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经
典
提到“思政”,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之,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在第一时间将 “思政”和《论语》联系起来。可正是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却被我的马原老师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这一次,或许真的可以让《论语》与“思政”并肩而行了!
对于为什么马原老师会让我们诵读《论语》,我有几个拙见。
首先,我认为老师是提前已经对《论语》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论语》适合我们大家学习、研读,所以才将《论语》带入马原课。
其次,我认为经典中所蕴含的道理有一部分与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相通的,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了不同的地方,但其中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老师才会将《论语》引入马原课。
最后,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诵读经典的意识和研读经典的习惯,这也是老师将《论语》引入马原课的一项重要原因。
大多时候,我们都被定向思维所禁锢。“理工科学生不用学经典”、 “理工科学生不会学经典”、“理工科学生学不懂经典”……这些不全面、不正确的言论不断地改变了我们对于“经典”的看法,好像我们确实是用不着学习它们了。
但其实,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打破定义,不被定义! 没有人不适合或者是不会学习经典,只是看有没有这个想法和有没有付诸行动罢了。 老师恰好给了我们一个打破舒适圈的机会,给了我们学习经典的方法与方式,我们理应将它把握好、运用好、发挥好。
在将《论语》与“思政”结合起来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也有了一些看法和感悟。
首先,我想说的是经典无愧为经典,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无法被超越或者代替的。无论是对于“思”和“学”的辩证关系,还是对于一个人“孝否”的定义,又或是对于一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的建议,我认为都让我受益匪浅。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慢慢转变了对于老师提出“诵读《论语》”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
其次,我还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发现了《论语》与《马原》的共通之处。例如《为政》篇中所提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与马原中所学习到的“辩证”的观点不谋而合 ,学习与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我还想特别表达一下学习经典的艰难性和持久性。我认为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中所表达的道理和意义比较深刻,可能不太好直接理解,所以在研读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点困难,可能会感觉读了半天不知所云,不明其意。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就此放弃,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总是会理解其中的意义的,可能过程比较艰难,但学习经典不正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吗?
行文至此,我还想谈一下自己对于“学习经典的重要性”的理解。其实,之前我是完全对于学习经典没有概念的人,对课本之外的经典我完全没有任何了解。但在学习了《论语》的一部分内容之后 ,我突然发现之前的时光里,我竟然错过了那么多有意义的知识。
学习的方法、为人的道理、为子女的孝道……这些以前都不会主动去了解的。正确的道理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出现在了马原课上,出现在了《论语》里。
或许学习经典的效果不能很迅速地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我相信,从我们开始学习它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