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史上最惨!寒冬突至,银行人的眼泪在飞
2010年9月10日,北京展览馆剧场的万余名观众,在一片迷离的灯光中,他(李健)坐在沙发上轻唱:“紫色的火,穿越夜的云朵,流星一样飞过,雨的线索,繁花碎落,打开平静湖泊,鱼鹰一样急迫,远去的我”
那一年我们迎来毕业季,彼时北京的房价刚刚突破两万大关,我问与我关系最好的同学兼室友Y君和J君同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房价真的会一直这样涨下去么?
Y君淡然到:凭北京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未来涨到六七万,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扯蛋!”。刚说完,J君抢着说道:“我还就不信这房子能涨上天。”,于是就腾挪出一套又一套的经济学理论及日本、东南亚及一些其他发达国家楼市的陈年往事,试图说明中国房地产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泡沫。北大光华学子的专业素养显露无疑。
毕业后,我们三个走向了三条不同的路,彼时全球经济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进入强劲的复苏,金融业虽与金融危机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竞争异常激烈,智能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开始萌芽,中国也正成为一片全新的创业热土。
同学Y君去了一家大型的商业银行,而同学J君去了BAT中的一家从事战略投资的工作。
而我孤身一人来到了隔江相望的香港,继续在象牙塔中深造。
今天讲的不是我的故事,而是Y君和他身处的这个行业的财富与风光。
1
2003年到2013年,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扩张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利润则从322.8亿元飙升至1.74万亿元。十年间,银行发了疯似的扩张,把网点覆盖到和便利店一样的密度。
银行是如何躺着赚钱的?
1、高垄断性和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
2、货币的超发
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金融业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特别是金融业的脊梁——银行业,在最早期的时候国内就只有那么几家大型的国有银行。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中国的现代金融市场和民间信用系统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而银行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便是资产规模和吸收储蓄的能力,这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背后代表着国家的信用,利用高垄断性和信用优势吸收了整个社会的存款,日子当然好过。
其次在过去的10多年里面,国内的经济如开了挂一样飞速发展,经济的繁荣是要靠信贷扩张来支撑的,所以我们超发了大量的货币。十年间,货币供应总量(M2)从22万亿增长至110万亿,翻了五倍多。
不止如此,广义货币M2主要只统计了银行的表内负债,那些年里面代表银行表外业务的影子银行野蛮发展(这一块先挖个坑,后面我会详细来说),这意味着实际的货币超发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而货币超发最得益的行业是什么?当然是银行,熟悉货币银行学的同学一定都知道,央妈把钱印出来后是通过银行的借贷业务注入市场的,每印一笔钱,对于银行来说都产生一笔新的业务收入。
所以在过去的“黄金10年”,依靠超强的垄断和国内经济大发展,银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上帝一样的角色,赚取着超级丰厚的利润。
2
但是好景也不长,我们国家逐渐开始放松银行牌照的发放,全国银行的数量从10多年前的40多家,发展到今天共有4000家,所以银行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了。
另外呢,从2013年国家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说银行为了吸引储户,自然要提高存款利率,聪明的童鞋应该早就知道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就相当于普通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吗?
从宏观背景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速开始有所下滑,进入新常态,况且国家还在调控房地产,不允许银行的贷款进入房地产。
几个因素一叠加,银行的利润增长马上开始下滑,再也不能过上幸福的土豪生活了。
但是银行会这么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吗?显然不会啊。我们要赚钱,我们要大口吃肉,大口喝汤啊,对不对。
于是银行就开始瞎几把搞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什么融资平台、理财产品等各种表外业务,创新起来不比互联网公司逊色。
考虑到很多小白对金融行业一无所知,所以再简单科普一下银行的业务构成。
我们可以把银行分成两类业务
一类是我们大家都懂的存贷款业务,也可以叫做表内业务。
一类是我们普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影子银行业务,也可以称作表外业务,之所以熟悉是因为我们日常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就是属于这类业务。
哦对了,还有你们比较熟悉的各类手续费,其实这一类业务占到银行收入结构中的比例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传统监管规则体系下,银行的借贷业务是被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盯的死死的,就比如说对银行都有一个叫做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指标。
比如说,现在要求某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也就意味着他每贷出去100块钱,必须要有8块钱的自有资本作为支撑的。
换个说法,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倒数,即是银行贷款业务可以使用杠杆的倍数,8%的倒数是12.5,即银行自有资本如果是100亿元,那么他能够做的贷款规模最高不能超过1250亿元,这直接决定银行业务的天花板在哪里。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监管层非要使用这项指标对银行的业务扩张进行限制呢?那是因为要保护你们啊!
