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家人的十年茶路历程:做事只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祖师西来意,东山一盏茶。

东山禅茶,当年,我记得最初是在2014年8月,我们在黄梅东山五祖寺邀请知名茶人李曙韵老师举办了一场“寻禅问茶”禅茶会。2015年,我从柏林禅寺明海大和尚那边接过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大旗,后来就做了几次樱花茶会,这是一个缘起。记得当年我还写了一首俳句:

踏入赵州门,

浮现慧公当年影;

几度再相迎!

2016年举办了第十一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2017年举办第一届东山茶会(名为樱花茶会),2021年第四届茶会正式更名为东山茶会,有“莫错过”和“放下着”两个系列。

中国人素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吃茶去”更多的是融入了佛法的生活化之道路,是把禅融入生活当中,一种佛法新的理解和植入的途径。

遥想,2024年春天的樱花又要盛开了,而我们也开始准备这一盏茶。

忆茶

一晃,快十年了。记得为了准备数年前的第十一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我曾经带着一群相关人士赴北京“取经”。还记得我的同学,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的清远法师,在2016年1月8日上午,于北京茶家十职,作了一首诗:

千年古道场,禅茶犹有香。

善缘莫错过,菩提日日长。

清远法师接着解释了这首诗:

千年古道场五祖禅寺,这可不是一般的,是天下祖庭。禅茶犹有香,有了古道场,茶没有泛泛的,禅也就蕴含在其中。善缘莫错过,有了茶,有了禅,那必定就有缘,没有缘,体会不到这个禅茶的感觉,也就会错过这样的因缘。所以我说,“莫错过”很接地气。

“莫错过”就是缘,人生有句话,叫做“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就是要珍惜。我们今天有这样的因缘,有这样大好的时节,能够谈茶论道,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很优雅的事情。只有我们国家到了一定昌宁的时代,大家相对富庶的时代,才有这样的条件来谈茶,来问茶,来问道。

清远法师现场进一步讲述了自己对禅茶的理解:

茶与佛教的因缘,每个庙各有各的说法。茶的四个字,和、敬、清、寂,我把它总结为两句话:尊敬有缘人,清净得自在。“尊敬有缘人”,不是茶的好坏,这是一方面,当然有好茶就更好,但是,最重要的是有缘就来喝茶。过去古代的时候,把茶作为聘礼,这是一个信用,如果谁家提亲,就送茶,送一饼茶,这件事就定了,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这说明是一个信誉,是一个缘分。有缘人来了,你就要恭敬。和就是有缘,和,和谐社会,自身的和谐,自身与他人的和谐,自身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通过茶来得到非常好地体现。第二句,就是“清净得自在”。你喝茶,有缘人在一起,这不是最终的,最终是大家都能够很清净自在,心里得到一种清凉,身心得到一种自在。自在,在佛教来讲,就是代替幸福。佛教的自在就是幸福。

我们把场地打扫干净,弄得很清雅,布置几桌茶席,让大家来了后,喝喝茶,很愉悦,有几个有缘人在一块一坐,安住当下,很欢喜。它就是这么一个因缘。

禅就是自在。禅茶,实际上它是喝茶而已。茶禅,才是禅,由茶导入禅境,这才是真正茶禅的落脚点。禅茶,大家以为就是喝到带禅味的茶。其实它是通过喝茶这件事,让大家能够清心得自在,欢喜相见。在品茶问道中,得到自在。这件事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当年清远法师的话,现在看来,仍然语清而意远。

备茶

酉来卯叶,东山禅茶。

人文五祖,禅茶东山。

禅茶大会已经在五祖寺办了数届。我想,新一届的2024年的东山禅茶大会,办成传统文化与大众化的一次视觉盛宴这样一个定位,还是以大众为主的,民间的、大众的、传统的这样一次佛教的活动。仅仅拥有了茶的滋味是不够的,还要有身心的放松、放空。如果还能够添加上一味“西来意”的禅,那就更加意味深长。

2024禅茶大会,还将构思一场综合性的音乐会,在琴箫音乐与佛教梵呗中同时呈现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内容,包括书道、香道、茶道、花道、挂画等,既是一场“水流花开,禅心如雪”的音声佛事,又是一个传统文化艺术剧场,将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引入禅境,让大家感受生活禅的无尽美好与美妙。

