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欧洲战场以德国投降而结束,但日本仍在太平洋负隅顽抗。尽管日本海军已基本被摧毁,但其本土仍拥有大量陆军和狂热的“一亿玉碎”计划,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哈里・阿诺德将军等认为轰炸足以取得战争胜利,但乔治・马歇尔将军等深信一场登陆作战不可避免。于是美国采取了混合战略,一方面继续轰炸和封锁,另一方面积极准备登陆作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军事行动-”没落行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一、麦克阿瑟的野望
二、进攻九州
三、直捣心脏
四、一亿人总玉碎-日本的对应
五、终未降临的落日之日
"奥林匹克行动"作战预定日称为"X日",原定于1945年11月1日发起。在登陆作战打响前,美军将 “歼灭日军航空战力” 列为首要任务。
因此,当 1945 年 6 月冲绳战局逐渐明朗后,美军便将作战飞机从冲绳周边调出,转而投入对南九州、宫古岛及八重山列岛的空袭与制空作战 —— 除日军机场外,高射炮阵地及各类航空相关设施均遭到全面打击。
与此同时,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也被纳入重点共计目标。美军最初曾考虑 “不破坏交通设施,待登陆后直接利用”,但经评估发现,日本铁路与公路的规格过窄,无法供美军机车及大型车辆通行,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造。
最终决定采取 “先破坏再重建”(Scrap and Build)的策略:首先为阻碍日军机动而彻底摧毁现有交通设施,占领后再动员大量工兵部队,按照美国标准铺设新的铁路与公路。这一方案与 1944 年 6 月诺曼底登陆作战时如出一辙。
截至1945年7月,史上最大规模的攻击舰队正在太平洋各港口集结:仅运输舰与货船就达1371艘,可输送539290人及含坦克在内的61190辆车辆。
但由于兵员筹措困难,初期计划仅安排337000名陆军官兵和87000名海军陆战队员登陆九州。
随着计划推进,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的兵力总数已达681000人。按作战计划,半数兵力将在最初15天内投入,剩余兵力则在后续阶段陆续部署。
奥林匹克行动的核心目标是为后续小王冠行动夺取据点,因此预定占领区域仅限于南九州约7770平方公里范围。
驻太平洋美国陆军总司令部编制的“奥林匹克”行动参谋研究报告
南九州多山地,适合修建大型机场、且能供大部队展开进攻的区域十分有限,美军地理部门人员通过研究详细地图和航空侦察照片,最终甄选出四处符合要求的战略要地。
从鹿儿岛市向西延伸至东中国海的狭长土地
从志布志湾延伸扩展的沿岸平原
鹿儿岛湾东岸附近的鹿屋市向外辐射的平原
东南沿岸的港口。从宫崎向北延伸的沿海狭长土地
美军动员了工兵部队,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对候选地的地形、土壤构成等细节进行了全面探查,来评估是否可用于登陆和大军进军。
据参与调查的地质学家称,南九州的白砂台地(“シラス台地” 指由火山碎屑物 “白砂” 堆积形成的台地,为日本九州地区典型地貌)与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省的地貌极为相似,无论是道路铺设情况、排水沟布局,还是地面起伏状态都高度一致。
白砂台地
美军因此担忧,日军可能会像在吕宋岛战役中那样,巧妙利用地形让美军陷入苦战。此外,调查还判定九州多陡坡,山谷深邃陡峭,不利于车辆通行。
第六集团军徽章
经缜密研讨后,登陆地点确定为以下三处海岸,由美国陆军第六集团军各军分别实施登陆:
· 吹上浜沿岸(美军代号Roadstar Beach):从串木野至神之川为主登陆区。预定由海军陆战队第5两栖军98914人登陆。
在硫磺岛登陆的第5两栖军
第5两栖军军徽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两栖军军部制定的1945年8月15日-10月3日攻占南本州和九州地区报告
