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更年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更年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是需要改善、且能够改善的。”
·“衰老是无法避免的,必须接受自己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要觉得人生没意思,只是老了而已。”
“现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从绝经到死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更年期是生命质量的充分体现。前期的预防很重要。”
“那一个月过去,就好像重生一样。当时真的蛮痛苦的。”正在经历更年期的何玫(化名)告诉澎湃科技。
何玫今年51岁,两年前,她发现自己身体在发生变化:经常潮热,整夜整夜地出汗,全身湿透。一段时间后,非过敏体质的她又开始全身过敏,连眼皮都肿起来。再过一段时间,肩膀莫名其妙地疼起来。她去医院做了很多检查,找不到原因。类似的症状一阵一阵地出现,每次都不一样。直到2023年9月的一天,多种症状一齐向她袭来。
一天早上醒来,她忽然发现自己头晕,起不了床,手脚无力。她害怕自己脑部出问题,去医院做头部核磁共振和颈动脉B超,测了血脂、血压、血糖,除了颈动脉有点斑块,其它指标均无异常。过敏的症状再次出现,她身上起了很多红疹子,到处发痒。
9月下旬,她又开始心悸、心慌,整个人无法平静下来,“隔几秒心脏就‘砰’地猛跳一下,一边跳还一边咳嗽,成天成夜这样,没法睡觉。”她在家里躺了两天,不见改善,又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心电图、甲亢、肝功能都正常。
何玫向来温顺,但这两年时常烦躁,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火。回家看见老公不收拾东西,屋里一片混乱,火就“蹭”地一下冒出来,哪怕她竭力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心里的怒火就是止不住,等火气过去,她又开始后悔:怎么就发火了呢?
何玫没有去更年期专病门诊看过,但辗转多个科室后,医生们告诉她,应该是更年期综合征。
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会引发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生殖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史颖莉告诉澎湃科技,所谓“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卵巢功能自然下降,分泌的雌激素开始波动式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潮热、失眠、烦躁,甚至有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状,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对有的女性来说变得无法跨越,面对任何事都猜疑、哭闹。此外,还包括骨质疏松、阴道干涩、泌尿生殖道萎缩等症状。”史颖莉说,“大多数人到了更年期都会有症状,但是每个人出现的症状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史颖莉形容女性的卵巢就像“粮仓”,卵泡是其中的“粮食”,粮仓所能储备的粮食数量是固定的,从女性出生开始,“粮食”就不停地自我消耗。到35岁时,女性的卵巢功能会出现“折棍”现象,即卵巢的功能不再像之前那样慢慢下降,而是忽然明显下降。
卵巢功能下降容易导致卵泡发育不良,有的人不再长卵泡,有的人虽然长卵泡,但是卵泡萎缩,所以可能会出现月经问题,例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
据史颖莉介绍,40岁以后绝经是正常现象,但医学上认为40-45岁绝经属于“早绝经”,50岁以后,大多数女性都绝经了。医学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围绝经期”,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与“更年期”的概念相同。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早更”趋势。史颖莉近日就碰到一位28岁的女孩,卵巢功能相当于40岁,月经开始紊乱。虽然她并没有出现更年期症状,但是卵巢已经进入衰退状态,而衰退的速率,目前医学还无法把握,“有的人可能一直维持目前的状态,有的人可能忽然就绝经了。”
史颖莉向澎湃科技解释,“早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一方面,可能与熬夜、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有关。“当代年轻人从小就熬夜,不注意饮食,经常点外卖,社交面窄,都可能引起精神上的创伤。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增加,会对内分泌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可能和遗传因素相关,很多女性的外婆、妈妈都有“早更”现象。此外,反复流产、筛查提前也可能产生影响。
另一个趋势是,人们对更年期的关注度提高了许多。史颖莉发现,很多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都是在看到媒体报道或自己查阅资料后到医院就诊的。
医生在诊断时对更年期也更加敏感。“有一些六七十岁的人,反复地出现阴道炎、尿道炎,长期在泌尿科看病,以前很多泌尿科医生不太了解更年期,反复进行抗炎,但是患者仍然反复地感染。现在我们交流多了,他们知道这可能是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就会介绍到我们这儿来。”史颖莉说,还有一些患者是从精神科转过来的,有的患者去看睡眠障碍科,医生发现她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
但是否就诊仍然是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更年期的认识不够深入。史颖莉说,很多人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意识比较薄弱,例如晚上睡觉出了一身汗,认为是天气变热或被子太厚,情绪变得暴躁,以为是带孩子的原因。
导致意识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对更年期的认识程度和城市、学历等存在相关性,在农村,有这样想法的人更多。”史颖莉说道,“事实上,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引发的问题很广泛,尤其是现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从绝经到死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更年期是生命质量的充分体现。前期的预防很重要。”
