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屋村位于长汀县河田镇东南方向约13公里处。这里流传了一个近千年的传奇人物——潘状元。
潘仝,又名潘龙,出生于宋朝(公元1213-1276),长汀潘屋人(长汀县河田镇潘屋村)。潘仝自幼慧心妙舌、敏而好学。因其相貌丑陋(幼时家庭遭到灾难而破相),“只(独)目、拱(驼)背、瘸脚、面(脸)疤”,虽与世无争,却尝尽世态炎凉。学富五车,心怀壮志的潘仝不甘心一辈子呆在潘屋。他常记父亲(潘从源1)教诲,要进京赶考。经过努力,他顺利地通过了解试(洲试)、省试。宋理宗(赵昀)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潘仝要去参加京城的殿试,族人都笑他痴心幻想,潘仝不顾众人揶揄和嘲笑,收拾行囊,从潘屋出发往京城方向前行。
走在河田“九曲街”上,引来一群人的笑话,有人故意在他面前摆一幅棺材,潘仝说“棺(官)上加官”,有的人在他路过时把猪吃的汁液倒在他面前,潘仝说“汁(职)上加职”。他们称,潘龙这么丑,若能中状元,我们就扯直河田“九曲街”,帮你潘屋横砖甃路八十里(潘屋至汀州府)……潘仝最后说:“感谢乡亲们的厚爱,提前给我加官进爵,等功成名就后再报答乡亲”,说完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潘仝终于到达京城。
皇帝召考,一见潘仝,皇帝大吃一惊,龙颜不悦。心想:我大宋江山怎会如此不济,让个五行不全的人考了第一。是否有假,心里起疑。不过既已钦点,他是骡子是马提出来遛遛便知道了。于是发话问:“你可是潘仝?” “庶民正是”, 潘仝答。“哪里人氏?”答:“福建汀州郡人”。又问:“为何只(独)目、拱(驼)背、瘸脚、面(脸)疤”。潘龙答以“只目照千里、背驼驼天子、脚跳(脚一瘸一拐)跳龙门、面(脸)疤疤天花”,寓意“放眼观天下、替皇分忧、士子登第、盛世朗朗满天星”,一席话博得龙颜大悦。皇帝遂问起潘龙家境,潘龙气势磅礴地答道:“家住九龙高嶂下,千行屋柱落地,万条椽沟排水;武夷九龙风光好,汀州江中有金沙,男人穿的丝绸缎,女人着的绫罗纱,房中挂的碧纱帐,床上盖的绣花被,杯盏盆碗德化造,银盘竹筷出闽山;吃在河田、嫽在三洲、骑马射箭四洋坝”(实指其屋后长有九棵雷公藤攀附在房顶,千条篱笆搭起的茅草屋,下雨时屋顶茅草会漏雨,吃饭在河田潘屋,玩乐在三洲,在三洲桐坝四洋坝骑马练箭);“八十一人造饭”(实指家中八十一岁的老母做饭,);吃的是“山中山棠梨、田中甜马荠”,皇帝说:“这么好的东西给我尝尝”。潘仝道:“伸手去缩手洋(融化),爹娘不能尝”,(实指这东西不存在的);“一百零一人吃饭”(实指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两只龙船送油盐”(实指靠养两只鸭嬷生蛋换取油盐)……。潘仝对答如流,口若悬河。皇上惊其学识口才,不觉脱口而出:“你有状元之才!”“叩谢龙恩!”潘仝何等敏捷立马双膝下跪谢恩。皇上这才知失了口,但圣旨出口,驷马难追,说了要算数的。可潘仝是个五行不全的人,该封什么官给他呢?皇帝犯难了,左思右想没有想出来,旁边一个老臣给皇帝出了个主意,说:“皇上,为何不让新科状元自己说说愿为何官呢?”皇帝采纳,便问:“你中了状元,想让朕封你什么官?可以奏来。”潘仝呢,想起自己的身世,家图四壁,今朝没米为米急,明朝没钱为钱愁,日子过得苦不算,还处处受人凌辱,于是他说:“我只求一生平安,能安乐死就行了。”皇帝把“安乐死”误听为“安乐司”。可是在朝中从未封过这种官职,但为了维护“圣旨口”,不得不传旨下去,封潘仝为“安乐司”(传闻当朝有安乐司的机构,就从他而起)。
潘龙居然高中状元的惊天消息传到河田“九曲街”上,那些考前嘲笑他的人懊悔不迭,急急忙忙扯直起河田“九曲街”。但是,潘龙衣锦还乡行至宁化县安乐村(今安乐乡政府所在地)时,却莫名中风寒而逝,葬于安乐,原来竟是皇帝“安乐死”的赞语变成了魔咒谶语!于是,河田“九曲街”上轰轰烈烈的“扯直工程”戛然而止,因此,现在的宗祠一条街在上街三角店处还留有“一曲”(相传是潘仝舅舅家的)。潘屋的横砖甃路也是虎头蛇尾(确有遗迹,现被道路履盖)。
以上故事根据潘屋村民间传说改编而成
据考证,历史上的潘仝其实没有那么早去世,他获得状元后,回到潘屋村在社公坪种下了一棵樟树(后人叫状元树)。他还曾到广东、江西、漳州府一带任职,官拜广州观察推官(三品)后升至内阁大学士(一品),政绩斐然,受人爱戴,年逾古稀方才去世,留下众多子孙且人才辈出2。潘氏还在潘屋居住时嫁了三个女儿给俞姓、钟姓、李姓三人为妻,分别给了三块地给俞(惟茂公妻潘三娘)、钟(永常公妻潘四娘)、李这三个女婿建祠堂,另为了纪念戴氏外婆也给了一块风水宝地叫“袖针落槽”做坟墓。(现还存俞氏祠堂、钟氏祠堂、李氏祠堂已损毁,戴氏“袖针落槽”祖地在潘屋屋背山。其中钟氏后搬迁到隔壁自然村黄坑再搬迁凹上至今,俞氏已成潘屋村旺族,李氏迁往三洲桐坝)
潘仝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相传,潘仝因为治吏严明,得罪了朝廷一些重臣。这些大臣在皇帝面前诬告陷害潘仝,皇帝要治其重罪,并诛连九族。此时宋王朝也风雨飘摇、奸臣当道,潘仝有口难辨萌生退意。为了躲避朝庭的追杀,回到原籍后潘仝率领子孙离开了潘屋,从此隐姓埋名。潘氏的亲戚俞氏族人和钟氏族人继续在潘屋村繁衍生息。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转眼已过近千年。斯人已逝时过境迁,潘屋村现已是物是人非,潘屋村潘仝玩耍过的那条南山河,生生不息的唱着欢歌,向后人讲述着潘状元的故事;周围的大山默默关注着村内日新月异的变化,聆听南山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无言的歌;社公坪上那棵潘仝亲植的大樟树3每年照常老树发新芽,增加一圈圈的岁月印记,守候和保佑着这方热土,仿佛在等待着原主人的后裔来寻根问祖。
注1:潘仝父亲潘从源曾担任江西吉州教谕
注2:潘仝生有九子,其中第一子潘念为南宋光禄大夫,第八子潘毅为南宋皇室护卫都统;潘毅之子潘任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是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
注3:大樟树树龄约800年,树围 15 米,高50余米,占地面积约90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