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办。在这场“非洲的气候峰会”上,人们热议非洲将如何利用好可再生能源,抵御气候变化冲击的同时实现工业化进程,也期待中国在支持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而中非利益相关方多层次的交流,加深了了解,是实现供需方之间的“双向奔赴”的桥梁。而这,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北京代表处)在COP27闭幕后的11月和12月分别举办两场中国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资线上沙龙的初衷。
数十年来致力于改善非洲电力可及和能源公正转型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非洲能源中心(WWF Africa Energy Hub)和WWF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携手,利用在非洲和中国的伙伴网络,聚焦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等东非国家,为东道国政府、行业协会、中国企业、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
沙龙上,可再生能源的供需双方进行了直接沟通与对接,各方就中国投资如何在非洲实现可再生能源更广泛的应用、目前政策和行业壁垒以及解决方案等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为通过中非投资合作,让可再生能源触及更多家庭,照亮更多梦想提供平台。
东道国
我们需要改善电力覆盖和清洁化烹饪的解决方案...
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
中国企业
在沙龙聚焦的东非国家,仍有较大比例的人口用电困难,他们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肯尼亚94%的城市人口用上了电,但高达37.3%的农村人口只能用蜡烛或煤油灯照明。在赞比亚的农村,用不上电的人口高达91.3%。
论坛聚焦的东非国家大多数民众用木炭、薪柴做饭,不够清洁的燃料被称为“隐形杀手”。在乌干达,由此带来的室内污染造成了每年23,360人死亡。此外,生物燃料能源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森林资源,带来环境破坏问题。
因此,尽管目前不同国家有其优先发展的能源,但太阳能(特别是离网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如沼气、生物乙醇等)普遍被东非国家视为改善电力覆盖和清洁化烹饪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是吸引投资的重点。
工商业屋顶光伏、户用光伏系统(Solar Home System)、光伏微电网、沼气利用、工业乙醇和生物柴油制取等领域均被鼓励投资,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政府官员还介绍了具体投资规划和招标项目清单,参会的中国企业均表示收获良多。
“我们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希望提升太阳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因此,我们正在寻找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或伙伴与我们合作。”
——Ramiandrasoa Sambatra先生
马达加斯加能源、水资源和燃料部能源与燃料局局长
乌干达能源与矿产部可再生能源局局长Brian Isabirye先生
分享了在户用太阳能、电力传输、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投资规划
无论是东道国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均强调了能源生产性利用(Productive Use of Energy)的重要性。能源生产性利用强调的是将能源用于生产性活动,如农业、工商业、加工制造等,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扩大能源需求和可负担性。
让可再生能源为小规模农业或工商业活动提供动力,从而帮助人们增加经济收入,被认为是提升电力可及的重要手段。毕竟,正如肯尼亚可再生能源协会会长Andrew Amadi先生所说,无力承担电网接入和用电费用,是无电人口用不上电的重要原因。
“在肯尼亚,可再生能源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充满投资潜力,特别是当它和生产性活动紧密结合,能提升生产性活动的竞争优势的时候。”
——Andrew Amadi先生
肯尼亚可再生能源协会会长
太阳能驱动的水泵有望为遭受干旱威胁的肯尼亚农民解决灌溉难题
©️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Kagondu Njagi
解决非洲能源可及性的投资者和方案提供商包括许多中国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如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等深耕非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能为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提供光伏组件,为工商业光伏、微电网等分布式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系统提供光伏组件+储能的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参与的过往电站项目帮助实现了非洲无电地区的电力覆盖、保障了当地电力的稳定供应。
晶科能源为非洲无电地区提供微电网+储能解决方案
而中国企业中,也不乏为无电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性用电提供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例如一种太阳能照明产品在当地售价仅5美元,相当于买3个月煤油灯的钱,却能用上3-5年甚至更长。
其它诸如利用太阳能满足灌溉、冷藏、媒介等生产需求的太阳能水泵、冰箱和视频播放器(内置基础教育培训视频),以及即用即付(Pay-As-You-Go)等金融方式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中方企业深圳市诚信诺公司为无电地区提供的低成本太阳能照明和充电设备
图源企业
“2019年到2022年6月,我们对非洲的小型太阳能离网户用系统的出货量达到433万个。整个行业的出货量应该更高,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李霞女士
深圳诚信诺总经理
企业已有解决方案
难点在于规模化应用
在非洲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可及,在非洲国家受到欢迎的中国光伏组件和户用设备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中非相关方在论坛上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难点和障碍进行了探讨。
