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虽然我国血液年平均供给增长率为4%-5%,但血液年平均需求增长率为10%-15%。2017年,我国血液供给总量为2400万单位,血液需求总量为2500万单位,从增长速度和绝对量来看,我国的血液供需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莹处获悉,今年她拟提交关于加强临床用血的保障机制,提高血液储备和应急能力的建议。
孙莹指出,新冠疫情以来,血资源紧缺现象更为显著。有关研究统计,2020年2月全国多地献血总量较同期下降了67%左右。2022年12月叠加了新冠疫情因素,全国多地中心血站发出了血液库存告急的通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血液供应总量相对不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总量为2855万单位,献血人次增长至1674.5万,千人口献血率12‰,而世界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是45.4‰,其中丹麦最高为67‰。尽管我国无偿献血总量逐年增加,但相较欧美国家献血率仍然较低,相较于我国14亿总人口基数,献血总量仍然严重不足。
“我国实施公民义务献血制度。工作中,血液资源紧缺是比较常态化的现象,阻碍了患者的安全治疗。”孙莹提到,去年末叠加了新冠疫情因素,全国多地中心血站发出了血液库存告急的通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献血少,用血多,我国公民的献血参与度和积极性不足。
对此,孙莹提出建议:加强临床用血的保障机制,提高血液储备和应急能力。改变血液资源紧缺状态,既需要开源节流,更需要消除公民对献血的顾虑,打通群众用血时的梗阻。建议进一步加大义务献血科普知识宣传和政策激励,修订献血法,适当放宽义务献血年龄和献血时间限制;完善健全全国血液信息化网络系统,和医院、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用血报销比例,优化用血报销流程,让献血者用血时更加便利少花费;落实好区域间血液的统筹调配使用,推广手术自体用血,有效的节约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