五祖寺这次的东山禅茶大会,其实最终还是想做成湖北省佛教界的一个标杆性的活动。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寺庙特色,体现佛教中国化在自己寺庙当中落地。五祖寺的活动我想做些探索,思考一些方向性的引导,真正做成自己寺庙的特色,不想去效仿表面的、浮在上面的、没有沉下来的一些事儿和活动,一些想法。

我看到许多成功茶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支撑着他们的创新和升级。这首先是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和个人魅力,扎实的学识和学养。还有创新的理念,更进一步的认知和新的理念的转型升级,来真正实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茶文化、禅文化的传播。

期待在本次活动中深入交流,进一步挖掘禅茶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引导大众回归于对信仰、对禅和茶的敬畏,让禅茶文化成为引领当今人类化解烦恼、获得幸福的方便之门。

问茶

客问:师父,请问如果做“莫错过”和“放下着”两款茶,您想让这两款茶呈现什么状态呀?

吾答:首先我想说的是,茶底子要色泽清透,入口甘醇,无甚杂味,看上去是干干净净的,喝起来却又是茶香四溢的。因为禅的真正呈现,就像茶一样,是鲜活的,应是茶香满人间,禅香也满人间。

为什么说要干干净净的呢?茶如其人啊,那就是清清爽爽的一杯茶,干干净净的一个人,这样喝起来才有味儿。人生的真滋味,有时想想,也不过一盏清茶而已。

如果能够做出一款茶,在品尝,在端起茶碗安静喝下的时候,能洗去一身的尘劳,那就更好了,这款茶就有清新脱俗的禅境在其中了。

一壶好茶,实则是有益于习禅者的,能够增进禅者的禅思与悟境。禅里头如果有了茶,也就有如禅上添花啊。常言道锦上添花,这就是禅上添花了,有一点拈花禅者的淡然意味。无需多说,无需多言,其实都包含在一茶,一壶,一禅之中。

言下会之,茶里含之,禅者心印之。

共茶

茶里人生,禅者生活。

说到今年的东山茶会,因为这一次再次邀请了韩国茶界的朋友,又让我想起来上一次,我们邀请韩国茶界来到慈光精舍做了一次表演,仅仅就是这样的一次交流,让我至今都留着非常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这次有一个北京的李老师过来,他是中央美院毕业的一位烹茶的老师,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我跟他聊起了茶人着装的话题,因为上次韩国茶人的着装非常得体,非常有东方茶人特有的含蓄、庄重和味道。没想到跟李老师聊起中国茶人统一着装的问题,我觉得很有同感,而且他很有见地。

再就是茶席上,韩国朋友的背景音乐选得非常好,把茶席映衬得非常美好,有意境,让茶得到了一种升华。整个茶席的表演、场面,包括他们的发型、发饰、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东方人对茶的那种敬畏和向往,这种现场的氛围,至今让人感觉到这个味道还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这些年的茶文化变化非常大。以前我印象当中的茶楼感觉一般,现在大家对茶和茶文化理解,都更深入。茶圈儿现在也很火,很有意思。而且对茶的品质,大家都有一个鉴别的能力了。

后来我们到韩国去,还专门参加莲灯大会,专门拜访了韩国茶界的几位著名的茶人,感觉到茶文化的交流非常有现实意义,也是与中国茶文化互学互鉴,能够促进彼此间的一些友好交流、交往。

2023年,我再次参加了韩国双溪寺的茶文化节,这是这些年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真实的,跟茶、禅有关,跟道场有关,跟出家僧人有关的一些国际交流交往,今后应该也是可以流传下去的茶文化交流的佳话。

请茶

今年黄梅五祖寺的禅茶大会,又将如期举行,所以我就有意识地在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如英国罗伯特·福琼著的《两访中国茶乡》。做好茶会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禅茶文化的故事。

想起五祖寺今年禅茶会的事儿。总想在人文五祖文化上怎么样能够发点力,作为我个人来说。五祖寺这边也意识到了,怎么在禅茶文化的内在方面下点功夫。因为形式上,做法上,大家有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写点什么带有思想,尤其是佛教禅味的东西,想想茶圈、佛教内部以及学界对茶有影响比较专业的人士还真不多。最终,3月5日晚,我还是尝试着给80多岁的杨曾文老师发了微信:

杨老师新春吉祥:

