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春秋】 82 王后入京

▼ 鲁允进入在位执政第九年。 本年春天,纪国的纪季姜嫁入京师。 纪国为了摆脱齐国对他的威胁,和王室的

鲁允进入在位执政第九年。

本年春天,纪国的纪季姜嫁入京师。

纪国为了摆脱齐国对他的威胁,和王室的天王姬林联姻。这位纪季姜就是姬林的新王后,“纪”代表她出身纪国,“季”代表排行,说明她是纪国某个人最小的女儿,“姜”是纪国的国姓。周人同姓不婚,称呼女子的时候一定要把姓放在最后,以表明我们不是同姓的,才能结合。纪国是姓姜的,而天王姬林是姓姬的。

综上,全部连起来就称她为纪季姜。

京师就是东周王室的都城,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成周,或者叫做洛邑。为什么要把它叫做京师呢?京师这个词,我们现在也在用,京师,京城,京都,首都,都城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之所以叫做京师,是“京”这个字大有来头。周人第一个显赫的祖先或者始祖的名字叫公刘,公刘当年就住在“京”这个地方,所以后世的周人总是把都城叫做“某京”,比如说西周,一任天王姬发所营造的都城叫做镐京,他父亲姬昌所营造的都城叫做丰京,这是当时的习惯。

除了王室之外,其他国也有类似的习惯。比如晋国后来定都在“绛”这个地方,迁都以后新的地方还叫做绛,楚国定都在“郢”这个地方,迁都之后还叫郢,再迁都还是叫郢。

这是因为当时没有人给一个规范的天下地图。今天的我们拿着地图看,可以看出这个地方被称为山西,这个地方被称为河北,那个被称为山东,那个地方被称为河南。这些地名是定下来的。可是古代的时候不一样,尤其春秋时代,大片的地方都没有人居住,那地方到底叫什么名儿谁也不知道。所以人迁过去以后,就习惯的把自己原来居住的那个地方的名字搬过来,这样用起来方便。

到了秦汉以后,天下地理的名字才基本上有了。

今天的北京,南京,甚至日本的京都、东京都是来源于这位周代显赫的祖先公刘,来源于他当时居住的地方,以及周人延续下来的习惯。能想象吗?一个名称就击穿了几千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什么叫做京师呢?周人有另外一个习惯,在地名的后面,加上另外一个字,这个字我们今天很少用,它读音叫做dui,比如成、牧,听起来好像公安局队长的名字。是“众”的意思,一个地名,加上一个代表这个地方人口众多,是一个大城市。到了汉代之后,这个字就不再用了,汉人把它改成了“师”这个字,称作成师、牧师,对于京来说就是京师。这意味着:一、这是东周王室的都城;二、说明地方很大,人口众多。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春秋》要记录这件事情。

《春秋》记录鲁国以及鲁国相关的事情。正常情况下,只有鲁国出嫁的女子会有记录,其他国家的女子,一般情况下是不记录的。原因一、当时的女子地位比较低,大家都认为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记它干什么呢?二、那是别人的事情与我们国家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人人都记哪记得过来啊!

之所以记纪季姜,原因是因为纪季姜是经过鲁国主持嫁入王室的,纪季姜进入了京师就意味着鲁国主持这件事圆满完成了,所以春秋要把它记录下来,意思是:我们鲁国把这件事很好地干完了!前面说通过鲁国主持嫁给了天王,后面就没消息了,那她到底顺利到了没有?中间是不是遇到劫持了?碰见车匪路霸什么的?都没有记录。这个实际上是鲁国自我圆满的记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