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良药——牛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牛蒡,因其含有极高营养价值,冠有“蔬菜之王”“赛人参”称号,野生牛蒡多生于路旁、荒地、林边和村镇附近等。牛蒡全株可入药,牛蒡根和牛蒡子都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但两者有区别,牛蒡根归肺、心经,功效侧重于祛热风,消肿毒一般应用于食疗方,多与肉类煲汤食用,深受养生人士青睐;牛蒡子归肺、胃经,侧重于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多作药物使用。如今,随着大健康行业的兴起,人们对牛蒡相关产品的关注度越发增高,也因此衍生出很多便捷食品,例如牛蒡茶,可用于消脂美容;牛蒡啤酒,可在满足饮酒需求时,达到对身体的保养;牛蒡乳酸饮料,可促进肠道蠕动,达到润肠通便目的。那么,这样一味宝藏药食两用食物,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本文将从大数据视角着重介绍牛蒡子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研究,欢迎大家收藏点赞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牛蒡子原名恶实,始载于《别录》,列为中品

《本草原始》:“其根叶可饲牛”,故《别录》名牛蒡,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根和成熟果实。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出处:中华本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异名:恶实,毛然然,大老鼠愁,鼠尖子,绣耗子疙瘩,黑风子,然娃娃,大力子,黑板儿,黍粘子,土大桐子,小菜毛,毛然然子,万把钩,如意草,蝙蝠刺,洛西古,大牛子,老鼠愁,牛鼻犟,钩刺果草,道人头,粘苍子,赶马回,牛菜,老母猪耳朵,天龙子,鼠粘子,象耳朵,牛子,牛菜子,粘粘子,毛粘粘...

出处: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名鉴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沟旁或山坡草地。全国各地广有分布,有栽培。

采收加工:7~8月果实呈灰褐色时,分批采摘,堆积2~3d,曝晒,脱粒,扬净,再晒至全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徽弯曲,长5~ 7mm,宽2. 3响。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梭,通常中闯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微辛而稍麻舌。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炮制:

1.牛蒡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声,表面微显焦斑,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用时捣碎。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出处:《中华本草》

功能主治:‍

根: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

茎叶:用于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疹。

果实: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痄腮、疹出不透、痈疥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禁服。

出处《中华本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用处方‍‍

1.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广济方》)

2.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经验方》)

3.治上焦壅热,咽喉卒肿,疼痛不利:恶实(微炒令香)一两,甘草(炙)一分,荆芥(去梗)半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水五分一盏,煎令沸,温服。沸汤点服亦得。(《圣济总录》恶实散)

4.治风壅痰涎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本草衍义》)

5.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济方》启关散)

6.治疮疹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鼠粘子四两(炒香),甘草(炙)、升麻、射干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小儿痘疹方论》射干鼠粘子汤)

7.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8.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9.治斑疹时毒及痄腮肿痛:牛蒡子、柴胡、连翘、川贝母、荆芥各二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10.治瘟疫并大头:大力子、防风各等分。共为末。每用五钱,黄酒一大盅,同煎,空心温服,盖被出汗。(《松峰说疫》)

药理作用‍

(图片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

古籍文献‍

(共收录100篇,以下列出3篇)

(图片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

申明:文中所有处方仅供参考,请以医师开具处方为准!

参考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公司网站收集整理,所有数据均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