如果银行贷款出去1250亿元,坏账率是8%,那么他的自有资本100亿元就损失掉了,如果坏账率高于8%,那亏的是谁的钱?银行的吗?当然是你们的钱。所以银行在满足监管要求控制贷款规模的同时,又必须将坏账率压缩在一定的水平之内。
而表外的影子银行业务就像是在传统的银行监管体系中击穿了一个大洞,为银行的业务规模扩张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由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是不受核心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控制的,于是银行为了想尽办法多赚钱,就拉来了他的小伙伴们,比如券商、信托,一起手拉手大步迈向新道路。
比如发100亿元的理财产品,原本你们的钱存个银行定期年利率比如3%点几,现在他的理财产品跟你说一年预期收益有4%以上,兴不兴奋!开不开心!你买不买?
就这样,大家通过各种通道玩命儿的加杆杆,嵌了一层又一层,根本无法评估风险。这笔钱既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流入股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2015年的杠杆牛市,还可以通过信托流入房地产项目里。
大家一起扩大规模,躺着闷声赚大钱。只要每通过一个通道(就是指金融机构),每个人都拔一层毛,最后大家都开开心心地拿到了几百万的佣金。但事实上,银行堆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就拿我那个同学Y君来说,才本科刚刚毕业5个年头,当年的年终奖达到了令人乍舌的200万。
他也坦言对我说,之所以能赚那么多,完全是由于身处这个体制和时代当中,而不是自己有多聪明,多能干。
3
我那位同学Y君的一个表弟,因为羡慕他哥令人生畏的奖金,坚信选择金融专业是这辈子最明智的决定,毕竟没有什么比一夜暴富更能诱惑踏实努力的普通人了。
他花费了并不富裕父母的50多万到美国念了个硕士,镀完金回国,去年刚刚进入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这家银行给了他多少薪水呢?起薪10K,年终奖看情况而定。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一个银行的朋友聊天中得知,现在进这个行业的年终奖能有个几个月的工资不错了。
这里心疼他表弟10086秒。
金融暴力的时代结束了,但好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在2017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老大都一再明确今后3年要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首档其冲的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且继续进行经济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
这几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这背后深层次的解读就是目前顶层设计的意图核心是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之前你们这套熊孩子的玩法,领导人看得清楚也看得很明白,这次是下定决定要整治了。
央行目前实施的宏观审慎管理MPA职责,就是要把表内外都纳入监管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媒体当中听到的银行表外业务回表。这样一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要受到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限制。
2018年5月,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中严格规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消除多层套嵌,抑制通道业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总之一句话,以后都给我老老实实的,之前那种玩法,你们想都不要再想了。
金融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只能停留在小伙伴们的美好记忆中了。
银行本身的回报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了,那么银行业的老铁们,你们还靠什么支撑起动不动就几百万的年终奖呢?
随着金融监管越深入,金融行业的暴利就越不可能发生。
几个月前,我去北京又约了故友Y君和J君吃饭,听Y君说他们银行的整个通道业务部门几乎每周都有人离职和被离职,与他一起进来的同事也在不停地离职。这不得让人怀疑怕是各银行为配合此次央妈的良苦用心展开了供给侧改革。既然银行自身都泥菩萨过江了,去掉个20%的人能算个啥。
而J君呢,几年前他任职的公司在美国上市,凭借着手里的期权已然实现了财务自由。
4
总之,以后金融行业的日子不会再像之前那么好过了,未来10年国家都会是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在这些领域会继续诞生大量的财富机会。
而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人,又会重新踏上时代的天平中代表胜利者的一端。
电影《艋胛》中有一句话:“你知道吗?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就要往哪个方向倒。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是草”。送给同样在金融业奋斗的小伙伴。
PS:虽然不鼓励你未来三五年里还是一股劲的往金融行业里面去冲,但是系统性地学习一些金融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我下次的推文里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