· 志布志湾正面(美军代号Station Wagon Beach):从志布志至肝属川河口为主登陆区。预定由第11军112684人登陆。该处经分析认为唯一适合机械化装备部队登陆并能实施后续机动作战的地形,因此配置了装甲师等机械化部队,预计将成为作战最强兵力的登陆场。
第11军军徽
· 宫崎海岸(美军代号Town Car Beach):从川南至松崎为主登陆区。预定由第1军93266人登陆。
第1军军徽
以上海岸的美军代号均源自汽车命名。其中海滩区域如上述采用车型命名,另设有Limousine(豪华轿车)海滩与Taxicab(出租车)海滩。各海滩分区则按字母顺序冠以汽车制造商名称,分别称作Austin(奥斯汀)、Buick(别克)、Cadillac(凯迪拉克)、Chevrolet(雪佛兰)、Chrysler(克莱斯勒)等。
“奥林匹克”行动规划图
首先,在"X日"(九州主登陆日)前五天,计划由第40步兵师登陆甑岛列岛。此举与冲绳战役中先夺取庆良间列岛再登陆冲绳本岛的战术相同,旨在攻占主要登陆点附近的岛屿,将其建设为雷达站、水上飞机基地以及供受损舰艇避难的紧急锚地。
第40步兵师师徽
1945 年初菲律宾,第40师师长拉普・布拉什少将(右)与第六集团军司令沃尔特・克鲁格中将。
在种子岛方向,若日军在大隅海峡投入震洋特攻艇等反击兵力,美军则计划派遣第158团级战斗群登陆以切断日军反击。但由于日军突破盟军舰队实施反击的可能性较低,该部届时将作为"Station Wagon海滩"登陆部队的预备兵力。
在丛林中训练的第158团级战斗群
X日从三处登陆的各军将首先确保沿海桥头堡,随后:第1军向内陆推进,确保佐土原-本庄-高冈町(宫崎县)-青井岳一线;第11军确保檍-岩川町-高隈山地-鹿屋一线;两军力求尽快在宫崎县境内都城市会师。
第1军负责的佐土原-本庄-高冈町-青井岳一线
第11军负责的檍-岩川町-高隈山地-鹿屋一线
第5两栖军计划向川内和鹿儿岛推进。待命海上的第9军预备队(司令查尔斯·赖德中将,3个师79155人)将在登陆开始第五天投入战场追击日军守备部队,同时第11空降师计划在串良町、笠野原台地及鹿屋高地一带的机场附近空降,从背后威胁日军守备部队。
第9军军徽
第9军军部制定的南九州作战地区侦察报告
第11空降师师徽
1944 年 12 月,在莱特岛的马纳拉瓦特,第11空降师第 511 伞降步兵团的士兵正将一名伤兵送往救护站。
这些目标全部达成后,南九州地区将从西海岸的川内到东海岸的都农一线被"切断"于日本本土之外,该区域将作为关东登陆作战的前进据点,同时作为轰炸日本全境的航空基地。
支援此次登陆的舰队与航空部队规模亦史无前例。此前美国海军第3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上将)与第5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上将)实为同一支舰队,仅在司令官及司令部人员轮换时,为对日军实施迷惑战术才形式上更改舰队名称;而在 “奥林匹克行动” 中,两支舰队首次实际编为独立作战单位。
哈尔西
斯普鲁恩斯
两舰队合计仅主力战舰就包括:大型航母14艘、轻型航母6艘、护航航母36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45艘、驱逐舰462艘以上。
1944 年 12 月 8 日,停泊在加罗林群岛的乌利西环礁的美军舰队,可见 “黄蜂” 号、“约克镇” 号、“大黄蜂” 号、“汉考克” 号、“提康德罗加” 号航母及其他多艘军舰。
1945年8月在东京湾内的第3舰队
另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布鲁斯·弗雷泽上将)的大型航母6艘、轻型航母4艘、飞机维修航母2艘、护航航母9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5艘。
1945年,英国太平洋舰队的 “不屈” 号、“不倦” 号、“独角兽” 号、“光辉” 号、“胜利” 号及 “可畏” 号航空母舰正与其他舰船一同锚泊。
运输舰仅坦克登陆舰就达555艘,总数约2900艘——这实质上远超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为横渡狭窄的多佛尔海峡而集结的约4000艘舰船(这其中包含大量锈迹斑斑的老式客货船、小型拖船及平底登陆艇等),将成为史上最大规模舰队。
此次作战计划配备的武器也均为最新型号,如在舰载机方面,除了作为传统螺旋桨战机巅峰之作的 F8F “熊猫” 战斗机外,为应对日本海军特攻兵器"樱花"自杀飞弹,美军紧急研发列装了FH-1幽灵"和洛克希德P-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
