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2月14日消息,昨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正式发布了2024年的杰出会员名单。今年ACM共评选出56名杰出会员,其中共有22名华人学者当选,占比近40%,与2023年的9人相比,当选ACM杰出会员的华人学者数量和比重均实现翻倍。
本次当选的22名华人学者,既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各大高校的教授,也有来自华为、百度的高级技术专家。
据ACM介绍,今年的杰出会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他们在自动驾驶汽车、AI、网络安全、移动网络、软件和许多其他领域做出了贡献。
ACM杰出会员计划根据专业经验和在超出常规的计算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评选。要获得这一奖项,候选人必须在该领域拥有至少15年的专业经验,并且必须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或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为获得2024年ACM杰出会员称号的华人学者的履历。
1、ZhiPeng Cai
所属单位:佐治亚州立大学
获评原因:对于在无线网络中数据采集、收集、计算和发布方面的贡献。
ZhiPeng Cai是佐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也是罗宾逊商学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系的副教授。他在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
他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出版物,引用次数超过18000次,其中包括90多篇IEEE/ACM Transactions论文。
2、陈榕
所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获评原因:对于提高分布式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的贡献。
陈榕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并行与分布式系统。在包括SOSP、OSDI、EuroSys、PPoPP、PACT、ICSE等国际著名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第10届欧洲计算机系统大会(EuroSys’15)和第36届国际并行处理大会(ICPP’07)的唯一最佳论文奖。
2004年-2011年期间,他相继在复旦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3、Yunan Chen
所属单位: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获评原因:在健康技术的社会-技术设计的贡献。
Yunan Chen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唐纳德布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信息学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人机交互(HCI)、计算机支持合作工作(CSCW)和健康信息学的交叉领域。
主要对研究如何生成、管理、共享和利用健康信息感兴趣,以在临床和以患者为导向的环境中推动更好的医疗保健。
4、丛高
所属单位:南洋理工大学
获评原因:对空间数据管理和时空数据挖掘的贡献。
丛高是南洋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CCDS)教授,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管理(空间+X数据系统)、空间-时间数据挖掘与智慧城市、推荐系统和用于数据库的ML/AI。
他于90年代在天津大学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位的修读,在1999年加入华为,2000年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于2004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5、Song Fu
所属单位:北德克萨斯大学
获评原因:在联网自动驾驶汽车和边缘计算方面的贡献。
Song Fu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后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北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可靠计算系统实验室的负责人,IEEE高级会员。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性能计算、分布式和云计算系统、智能系统、边缘计算、机器学习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
6、Zi Helen Huang
所属单位:昆士兰大学
获评原因:对多媒体计算研究做出的贡献。
Zi Helen Huang是昆士兰大学EECS学院的教授和ARC未来研究员。她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并在2001年和2007年分别毕业于昆士兰大学EECS学院计算机科学。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多媒体索引与搜索、社会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7、居涛
所属单位: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获评原因:对鲁棒网格处理、重心坐标和生物医学中的几何计算做出的贡献。
居涛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5年,之后获得莱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尤其是几何建模、网格处理和形状理解。
他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生物医学应用,特别是用于分析生物医学图像和体积的几何算法。
8、林宙辰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
获评原因:对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贡献。
林宙辰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的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数值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Okawa基金会资助,以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和编委职务,是IEEE和IAPR的会士。
9、罗琼
所属单位:香港科技大学
获评原因:对数据密集型系统及其在现代计算机上的应用所做的贡献。
罗琼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是大数据系统、并行和分布式系统以及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目前的重点是现代硬件上的数据管理、用于数据分析的GPU加速以及e-science的数据处理支持。
罗琼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10、罗夏樸
所属单位:香港理工大学
获评原因:对保障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以及安卓系统及其应用做出的贡献。
罗夏樸拥有武汉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他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张国强教授。之后,罗夏樸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作了两年,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移动、物联网、系统安全和隐私、区块链/智能合约、软件工程、网络安全和隐私以及互联网测量。
11、Chunyi Peng
所属单位:普渡大学
获评原因:对基于设备的移动网络分析和基于声音和光线的移动传感的贡献。