先向您老报告一下,黄梅五祖寺将于3月22日至24日再次举办东山禅茶大会。自2014年以来举办“寻禅问茶”茶会以来,五祖寺已经连续十年,每年都举办茶会、雅集、对话等多种形式的禅茶活动。五祖寺僧团希望能让古老的宗门茶事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将“禅茶一味”的正清和雅之气带入现代生活,为焦躁不安的人们找到安顿身心的简便法门。

我们为这次参加茶会的嘉宾编撰了一本小册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顾了五祖寺十年的茶事活动。册子虽基本定稿,还是觉得美中不足,希望它更有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大家对禅茶文化和东山的宗门茶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领会。

如有可能,方便的话,恳请您可否为这本册子题写一段话,留下一段难忘的佳话故事,也让读者们共同领受这份法雨清凉。我想这段话以后也是东山茶事的一段佳话,时间如能尽快就更好了。

感恩您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关爱。

五祖寺正慈作礼

又有些不好意思叨扰高龄的杨老师,再给老师发信息:

杨老师晚安:您老随意,都要看您老的精神状态和心情。

没想到,杨老师一口应承下来:“我目前虽然身体欠佳,但也想写点呼应的话”,并于3月7日为这本《东山有茶》的小册子发来重量级的文章《守本真心与东山茶事》。老人家对五祖寺真的是特别厚爱啊!我也特别感动。2016年1月我为筹办第十一届世界禅茶大会而到北京“取经”时,老人家就曾经对我们面授机宜,没想到这一份茶缘延续到了今日。

愧茶

茶会前,刚刚从外地开完会,回到精舍。本来安静的精舍更加安静了,除了值班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其他人都到五祖寺去帮忙去了。

我一个人在一楼的咖啡吧走了出来,想着现在做这么大的事,我却帮不上忙,挺惭愧的。有时就把事情忙到一堆了,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是如此。我想大家的压力跟我一样,也在倍增。但是没有一个人想着退缩,都想着把事情办好,虽然规模大了很多,大家都顶着压力。大家其实非常辛苦,但是大家也觉得非常值得。

人到中年,脑子里装不下什么事儿。我这都成了一个顾不过来的当家人,也不知道有没有很好的办法。茶会的工作过两天就开始了,现在可以说万事俱备了,只欠东风了,如果天气好,这种美妙的茶会那真的是所有付出的人都会觉得是值得的。虽然有点忐忑,但是一切随顺因缘吧。

敬茶

五祖寺今年的这次茶会,作为祖庭道场,在开幕式上,我们增加了一项在大殿的很简短的佛前献茶仪式。主要还是要突出这一盏茶里,东山有茶的故事,也体现佛门的佛前献供。

这也是想完善茶会一些具体的流程,操作的形式和这样一种模式,形成东山有茶的规定动作和规范做法,也让我们养成一种对佛法,对禅茶,对茶人,对客人的恭敬之心。茶道的神圣性,还有佛教的仪式感,还有佛法对人身心的摄受、加持的力量。既然有供佛及僧,那我们就把佛前供茶,也形成一个环节,整个茶会就显得很圆满,也很如律如法。

当然这很简单,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我们的祖庭也是告诉大家,这些环节都不能够太随意了。有时候形式跟内容一样重要。像这样的形式,会无形当中让大家生起对佛法、对信仰,对茶更宽泛的一种理解和认知。历史上的丛林规则,本来也有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的规矩。

敬茶,思来处。

听茶

3月22日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在山门静候着五大教的会长们来五祖寺参观指导。因为七点钟还要看禅乐的演出。我们赶忙吃完饭,就赶下一场,在东山阁一楼国师堂欣赏了“流响”禅与乐音乐会,我们湖北省佛协的会长们,五大教的会长们在一起安静地听了一场古琴茶剧场,有些朋友自始至终地闭着眼睛,用心认真聆听这样一场难得的寂静的晚会。

智化法师于一隅默默书写“琴令人寂”“香令人幽”“僧令人澹”等语。书写、盖章后再挂好,灯光打到书法上,真美!此时,此地,分设琴、茶、花、香、书法、梵呗唱诵等七席,安然如流水般呈现。这别开生面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在这样千年的道场,用这样的形式来呈现,我觉得是最好的,最美的,也是在甚嚣尘上的这么一个焦躁不安的时代,让人难得地拥有这份宁静。