1947年, “拳师” 号航空母舰第5战斗机中队的 F8F “熊猫” 战斗机
从 “富兰克林・D・罗斯福” 号(“中途岛” 级航空母舰 2 号舰)起飞的 FH-1 “幽灵” 战斗机
P-80A
此外,基于此前与日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海军还计划投入 A-1 “天袭者” 攻击机 —— 这款机型整合了传统舰载轰炸机与攻击机的功能,大幅提升了打击能力;同时,为搭载这些新式战机,且鉴于现役主力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木质薄钢飞行甲板屡遭特攻机重创,美军还计划投入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该级航母体型更大,且飞行甲板采用 89 毫米厚的装甲板,大幅强化了生存能力。
美国海军第35 “夜间袭扰者”混成中队所属的道格拉斯 AD-1Q “天袭者” 电子对抗机
地面武器系统同样全面升级:为在河网密布、农田松软的日本本土机动部署重炮,进攻部队配备了M40 155毫米自行加农炮等自行火炮;针对冲绳战役中日军反坦克肉搏战击毁大量"M4谢尔曼"的情况,调遣重装甲的M26“潘兴"坦克应对;另投入在冲绳表现优异、适合日本山地人力搬运且后坐力小的M18 57毫米无后坐力炮、M20 7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型号;此外还包括曾在1944年"格里芬行动"中重创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党卫军第150装甲旅、并致其重伤的近炸引信重炮弹;更融合电子技术成果,配备带夜视镜的狙击步枪及反炮兵声波探测系统等尖端装备。
M40 155毫米自行加农炮
M26“潘兴"坦克
M18 57毫米无后坐力炮
M20 75毫米无后坐力炮
除了新式武器外,针对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中让美军吃尽苦头的日军地下要塞与洞穴阵地,美军也强化了应对策略。
工兵部队专门编组了爆破分队研究破坏技术,针对洞穴阵地的攻防总结出战术:先投掷磷手榴弹,致盲洞内日军士兵,再投入装有延时引信的炸药包,且除真引信外,炸药还会加装假引信,这样当洞内日军试图拔除引信时,会在分辨真假引信的犹豫期间,炸药便会引爆。
对于地下要塞,则采取从地表铺设管道贯通日军地下工事,通过管道向要塞内灌注汽油;同时找出日军通风管道,塞入航空炸弹堵塞孔道。
之后等待时机,通过管道向洞窟内的汽油投掷火种引发火灾,趁洞内日军陷入混乱时引爆航空炸弹,将其一举歼灭。美军士兵曾针对这些地下要塞、洞窟阵地的应对战术展开了反复演练。
1945年2月,硫磺岛上的日军暗堡
另外为应对预计出现的日军顽强抵抗,并出于减少伤亡的考量,除计划使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外,美军对曼哈顿计划中研发的原子弹也进行了使用评估。
关于作战的推进,尽管美军已做好承受相应损失的心理准备,但整体上对局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这种乐观预期基于麦克阿瑟及其参谋们对日军战力的分析,然而,美国当时已成功破译日军密码 —— 从代号 “魔术”(Magic)与 “超级”(Ultra)的日军绝密情报中可知,九州地区正不断迎来日军增援部队。
驻太平洋美国陆军总司令部编制的“没落”行动战略方案-敌情分析篇
不过麦克阿瑟更看重自身经验与直觉,他对 “魔术” 和 “超级” 情报体系心存排斥,始终难以接受这些情报内容。
直至 1945 年 7 月,九州日军战力增强已成为确凿无疑的事实,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此前的乐观预期随之大幅调整。
美军在以往的登陆作战中,始终遵循 “进攻方与防御方战力比不低于 3:1” 这一传统战略准则,而此次九州作战,仅从兵力数量上看,首次陷入 “进攻方 5: 防御方 8” 的劣势局面。
美军在塞班岛战役登陆阶段,曾遭遇高达 2000 人(占登陆总兵力 10%)的惨重伤亡,这一伤亡率甚至超过了诺曼底登陆中战况最惨烈的 “血腥奥马哈”(Bloody Omaha)海滩。
塞班岛之战中死伤陆战队员
