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失速”,痛失“老三”

作者 | 林恩

图片

2月4日,洋河股份在酒都宿迁召开年度工作大会,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把“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敢”和“干”的劲头调动起来。

和这场充满激情的大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河股份前不久失速的业绩表现。

2024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总营收为275.16亿元,同比下降9.14%;归母净利润85.79亿元,同比下降15.92%;扣非净利润83.97亿元,同比下降17.39%。

凭借这份业绩,洋河股份被山西汾酒赶超,失去了多年稳居的“白酒老三”之位。

图片

洋河“失速”,痛失“老三”

早在2022年,伯虎财经就曾写道,2021年,洋河股份依然以“老三”之名位列白酒队伍中。问题是,“老三”与前两名难以企及,却和老四老五越来越近。

事实上,白酒老三之位能否保住,是洋河股份近年来始终备受外界关注的话题。

洋河酒厂成立于1949年,位于江苏省宿迁市。1990年代末,洋河酒厂面临外部酒企竞争加剧,市场份额被蚕食,经营陷入困境。

2002年,洋河股份在江苏省政府的批准下进行股权改制,引入多元化股权结构,激发了企业活力。

2003年,洋河股份推出蓝色经典系列,后将蓝色经典系列品牌裂变为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三大品牌。资料显示,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是主力产品,占比超过70%。2009年,洋河股份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0年,洋河股份开始超越泸州老窖,此后一直占据第三的位置。

2019-2020年,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白酒行业迎来新一轮上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等头部企业都实现了大涨,而洋河却进入了盘整期,营收开始下滑。

这两年,洋河股份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28%和-8.76%。同期,茅台增速分别为15.10%和10.29%。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也在这一时期,紧追紧赶,大大缩小与洋河的距离。

一直以来,行业就流传着“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说法,而洋河、汾酒、泸州老窖都是“老三”的有力竞争者。

如今看来,洋河股份的老三之位确实很难守住。

财报显示,洋河股份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6.4亿元,同比下降44.82%;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下降73.03%;扣非净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81.41%。

雪球创作者superle认为,“洋河股份2024年三季度数值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第三季度一般来说是一年中收入第二好的,除了过年的第一季度。”

明显的对比是,贵州茅台同期营收为388.45亿元,同比增长15.29%;五粮液营收为172.68亿元,同比增长1.39%;山西汾酒营收为86.11亿元,同比增长11.35%;泸州老窖营收为73.99亿元,同比增长0.67%。

相比之下,洋河股份不仅掉出第三,连第四也没有排上。

图片

洋河股份怎么了?

关于洋河股份第三季度惨淡的表现,行业观察者指出,这说明洋河股份的品牌力不足。

2009年,洋河开创白酒企业营销新方式,实施“深度分销”模式。

洋河的“深度分销”模式的特点在于,厂家对渠道的把控能力很强,市场开拓、品牌宣传、运营等基本都由厂家负责,经销商只负责物流和资金周转,利润与风险都相对较低。

在白酒的快速扩张期,这种模式极具优势。基于这一模式,洋河股份在白酒行业快速打下市场。行业也因此流传着一句老话:“茅台有品牌溢价、洋河有渠道溢价”。

但随着白酒进入存量市场、迈入高端化,“深度分销”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在洋河的销售链条中,经销商扮演的是配送商,相对其他酒企销售,能获得的毛利较少,经销商推广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厂商关系恶化、渠道压货严重等问题。

此外,洋河股份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也不出色。

事实上,洋河股份并不缺高端产品。在千元价格以上高端价位段,洋河股份实现了多品牌、多品类布局,旗下双沟品牌推出苏酒头排酒,洋河品牌有手工班、梦之蓝M9等,贵州贵酒系列推出“贵酒世家”。

但截至目前,洋河股份仍未摆脱张联东曾指出的处境,“洋河股份的业绩中包揽大头的依然是中端产品,真正的高端线没有市场话语权。”茅台、五粮液依然占据着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

在“大本营”江苏市场,洋河股份也受到来自今世缘的有力竞争。2020-2023年,洋河在江苏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为14.6%,落后于今世缘25%的增速,两者在江苏省内的营收差距从2020年的2倍缩小到2023年的1.5倍。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股份的失速发展,与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紧密关系。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状态中。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复苏态势较弱,存量竞争下80%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消费多元、强分化、宽度竞争已成事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下滑12%,但社会库存量却攀升至1200万千升(约合240亿瓶),足够全国消费者“喝一年半”。这背后隐藏着产能过剩、消费萎缩、价格体系崩塌的结构性矛盾。

今年以来,五粮液、洋河、今世缘等十余家头部酒企已发布停货通知,覆盖从百元口粮酒到千元高端产品的全价格带。

中国酒业协会指出,2025年行业已进入“存量绞杀”阶段,头部酒企增速普遍放缓,20家上市酒企中半数2024年净利润下滑,区域酒企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可见,洋河股份失速背后,白酒行业正在穿越周期。

参考资料:

1、superle:洋河股份2024年三季度:季度惨淡,中端绞杀

2、节点财经:洋河股份业绩创纪录下滑,问题出在哪?

3、一点财经:丢掉“白酒老三”,洋河股份彻底输了?

4、新响:洋河的困局是白酒业新一轮调整的代表

5、金融界:卖不动了?白酒停货潮来袭!潮席卷全行业,从千元高端到百元口粮无一幸免,价格倒挂逼出酒企“休克疗法”

6、伯虎财经:洋河股份,被偷走的三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