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文物赏——礼崩乐坏 诸侯混战

湖南省博物馆集全国30家单位收藏的240件藏品成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展,涵盖青铜器、陶瓷器、铁器、漆器、玉石器、丝织品、简帛等类文物,以展现革旧鼎新时代风潮下的政治变革、经济勃兴、科技创新与思想绽放的历史,展览分为“礼崩乐坏、诸侯混战”“革旧鼎新、焕发生机”“神技天工、人性张力”“思想绽放、文化奠基”四个部分。

图1 春秋 铜鼎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窖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1 春秋 铜鼎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窖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考古发现诸侯国遗址或墓葬中常见九鼎八簋,充分说明了当时列国诸侯公卿纷纷僭越礼制的社会现实。郑国是周厉王少子封地,因郑武公护卫周天子迁都有功,开始协理朝政。庄公时成为当时最为强势的诸侯国,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先例。

图2 春秋 铜簋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窖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2 春秋 铜簋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窖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九鼎八簋(图1、图2),九鼎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是为列鼎,八簋形制相同,大小相近,证实了郑国公僭用了周王室才能享用的礼制。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的楚王孙诰编钟(图3),是卿大夫僭用诸侯王制的例证。

图3 楚子庚 楚王孙诰铜编钟 1978年河南沥川下寺2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图3 楚子庚 楚王孙诰铜编钟 1978年河南沥川下寺2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编钟一组26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钟腔内有用以调音、程度不同的锉磨痕迹,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数量最多、音域最宽、音律较准的乐器。这种象征等级和权力的王室宫廷乐器,却是身为楚国令尹的墓主子庚所用之物,显然是僭用天子礼制。

图4 夫差 吴王夫差铜矛 1995年湖北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4 夫差 吴王夫差铜矛 1995年湖北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随着战争由争霸转变为兼并,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兵种、战术也发生变化。人们把冶铜、铸铁、炼钢等先进的冶金工艺和尖端技术应用于兵器制造和军事器械制作上,成就了一个个武器装备精良的强国。1995年湖北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的吴王夫差铜矛(图4),铸造精良。矛身较短,中线起脊,两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有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字样。吴王夫差铜矛与越王勾践剑同在楚国郢都出土,说明越灭吴、楚灭越之后,吴越两国王室贵重兵器都被掠到了楚国。

图5 秦惠文王 杜虎兵符 1973年西安市郊区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5 秦惠文王 杜虎兵符 1973年西安市郊区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1973年西安市郊区出土的杜虎兵符(图5),是君主对率兵或卫戍的将领下达军事命令时所用的信物,铸于秦惠文君称王前,可能由杜地(西周时杜伯国之地)的军事长官掌握。虎符镂刻错金篆体铭文9行40字,“右在君,左在杜”,意即“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50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验证,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虎符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

图6 战国“右廪”铁斧范 1953年河北兴隆付将沟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图6 战国“右廪”铁斧范 1953年河北兴隆付将沟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出现生铁冶铸后,很快又发明了利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铁和世界上最早的炼钢与淬火技术,郭纵、卓氏等货殖家以冶铁致富。铁器的应用,特别是铸铁农具的普遍推广,成为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引起了全社会整个技术基础的巨大变化。

1953年河北兴隆付将沟出土了铁范、铁斧范(图6)及各种铁农具。铁金属铸范上多铸有“右廪”二字,当为燕国管理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名称。这种用铁水浇铸铁器时使用的模范,可以连续反复使用,批量生产铁器,较之只能铸一次的陶范效率大为提高,是铸造工艺的一次革命。

图7 春秋 曲尺形铜建筑构件 1973年陕西凤翔豆腐村雍城遗址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

图7 春秋 曲尺形铜建筑构件 1973年陕西凤翔豆腐村雍城遗址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

各诸侯国城市迅速崛起,都城往往成为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商业中心。考古发现多处都城遗址,可证昔日都市繁华。1973年陕西凤翔豆腐村雍城遗址出土的铜建筑构件(图7),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质专用建筑构件。这种构件被称为“钢”,又因其色泽金黄称为“黄金钢”,用于宫殿夯墙中木质壁带上,将建筑上的枋和梁水平连接或垂直连接,起着加固和装饰的作用,可证秦都雍城建筑的豪华壮观。

图8 秦 凤纹瓦当 1993年陕西兴平黄山宫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图8 秦 凤纹瓦当 1993年陕西兴平黄山宫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993年陕西兴平黄山宫遗址出土的凤纹大瓦当(图8),当面为两条变形的夔凤纹,画面左右对称,纹饰曲线柔美,印证了当时秦国建筑的宏大规模。

图9 战国 郢爱金版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图9 战国 郢爱金版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金属货币日渐确立,物价计算开始以金为标准,便利了商业活动,跨国商贸往来频繁。商人“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齐国出产的盐运销至梁(魏)、赵、宋、卫等国,郑国商人携带熟牛皮、牛等物资去周王朝腹地经商,晋国所用的木材皮革有的是从楚国输入的。楚国的流通货币郢爰金版多出土于楚国辖境,相邻的秦、齐、韩等国境内也有出土。出土的金版大多为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经过流通的“郢爰”能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这是因为金版使用时根据需要切割成零星小块,通过特定的天平称量后交换。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的郢爰金版(图9),却是最为完整的金版,十分罕见。

图10 战国 “钧益”铜砝码 征集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10 战国 “钧益”铜砝码 征集 湖南省博物馆藏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钧益”铜砝码(图10),是一套相当完整的砝码。“钧”同均,“益”同镒,“均益”就是平准分割黄金一镒的标准重量,从二号到十号砝码为一镒以下不同量值的单位,九个砝码加起来恰好等于第一号砝码即一镒的重量。楚国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铜贝和黄金版,推测这种小型衡器用于称量供切割使用的金版。

图11 战国“鄂君启”错金铜车节 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图11 战国“鄂君启”错金铜车节 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的“鄂君启”错金铜车节(图11),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通行证。舟节2件,表面有错金铭文164字;车节3件,表面有错金铭文148字。鄂君启,楚怀王之子,因封地在鄂(今湖北鄂州)而称为鄂君。铜节制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记载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颁发此铜节,详细规定了水陆交通运输路线、车船数量、运输种类、纳税办法及所享特权等等。本文节选自《收藏家》2018年2月刊《不拘一格 以变求新——春秋战国文物介赏》,作者郑曙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