五大教的会长们在祖庭共同见证了禅与乐的古琴晚会,我觉得这真的很难得。我旁边省道协的吴诚真会长,问我是不是都要花费用请这些老师来,我说这都是我们的一些老朋友,他们发心义演。

我们在现场去看茶剧场,真是感觉到这些茶人的用心。他们有的多少天之前就过来做准备工作,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老师们。日本里千家70多岁的教授北见恭一先生,一下飞机就赶到五祖寺,然后排练到快12点了。

这些茶人一接触好敬业,好用心,他们对来到五祖寺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表现自己对茶的理解和解读,感到很高兴。虽然付出这么长时间,这么累,这么辛苦,这些年轻人都很开心。

昨天跟古琴家纪志群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还有观众问纪老师,他说听到了流水的声音。纪老师弹的曲子中,其中有一曲就是《流水》,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还是不怕大家不懂。现在就是要敢于做一些,不一定说是迎合大众,其实有时也要引导和引领大众的欣赏,不要认为大家听不懂。其实还是只要我们做得够用心,够好。

品茶

本次茶会活动安排得很丰富。除了“流响”禅与乐音乐会,我们还在东山阁国师堂举行“放下着”东山禅茶体验。同时来自海内外的茶人朋友还将为我们带来“百家茶席”。

3月23日上午我们在东山阁国师堂举办“禅茶一味的当代启示”主旨发言,聆听各位法师和学者、茶人畅谈禅茶文化。此外,本次活动还为大家准备了“禅起蕲黄”五祖寺佛教中国化历史文化展和“锦书来”正慈法师书法展等一系列禅文化活动,希望大家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禅与茶的生命和活力。

昨天我们县委书记还在问明天有没有雨啊?我说有雨也是东山法雨啊,也是慈云法雨、甘露法雨。

中午和下午阳光灿烂,我们席地而坐,与茶人共饮一杯茶。相处这太平盛世和千年古寺里的千年茶叙,千年茶话,千年茶文化,还有这份山野之气的自在的空间。崇谛法师讲,山里头就是好啊,虽然这么多人,但是不显得喧闹,始终有山林静气。这种岁月静好、山林无事的氛围非常好。

晚上又是一场一场的茶剧场极美地呈现。不过遗憾的是,这场雨终于来了。夜来风雨声,茶人知多少?智懿法师说我们赚了半天。因为这一整天没下雨嘛,积攒到傍晚才下的雨。听说黄石一到下午,就又是风又是雨。所以说菩萨保佑啊。佛教结天缘做事,寺庙做事结天缘。

也有美中不足的。因为有的老师都是深夜回到住在底下的问梅村,我们的交通服务没有跟上,做好一个活动还是蛮不容易的。所以说一个大型的活动都是拼细节,最重要的也是细节。

思茶

喝茶的这件事儿,是大家都会遇见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对待自己,还是待客之道。禅堂里面,也有禅堂里的一杯茶。寺庙的丛林里头,也是一直都有以茶为礼,以茶待人的传统。这在寺庙里头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据资料介绍,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其名曰“茶汤会”。

古人不会在形制、形式上面,花去太多的额外功夫、额外关注度,更多的是关注茶的本质,茶本身,如茶的品质、味道、颜色,质地,就是这么喝茶,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其味蕾本身。从某一方面说,说禅的目的,也是一种以指来见月罢了。行禅不是禅,现象肯定不是禅,禅说得更多的是要去身体力行,做得更多,是要去用心会参之处。

至于要说茶文化这件事,在不少人的眼中,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个人的解读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近些年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形式,出现了茶剧场、茶音乐、茶空间等等的花样。时下很流行的围炉煮茶,以比较宽松休闲的样态出现,令人喜闻乐见,是备受大家欢迎,火得出圈了的茶文化现象。

社会大众对禅,对祖庭,对佛门,对佛教办这样的禅茶活动的热情,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和想象。没想到人们从全国各地,从世界各地涌来参加禅茶大会。茶人的参与度、认知度,我们对禅茶的内核和大家喜闻乐见的程度,还挖掘得远远不够。

求新、求变,在今天的时代看来,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当然我们的本色是佛教的原位,佛教的本位是不能变的。但是在今天这个巨变的时代,我们真的要有这种紧迫感,这种时代感,还有这种一往无前,在变与不变当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自身的价值所在。

