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大“艺术派”酱酒来袭,中国酿造原来可以这样“潮”!

够高端、文艺范,容大酱酒征战新领地!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余小梅

4月24日,容大酱酒·品鉴一号正式发布。作为近两年火热“出圈”的酱酒品牌,本次上新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深挖文化土壤是容大酱酒·品鉴一号的鲜明特色。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提取了象征“君子气节”的竹,瓶身绘竹枝图、瓶颈以竹节为型,展现浓厚的艺术气息,品质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也折射出酒业供给侧的新气象。

A

深挖文化土壤,“种植”品牌故事

自2020年底容大酱酒·国际蓝发布上市,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容大酱酒不断丰富产品线,先后推出容大酱酒陈酿、容大酱酒15、容大酱酒30等多款产品。

与几位“前辈”有所不同,本次推出的容大酱酒·品鉴一号,面向更加细分的市场和渠道,并引入竹的意境,从全新的角度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

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竹有诸多优秀品格和美好寓意。古时在士大夫阶层,爱竹之风尤为盛行。

魏晋时期,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心性自由,颇有名士风度,曾留下“雪夜访戴”的佳话,其对竹的痴迷也令后人津津乐道。

据史料记载,王徽之曾寄居友人空宅,入住之初,便请人在院中移植竹子。有人不解,暂住而已,何必费此心力,王徽之却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700年后,历史的航船驶入北宋,另一位“竹痴”登上历史舞台,那便是魅力无限的苏东坡。

苏东坡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写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确切来说,历朝历代都有竹的“簇拥”,且不在少数。在开放富足的唐代,“诗鬼”李贺、“诗圣”杜甫都曾作诗咏竹,白居易和元稹这对挚友也都留有咏竹之作。

到了宋代,除了苏东坡,王安石、杨万里都曾“为竹写诗”,分别留下“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的妙句。

就连“坐在皇位上的艺术家”宋徽宗也对竹颇为钟情,他的《晴竹图》竹节瘦劲奇崛、竹叶俊逸舒展,笔触爽捷遒美、逸趣蔼然。

在此之后,杀伐果断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咏竹:“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清代更有一生画竹的郑板桥,他的《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等画作为后世奉若珍宝。

时至今日,爱竹仍为雅趣,竹的品格也仍被人们引以自勉。容大酱酒·品鉴一号以竹入酒,打开了关于世间美好的想象空间,既彰显品牌个性和文化自信,也将更多故事素材和美好情愫带上酒桌、带入饮酒场景。

B

品质与文化“双向奔赴”,中国酿造越来越“潮”

最近几年,许多国产品牌越来越“红”。“国潮”风行,折射出供给侧的新气象——企业主们开始打破窠臼,在产品设计时投入了更多时间、精力和巧思,在品质和文化层面也变得更加自信。

容大酱酒火热的背后,同样是一场品质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容大酱酒产自茅台镇15.03平方公里的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的宋代官窖酒庄,年产传统优质大曲酱香酒5000吨。

酿造容大酱酒时,以红缨子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技艺——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本次推出的容大酱酒·品鉴一号,所用基酒便来自酒质最优的3、4、5轮次,经过8年以上的贮存陈年才进入勾调环节,勾调时还需加入 10-15年的调配酒。

在品质基础上,文化内涵让容大酱酒更具卖点。

从瓶型、图样到故事、内涵,容大酱酒的品牌设计里,可以找到许多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标识。它们给人以美感,又经得起细细品味。“有容乃大”的内涵,更彰显着东方智慧。

本次在品鉴一号中引入竹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品牌内涵,巧妙贴合其主打的高端商务场景。

对容大酱酒来说,品牌文化一直在互动中传播。通过直播等新途径,容大酱酒蹿红于网络,凝聚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酒仙董事长郝鸿峰还表示,为了扩大新推出的“容大酱酒·品鉴一号”在市场中快速推进,后续将加强品鉴会、回厂游、走进企业等多种方式,强化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端的传播展示。

在中国酿造越来越“潮”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灵感来源,文化“生产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几年前,宋代官窖遗址的发掘,推开了酒文化的另一扇门。

宋人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造诣令人叹为观止。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宋代无比肥沃的文化土壤中,酒业可以持续挖掘好故事,并以此转化为品牌财富。

对容大酱酒而言,这是一种先天优势。占据15.03平方公里的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且有太多的故事和美学体验等待去挖掘,人们也因此期待着容大酱酒的未来新天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