但在 “奥林匹克行动”(九州登陆作战)中,计划在吹上滨登陆的第 5两栖军,以及在宫崎海岸登陆的第 1 军,将面临比塞班岛战役时强 3 倍以上的守军。
在塞班岛上的海军陆战队
尽管日美两军在火力上存在显著差距,兵力比并非直接决定作战胜负的唯一因素,但对于美军是否能集中足够战力击溃九州日军,各方仍存在分歧。
表面上看,美军集结了庞大兵力,但若逐一核查各师战力便会发现:“奥林匹克行动” 所投入的 11 个美军师中,有 8 个师刚参与过菲律宾战役,1 个师经历过冲绳战役,均遭受了严重人员损失。即便未伤亡的士兵,也因连日激战身心俱疲;尤其有 1/3 的士兵已在海外部署长达 3 年,却几乎未曾得到充分休整,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此外,因伤亡造成的兵力空缺补充进展迟缓,各师实际战力远低于预期。
与之相对,日军在以往的岛屿争夺战中,每逢战场向本土靠近、补给线缩短,战力便会随之增强 。而驻守九州的日军,不仅配备了以往岛屿防卫部队无法比拟的装备,更因肩负本土防卫使命而被注入狂热的战斗意志,其抵抗会顽强到何种程度,美军完全无法预估。
1944年7月在塞班岛首府加拉班城巷战的海军陆战队
为支援 “奥林匹克” 行动,盟军以牵制日军兵力为目的,还制定了 “粉彩” 行动(Operation Pastel)计划,旨在制造虚假威胁:一是营造盟军将通过进攻中国台湾地区,进而直指夺取中国沿海港口的假象;二是制造盟军将入侵四国岛的威慑氛围,从而将日军兵力诱向上述区域。
整个行动的战略欺骗核心围绕两场大型虚构攻势展开。第一场是针对舟山群岛 - 上海地区,以已取消的 “长汤姆” 行动为蓝本,虚构的登陆日期定为 1945 年 10 月 1 日。另一场是登陆四国岛的佯攻,其设定的登陆日期为12月1日。
“粉彩” 行动将使日军相信,盟军联合参谋部已放弃直接登陆日本本土的方案,转而计划对日本实施包围与轰炸。要实现这一目标,盟军需夺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沿海及黄海区域的基地。
在硫磺岛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第4师
但由于美军实际兵力部署明显指向日本本土,后续将伪装成 “取消对华进攻”,转而营造 “计划进攻四国岛” 的新假象,时间从原定的12月1日提前到10 月 23 日至 30 日期间,由第 9 军在高知县附近海域实施牵制性登陆行动;同时,英国本土的轰炸机部队,以及从英属印度抽调、为对日作战延长了续航距离的阿芙罗 “兰开斯特” 轰炸机,也计划作为英联邦轰炸机特遣队 “虎部队” (Tiger Force)的主力轰炸机,从冲绳基地起飞执行任务。
这架序列号为SW244的兰卡斯特轰炸机机身经过改装,在改进后的座舱盖后方加装了一个背部 “鞍形油箱”,容量为 1200 加仑(约合 5455 升),目的是延长航程。1945 年,第 1577 特种任务飞行队(No. 1577 SD Flight)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对该机型进行测试,评估其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使用的可能性。但测试发现,油箱注满时会对飞机的操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后来,军方转而采用了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为商用水上飞机设计的早期空中加油技术。此外,该改装机型还存在结构不稳的问题 —— 在早期满载状态下进行着陆测试时,曾出现起落架坍塌的情况,这一缺陷也因此暴露。
美军还设定了一支虚构的军事编制 —— 第 35 空降军(XXXV Airborne Corps),计划执行一次虚拟空降作战:在 1945 年 11 月 1 日实际登陆行动发起前一天,在九州岛内陆投放假伞兵(与诺曼底登陆日所用假伞兵类似)。
根据设定,第35空降军的先头部队 —— 虚构的第 18 空降师的营房勤务分队,将于8月15日抵达冲绳。此后,滑翔机飞行员约于8月20日抵达冲绳;随后,驻菲律宾的真实部队第11空降师,以及虚构的第18空降师的主力部队,将于9 月 1 日起陆续抵达冲绳。
另一方面,中国军队也计划在 10 月下旬于中国大陆发起全面攻势,以牵制日军回援日本本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