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彩排中,一个充满古色古香与江南韵味的古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就是惠山古镇。这座古镇不仅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春晚的舞台背景,更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无锡的一张名片。
“一山独占江南春,半岭松声万壑传”。惠山是无锡的自然人文地标,相传舜帝曾躬耕于此山,茶圣陆羽也在此掬泉烹茶,品评“天下第二泉”,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绝妙诗句。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每次都留连惠山。如今,惠山古镇历史文化遗迹得到进一步保护利用,人文旅游景点也贯串成片,桥街相连、小船轻摇、绿影婆娑、水色山光的美景定格了古镇秀美的时光,静静流淌。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古镇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连接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惠山直街和横街、惠山泥人博物馆等人文旅游景点,是一条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旅街区。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也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惠山古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钟灵:四千年时光的珍爱
无锡惠山古镇依惠山而得名,依山傍水,小桥流水,风景秀丽,是无锡保存完整的古街。其占地面积为3.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1.09平方公里,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藴丰厚。景区内有风景名胜200多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21处。
景区著名的景点有良渚锡山先民遗址、战国时春申君饮马处、南北朝时期惠山寺庙园林、唐代天下第二泉、宋代金莲桥、明代古园寄畅园、愚公谷,明代二泉书院和碧山吟社,自唐以来至民国的108个祠堂及园林,最佳植物专类园——中国杜鹃园。园林文化、名人文化、泉茶文化、民俗文化、祠庙文化、美食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共生,有着“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毓秀:闹市之中“小桥流水”
漫步在惠山古镇街道,石子儿路、小池塘、小亭子、流水小桥,还有各种树木,装点着这座古镇的古朴面貌。这个距市中心仅2.5公里的景区在闹市中自成一隅,成为众多游客心灵的栖息地。
惠山古镇景区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一代名园寄畅园坐落于此,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南京的瞻园齐名,并称为“江南四大园林”。清朝康熙、乾隆两帝在100年间,先后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乾隆八巡秦园,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在这里,古镇千年流淌的时光似乎定格在脚下,沉浸其中,享受惬意的同时,让人钦佩打造这片美妙园林的工匠们的巧手匠心。
地灵:拥有108处祠堂建筑群
悠久的文化赋予了古镇人杰地灵,让人惊叹的景点便是古朴典雅的祠堂群建筑。
据介绍,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宋,盛于明清,现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由南北走向的横街和东西走向的直街围成,有108处祠堂建筑体。从战国的春申君祠,东晋的华孝子祠,唐宋的陆子祠、司马温公祠、范文正公祠、过郡马祠,一直到明代的顾端文公祠,晚清的淮湘昭忠祠……惠山书局藏在惠山祠堂群里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原是建于清嘉庆二年的杨观察公祠,古色古香,底蕴深厚。从先秦到近代,延绵数千年,无数先贤的事迹都在惠山古镇的祠堂里得到铭记,忠孝仁义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个个祠堂匾额与松柏间被人们传颂,家国情深深地植根在这片土地上。
目前景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址,汇集了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涵盖着十大类共22种祠堂类型,形成了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祠堂分布群落,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外所罕见。
人杰:祠堂文化与泥人文化
古往今来,惠山古镇祠堂群不仅为历史名人建碑立坊,祠堂群代表的忠、孝、义等寻根问祖的文化内涵,也掀起了世人探寻与研学的热潮。而从古镇中“走”出的惠山泥人,以其独特的泥人民俗文化,与祠堂文化相得益彰,为古镇增添新的魅力。
在惠山古镇上,中国泥人博物馆是泥人行业内规格最高、藏品最全最多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在原惠山泥人厂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外形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大师设计,馆内对中国的泥人文化,各种泥塑流派,特别是惠山泥人的发展历史与制作,展示了很多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泥塑作品。
泥人文化与祠堂文化密不可分,彰显着惠山古镇的生命力。专家认为,祠堂之所以有生命力,一是因为先贤代表的人文精神为世人景仰。二是因为祠堂文化与泥人这样的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
来源:方志江苏、无锡日报、无锡文广旅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