机记录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照片发到了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接受采访时,刘宇告诉记者,一开始接触摄影时,他只是拍一些乡村美景自娱自乐。但是一次上课时,他发现班级里有一个同学闷闷不乐,经过接触,刘宇了解到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今天是他生日,爸爸妈妈不在家,不开心。了解情况后,下午放学时,刘宇就组织全班给他过了个生日,而且给他拍了下来,这名学生非常高兴。这次经历给刘宇留下了深刻印象,自从那过后,刘宇就开始把镜头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刘宇《给留守儿童过生日》的报道还被《中国少年报》刊发。
刘宇常说:要让一个家长不在身边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仅要关注他的心理还要关心他的学习。2007年他们班邢文武同学四年级了,写大作文就几十个字,为此语文考试多不及格。刘宇多次进行家访并和孩子的父母经常联系,还亲自辅导讲作文要求、写信格式。为教会孩子们写信,他还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给亲戚朋友写一封长信活动,信封是刘宇用学校油印机印制的,刘老师还花20多块钱买来了邮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他经常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有益的活动,他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文学艺术和作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或者金奖。刘宇本人写的小论文《短信变长信》发表在2017的《小学生报》上。
为了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去年8月,刘宇又开设了湖东小学留守儿童心里话信箱,不论哪班留守儿童有什么心里话,问题都可以写好,放进去,然后他会及时与他们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刘宇不仅爱岗敬业,他对社会也充满了爱心,十分关注公益事业。 2018年村里安装路灯,他主动捐款500元,去年6月份,为了抗击疫情他不仅使冲在一线的志愿者,还捐款300元为抗议一线的人员买水喝。
刘宇无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对社会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却在平凡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在播洒着大爱。(单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