尽管由于技术进步,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很块,但对于非洲普通民众,特别是贫困人口来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还是太高。据世界银行估计,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近50%的民众每日生活支出不到1.25美元。由于非洲物流不够发达,分销体系、售后维修体系的成本比较高,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带来了挑战。
投融资不足也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一。2021年,流向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资金为26亿美元,仅占全球同期的0.6%。企业表示,不稳定的银行体系、较高的贷款利率、本地货币贬值等因素均影响到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政府官员也承认,目前缺乏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绿色金融产品和长期融资解决方案。
非洲一家初创企业设计的光伏冷链小屋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以进一步推广
为此,东道国政府需要进一步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更多政策便利,如税收优惠,电价补助、简化许可流程等,并保证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此外,政府还需要改善物流和银行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营商环境。同时,亦可考虑提高中国在非洲有广泛投资的工业园使用的绿电比例。
投融资方面,参与沙龙的嘉宾们建议东道国和中国政府借鉴世界银行等多边发展机构在全球电力转移上网电价项目(GET FiT), 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Scaling Solar)等项目中使用的创新融资模式,利用公共资金设计示范项目,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给与资金支持,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减少投资风险。
“我们可以善用公共资金,来解决目前无法通过商业化解决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需要更好地设计援助项目的运营模式,使项目获得收入,从而支撑这些项目的持续运作。”
——李丹女士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
金融机构可根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商业可行性,更积极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无追索的项目融资。例如,南非标准银行为非洲多个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商业贷款支持,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2015年奠基,2019年完工,目前已平稳运营了3年,为肯尼亚提供低价的清洁电力。
“我们希望贷款支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能避免技术风险,具备商业可行性,特别是有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
——Mphokolo Makara女士
南非标准银行能源与基建业务东非负责人
企业也应确保产品可靠,商业模式可行,有稳健的现金流,以便获得融资支持。
中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可在公正转型、
社区关系、技术转移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对于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来说,获得项目所在地社区的支持至关重要。作为非洲最大的风电项目,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坐落在肯尼亚Marsabit地区。该项目在开工时曾面临与当地社区的一些矛盾,之后通过名为Winds of Change的NGO开展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积极提升当地社区教育、健康和饮水安全,努力降低了项目对社区的不利影响。
在借鉴这些外部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发可再生能源时,需要在一开始就与社区建立友好关系,并创造利益共享的机会。
2022年,Winds of Change为17700名小学生提供紧急食物援助
图源官网
中国企业也可利用自身成熟的制造业经验,在技术转移上扮演积极角色,协助实现非洲产业链的建立。这一过程可通过“三步走”来实现:
第一步,投入小比例投资,由中国技术人员带领当地低成本劳动力,完成简单生产组装,让生产制造在本地落地;
第二步,实现部分的配件本地化生产,慢慢形成整个部件生产链;
第三步,通过培训、售后维修,建立整个生态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
中国企业介绍其本地组装的实践经验
“一带一路”10周年
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合作新理念提出10周年。不久前,中国外交部长秦刚访非,延续了33年新年首访非洲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对中非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在中非合作框架,特别是减贫、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倡议下,中非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前景广阔。
沙龙活动中,嘉宾们展望中非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的未来,对更扎实、充分的合作提出了深切的期许:
1) 充分利用南南合作基金、“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等发展合作资金,通过“百企千村”等减贫合作活动,积极协助东道国探索改善无电地区用电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加强与非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的技术转移和产能合作,增大中国对非援助中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设施的比例;
2)中国金融机构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推出更多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金融产品和长期金融方案;
3)中国企业强化与东道国和本地社区的沟通协作,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
WWF也将携手合作伙伴,分享能源转型和绿色“一带一路”方面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项目经验和伙伴资源,更好地支持各利益相关方的对话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资。
撰文:文秀 令方
排版:猫投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