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采药”曾是我国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草医草药似乎早已被人遗忘。而在不为人知的深山里,却还有一位侗族老中医,数十年如一日,用最原始的方法采药制药......
早年,因荒山僻壤造成交通不便,凯里侗族乡民因地制宜,用山草药治病疗伤。虽说近年来侗族草医的数量急剧减少,但目前仍有数十位草医在用他们独特的医术为当地百姓治病,63岁的杨绍臣就是其中一位。杨绍臣作为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外祖母亲授。至今,杨绍臣还经常亲自进山采药。
凯里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无比丰富而特有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矿物资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侗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侗药资源。
凯里市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药草街”的小巷子——红梅街,不少铺子售卖数百种中草药,不知名的山草药,有新鲜,有晒干的,一撮撮,一堆堆。当地人穿梭其中,购买一些山草药炖药膳,强身保健,也有买去治病的。
杨绍臣也常去药材市场,一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出来。杨绍臣介绍说,侗家医药不分家,选到道地足年的好药材,也是自己行医的关键。
杨绍臣拿起一味药材,尝了味道,微苦,颇有神农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
精挑细选良久,杨绍臣满载而归。摩托车上的药材堆得比他人都高了。
去年11月,为规范市场,确保凯里市中草药、苗侗药依法规范有序经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红梅街中草药集市将整体迁入“苗侗医药文化街”。
古诗有云:“采药入深山,苍茫云海间,盘空穿鸟道,异卉满囊拈。”凤凰山、脚翁山、丁扒山等地是杨绍臣主要的采药区域。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他就要上山采药补给药材。一把锄头,一把砍刀,一些干粮,一个麻布袋,如此简单的采药工具却陪伴了杨绍臣几十年。杨绍臣说,他选择采药的这几座山几乎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却不可避免需要长时间攀爬石壁,还有遇见毒蛇毒虫的危险。
这日上午,连续的阴雨终于消停了。杨绍臣赶紧去山中采药。
经过多年上山采药的经验,杨绍臣介绍说,这面山岭上的草药常常长得极隐蔽。上山的路不宽,杨绍臣不是埋头走路,而是东张西望,快到石阶终点,杨绍臣向深一米左右的沟里一望,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草药。
杨绍臣挖到的野生黄芪。
杨绍臣找到了一片野生高粱泡。
下午,杨绍臣在没有路的山中找草药。
杨绍臣在凯里市开了医药铺,治病兼卖药。草药铺的一块小告示牌上林林总总列了十多种祖传治疗的病症。
杨绍臣认为,行医之道,需诚信为本方能始终。在民族医药备受关注的今天,药材的质量也备受瞩目。拥有“祖传”良方,加以依法炮制的道地“好药”,方可取得“好疗效”。
在杨绍臣的工作室,药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上百种侗药。说起这些侗药,杨绍臣如数家珍,如美达西,就是矮地茶,侗医用来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后同,就是常说的八角莲,侗医用来治疗毒蛇咬伤、痈肿疔疮特别有效……
山草药疗法,是朴素的侗族民间医术,多是辨病用药。来人到药铺里,要是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杨绍臣简单抓几味药,一般也就几块钱。
目前,侗族草医普遍面临着传承的问题。侗族乡间一些人家都有治病的秘方,不传外人,随着社会发展,西医的兴盛,难以传承。这让他感到十分惋惜。
空闲时候,他也不断钻研,翻阅《中草药大典》等书,研究草药。
侗医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不仅是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更是时代相传的坚忍和守望。侗医传人杨绍臣三百多年的传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侗族医药文化的一个缩影。
杨绍臣说:“有了政府支持,我们自己再充分行动起来,相信侗医药振兴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