“更年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更年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是需要改善、且能够改善的。”史颖莉说道。
治疗难题:对激素的忧与惧
“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史颖莉在更年期门诊见过很多人,都给她这样的感受,“更年期引起的情绪变化难以控制,有时候患者会在门诊吵起来,但治疗一段时间后,脾气又变得好得不得了。”
有一位开钢琴工作室的患者让史颖莉印象深刻,七八年前,这位患者来门诊看病,只有42岁,更年期综合征把她折磨得无法工作,关闭了工作室。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后,她完全恢复,重启工作室开始上课。
史颖莉向澎湃科技介绍,目前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分为中药和激素补充治疗两种。可以使用的中药包括坤泰胶囊、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主要的功效是滋阴清热。
激素补充治疗主要包括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孕激素可以保护子宫内膜,雌激素主要用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例如预防骨质流失,同时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上建议长期使用激素,能吃多久就吃多久,但是使用的剂量和种类会根据患者的特征慢慢进行调整。
还有一些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不能使用激素,或心理上抗拒吃激素,但症状又很严重,医生们会推荐使用“莉芙敏”,它没有雌激素样的作用,但是可以改善症状。
当前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很多人对激素补充治疗存在抗拒心理,“现在门诊做的最多的就是解释激素的利弊。”史颖莉说。
在史颖莉的门诊,有人听到激素就很害怕,会把使用激素期间的所有不适都归结到激素上,说“我吃了这个药以后出现了某种症状”,实际上二者之间可能并无联系。还有的高校教师来看病,服用激素以后,明显感受到潮热出汗、烦躁失眠的现象都消失了,但仍然对激素存在顾虑,担忧激素的副作用,询问乳腺癌和血栓的风险。
史颖莉说,作为医生,她们也很关注雌激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雌激素会刺激乳腺,可能会引发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但只要没有癌症家族史,定期体检没有问题,引发癌症的几率非常小。
至于雌激素和血栓风险的关系,史颖莉有一位师姐曾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使用雌激素后,即使是高糖高脂饮食的情况下,患者也很少形成血栓,它反而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如果患者已经是血栓的高危人群,使用雌激素会加剧血栓风险。因此在进行激素补充治疗之前,需要做全面的体检。
具体如何选择药物的治疗,最终由患者选择。史颖莉告诉澎湃科技,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有效,但对于月经紊乱的治疗效果没有西药明确。对于“早更”、或有“早更”可能性的人群,临床上更加推荐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因为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年轻人对激素补充治疗的接受度更高,更好沟通。“年轻人意识到,不来月经是有害的,但是对于40岁以上,步入生理性绝经的人群来说,绝经是自然的。”史颖莉说。
何玫就有这样的想法。过去两年,她去过很多科室,有医生建议她补充雌激素,她没有吃。她觉得自己到了衰老的年龄,就要接受,要顺其自然。“本来就处于雌激素慢慢衰退的阶段,突然补雌激素,‘大姨妈’可能要重新来,好像是反自然的。”
这两年,何玫吃了不少中药,更年期综合征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门来,一次又一次地自动消失,“上个月险些丢掉半条命,这个月又活蹦乱跳了,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彻底结束。”这更坚定了她“熬”过更年期的看法:“吃药以后可能症状会稍微改善一点,但不会彻底把症状治好,可能主要的作用是让自己心理上好过一点。但更年期本身没什么的。”
史颖莉指出,目前,无论哪种治疗都无法逆转卵巢的衰竭。“很多人觉得吃药可以让卵巢功能恢复到以前,这是不可能的,只能缓解症状,延缓衰老。”
正视它,重视它
40多岁起,何玫就开始了解更年期,但当更年期综合征真正来临时,她仍然没有想到,“断崖式衰老”这个概念变得如此具象。
去年年底,何玫感染新冠,“阳”了的那天,也是她最后一次来月经。虽然从50岁开始,她的月经频率已经是两三个月一次,她已经感受到绝经的信号,但月经真的不再来时,她仍然觉得非常失落,“像失去了一个朋友。”
50岁以前,何玫还觉得自己皮肤很好,身材也不错,50岁以后,她肉眼可见地衰老,头发明显变白,皮肤变得蜡黄,失去胶原蛋白。她原先性格活泼,现在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那么活泼了,“不觉得自己年轻,承认自己老了。”她说。
何玫有一个同事,快50岁时进入更年期,觉得难以接受,总是想自己为什么会得一身病,会不会就要死了,变得郁郁寡欢。何玫尽量不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症状上,她觉得那样只会引来无限的焦虑,她积极地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的损伤,让自己放心。“心态要好,不要不去检查,天天猜想,心理上容易得病。”
何玫不恐惧更年期,她甚至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人必须经历的症状,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她也不再恐惧衰老,“衰老是无法避免的,必须接受自己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要觉得人生没意思,只是老了而已。”
事实上,退休后,何玫过上了理想的生活:没有工作的压力,过去几十年的工作让她不再为退休后的生活发愁,子女可以独立生活,父母身体健康。日子很轻松,她高兴干什么就干什么。
何玫的更年期或许是一个较为轻松的样本,还有很多人经历着焦虑和困扰。一个普通人,该如何更好地面对更年期?
史颖莉说:“首先要正视它。有人觉得自己40岁,还年轻,就更年期了,无法接受。但40岁后卵巢功能开始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衰老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事实。另一方面要重视它,密切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当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时,不用害怕,也不用自己扛,它是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