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易芝玲:理性看待争议 加快RAN网络架构变革

C114讯 4月12日消息(岳明)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旨在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6G SIG主席易芝玲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无线接入网(RAN)是连接用户和业务的价值锚点,网元数量众多,而且离用户最近,无论是从TCO角度还是AI赋能角度,都是电信运营商最为关注的话题。

与此同时,6G的新愿景对于RAN在性能、任务和效能等诸多方面提出新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速率,如何实现弹性扩展和敏捷服务,如何满足多场景下的通感智算多元服务,以及如何低碳绿色提高效能比等。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一直非常关注RAN网络架构的创新和演进。网络架构是顶层设计,而科学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理念,是网络能够持续迭代演进的核心因素。据她介绍,中国移动从3G时代就开始架构创新,在2010年提出了C-RAN架构,实现了无线接入网的协作化、集中化、绿色化和云化;在2018年,中国移动又联合全球产业链共同发起成立了O-RAN联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研究开源、白盒参考设计,实现智能无线网络,并提高联合创新能力,降低产业成本。

面向6G时代通感智算融合、空天地一体的新需求,无线接入网架构还将持续演进,智能化将成为原生特性,服务化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方向。易芝玲指出,服务化理念在5G核心网架构SBA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但RAN与核心网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性能、时延要求非常高,所以RAN的服务化可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是要实现RAN功能的原子化,确定最佳的颗粒度,根据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通过自动化的能力编排对外提供服务。”

易芝玲指出,关于RAN网络架构的后续演进的确有些不同的声音,但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争议,“RAN 网络架构变革势在必行,共识正在逐步达成。”易芝玲强调,与2G/3G时代相比,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整体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要担负起牵头6G产业创新演进,引领全球统一RAN网络架构的变革的责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