Chunyi Peng是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此前,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她以最高荣誉获得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工程硕士和工程学士学位。
Chunyi Peng的研究兴趣是移动网络、系统和安全的广泛领域,最近的重点是革新5G接入技术、网络AI、5G/物联网安全、移动边缘计算(主要用于自主无人机、车辆和机器人)。
12、Gang (Gary) Tan
所属单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获评原因:对软件安全研究的贡献。
Gang (Gary) Tan 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并共同指导其网络安全研究学院(INSR)。他从清华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安全、形式方法和编程语言。他领导着软件安全(SOS)小组,该小组广泛关注将编译器、编程语言和形式方法技术应用于提高计算机安全。
13、汪玉
所属单位:清华大学
获评原因:节能AI加速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IEEE Fellow,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
他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共发表论文300余篇,IEEE/ACM期刊文章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2000余次。曾获得4次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及12次最佳论文提名。
14、吴川
所属单位:香港大学
获评原因:对云计算中在线资源分配的贡献以及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优化的贡献。
吴川是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她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了硕士和本科学位。
她当前研究兴趣涵盖云计算、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分布式学习算法以及用于老年护理的智能技术。研究特点包括使用优化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各种网络系统进行性能建模和算法设计,以及基于相关方法的设计和实现各种系统。
15、夏鑫
所属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评原因:对经验软件工程和用于软件工程的AI的贡献。
夏鑫是华为软件工程应用技术首席专家。加入华为之前,曾担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ARC DECRA研究员和讲师。2014年他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为了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提高生产力,他的当前的研究集中在软件工程的数据科学,即挖掘和分析软件仓库中的丰富数据,以揭示有趣和可操作的信息,他采用并定制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基于搜索的算法和程序分析——将被动软件工程数据转化为自动化工具和新见解。
16、Yingfei Xiong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
获评原因:对程序修复和合成的贡献。
熊英飞于2009年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作,2012年加入北京大学,现任新体制长聘副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软件研究所副所长。
熊英飞的研究兴趣是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工程,特别是程序分析、合成和修复。他提出了理论和方法降低程序编写和缺陷修复的代价。
他的工作获得MODELS最有影响论文奖,4次获得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他的工作也被工业界采用,比如新一代Linux内核配置项目、燕云DaaS系统、华为公司等。
17、Shouhuai Xu
所属单位: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分校
获评原因:对网络安全领域的贡献,尤其是网络韧性。
Shouhuai Xu是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加洛格利讲座教授,是网络安全动态实验室(LCD)的创始主任,该实验室主要研究网络安全动态框架。
18、殷大伟
所属单位:百度
获评原因:对高级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研究做出的贡献。
殷大伟是百度公司的高级工程总监。他负责管理百度的搜索科学团队,领导百度在网页搜索、检索增强生成、代理、视频搜索、图像搜索、新闻搜索等方面的科学工作。
他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并获得8项最佳论文奖(或亚军),包括KDD、WSDM、ICDM最佳论文奖。
19、Minlan Yu
所属单位:哈佛大学
获评原因:用于提高数据中心网络效率和性能的开发系统和算法。
Minlan Yu是哈佛大学SEAS计算机科学的Gordon McKay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数据网络、分布式系统、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网络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
她也是SRC/DARPA JUMP 2.0 ACE可演化计算中心的助理主任,还与Michael Mitzenmacher教授共同领导了哈佛系统+理论小组。
20、张令明
所属单位: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获评原因:对于软件质量保证及其与机器学习的协同作用所做的贡献。
张令明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核心研究兴趣在于软件工程和编程语言,以及它们与机器学习的协同作用。截至目前,他已经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h指数超过50。
最近,他的团队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软件测试、修复和综合方面建立了多项开创性技术,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他的团队还发布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开源代码大语言模型(包括StarCoder2和Magicoder),全球下载量超过100万次。
21、张敏
所属单位:清华大学
获评原因:对于在信息检索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主编职位上的服务。
张敏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检索,个性化推荐,用户行为分析,机器学习等研究领域。她曾获得多项国家和行业的科技奖励和荣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担任过多个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组织和会议的职务。
22、张殷乾
所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
获评原因:对于云计算和机密计算的侧信道安全所做的贡献。
张殷乾是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在2015年-2020年底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体系结构安全、软件和系统安全、分布式系统和应用安全、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系统的形式化验证等。目标是解决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关键领域的可信与安全问题,为数据隐私、智能终端、金融科技、车载系统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