《维摩经》上所讲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人有所好嘛。仅仅有茶,没有禅,就缺了灵魂,所以用禅茶这个媒介来接引众生,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从这个小切口把大家吸引过来,最终引导大家对禅,对佛法,对佛门的生活,有了更多更好的正面的、正确的,具足正知正见的认识,这样他的生活也就有了正信正行了,我们的目的也不过如此。怎么去做好茶禅这篇文章,的确是一个很好地落实“佛法在世间”的方法,与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不谋而合,希望“人成即佛成”吧。

饮茶本不仅仅是饮茶,也是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今天要举行这样的活动?我想既是一种传承,也是在传递我们中华的泱泱文化。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蕲州茶生黄梅县山谷”,五祖寺自弘忍大师建寺起,就开辟有茶园,种植茶树,僧人以茶养生,以茶供佛,以茶参禅,通过一杯禅茶引导大众感受佛法的清凉与智慧。“楚天禅风甲天下,唯独东山一法门。”禅茶的核心在于禅,禅茶的精神,最终可以上溯到五祖弘忍大师提倡的“守本真心”。借助祖庭的这杯茶,愿我们重温祖师的禅法心要,提起正念的力量,守护好自己的一颗真心!

“相约东山,樱花禅茶”。这应该在湖北,亦算是在引领茶人们的一个祖师文化禅茶会。说来说去,都是文化的力量,都是因为有属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文化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文化才是真正的不竭动力的源泉。

还真不能小看了这片小小的树叶啊。中国的茶文化,一部茶文化,半部世界史。

再忆茶——

10年了。10年来,五祖寺从开始举办茶会,到后来种植黄梅山上的野茶,以及在这之后,朋友们捐种的黄金茶,直到现在的鄂茶1号的品种开辟了十亩地的茶园,我请杭州灵隐寺的光泉大和尚题写的“五祖禅茶”等等,这一路上的茶人之路在走到了这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总算有了一点起色。

在过去了千年之后的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当我们端起这一杯茶的时候,就会想起源于黄梅东山的中国禅宗和中国的禅,以及中国的祖师禅人们。禅的渊源,茶的渊源,那追溯都还是要到黄梅。中国禅宗也是源自黄梅呀。我怀着既感恩又惭愧的这颗真心,尤其是今年我们在大雄宝殿佛前献茶的时候,我想起我应该到真身殿前,也要献上一杯茶。

所以我和法师们及工作人员在大雄宝殿回顾这次佛前献茶的活动时,我再一次跟他们讲到,如果下一次再举办茶会,我们的法师和茶人,也要到真身殿去献茶,来缅怀我们的祖师。一代一代的祖师们提出“禅茶一味”,才有今天,我们在祖庭里面,千年之后端起这杯茶。

所以做事只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十年的历程,十年的茶路,十年的茶会,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师们的加持力,佛菩萨的加被,还有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在十年的时候,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我们应该这样来做,应该这样来纪念和缅怀我们的祖师大德们提出来的“禅茶一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一个回应吧。

十年了,又想起我十年前在升座的时候,写下的这四句话:

愿做黄梅东山月,照见尊前半缕光。

若得清凉咸安乐,山僧即刻便还乡。

让我好感慨,也好怀念,同时也好惭愧。还没有想到,已经有十年的茶会,在不经意当中,规模这么大,影响这么好,连中新社、人民网都为我们发了新闻。一切,好多事情,是不是一种天意?我也说不清楚,但是十年已经过去了,没想到有这么一次美好的呈现。

当然,又惭愧,又感恩。一切,不知道怎么来说。所以,要常怀感恩,常生惭愧,一切好像似乎都有安排似的,在冥冥之中。就这样稀里糊涂做了这一次茶会,不料竟是已经十年,整整十年的这么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从去岁到今年,断断续续、拉拉杂杂地记下一些茶事心事,这一席东山禅茶,其实,于我,茶里有千般滋味。

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喝茶,是请有缘人来品茶啊。

这有缘,有中韩日的友人。

这有缘,接续着历史和未来。

这有缘,不仅仅包括了佛门,有意思的是,这次也是我们省五大宗教界的会长们一起来品尝过的一杯茶。

这一桩茶会,当年我“踏入赵州门”,从柏林禅寺明海大和尚那边接过来,未料而今,从此空门不用关,“几度再相迎”!

在这一杯茶中,愿您得清净,愿您得自在。

文/正慈法师 图/“五祖寺”公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