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便持续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除在军事战场外,各方在舆论战这一平行战场的角力也从未停止。俄乌冲突是有史以来社交媒体参与最广泛最深入的一场军事冲突,乌克兰利用社交媒体提振本国国民斗志并寻求国际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社交媒体大肆抹黑攻击俄罗斯并屏蔽俄罗斯的反驳,俄罗斯则在被西方“锁舌”“封喉”的被动情况下艰难发声,各方给全球民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冲突叙事。可见,社交媒体不仅实时在线直播战事进展,更延伸了现代战争的边界,凸显了国家之间的全新博弈方式,运用社交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已成为摆在越来越多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且现实的课题。
文 | 北京 孙敬鑫 王丹
社交媒体意外成为“新型战场”
《2022年全球数字概览》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2亿,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58.4%。在过去一年,有4.24亿新用户加入社交媒体,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增100多万个。根据Statista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数字经济指南》,2021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时间为142分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目前乌克兰超过70%人口是智能手机用户,而超过80%手机用户使用高速互联网。另有数据显示,俄罗斯网民平均每天花不少于2个小时使用社交媒体。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社交媒体,此次俄乌冲突以无数“第一视角”向全球直播。
2月24日,乌克兰民众搭乘从乌克兰基辅开往波兰普热梅希尔的火车,期间在火车站一处临时避难所休息时,人们通过手机关注时事(图:人民视觉)
社交媒体成为俄乌及各自支持者打舆论战的战场,冲突双方积极利用社交平台发布各自的信息。平台的信息、数据和服务等不仅是在记录和传播战争,更是嵌入成为战争的一部分,甚至有英美媒体称这是一次“社交媒体之战”。乌克兰政府机构和政要在推特(Twitter)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密集发声,寻求借此获得舆论支持,占据舆论高点;乌克兰民众则随手拍摄战争现场,上传到互联网上发动舆论攻势,博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同情;美欧等国、北约等组织官方推特账号保持活跃,希望引导国际舆论走向;西方主流社交媒体则纷纷限制俄罗斯媒体的权限。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转型部部长米哈伊洛·费多罗夫3月12日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主场。当战争爆发时,我们又回到‘电报’(指即时通信软件Telegram),想起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所以我们的运作相当成功。”
更有甚者,3月14日,世界首富马斯克在推特上以俄文向俄罗斯总统普京下战帖,称要与后者决斗,赌注是乌克兰的命运。4月4日,推特发布公告称,马斯克已购买9.2%的推特股份成为最大股东。5月13日,马斯克在推特宣布,收购推特交易因需确认数据而暂时搁置,未来仍致力于收购推特。
西方社交媒体尽显“双重标准”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西方国家宣布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严厉制裁,一些网络巨头也紧随其后,谷歌、“元宇宙”等西方科技公司毫不掩饰地介入俄乌之间的信息战。一方面,它们封禁俄罗斯官方媒体,系统性地阻断俄罗斯政府官方账号及其主流媒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声渠道;另一方面,它们又修改平台运营规则,大肆传播“反俄挺乌”的信息,构建单向度的信息流动场域。谷歌2月底宣布禁止俄罗斯官方媒体在旗下优兔(Youtube)等平台上投放宣传广告;3月3日宣布暂停所有在俄广告业务,并声称“不希望有人借乌克兰危机发财”;3月12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屏蔽俄罗斯官方媒体频道;4月9日,俄媒发现在谷歌翻译输入“亲爱的俄罗斯人”的英文,系统会建议将其替换为“死去的俄罗斯人”。3月12日,优兔宣布立即在全球范围内阻止用户访问俄罗斯官方媒体频道。4月5日,推特宣布对300多个俄罗斯政府机构的账号实施限流措施,俄总统普京的账号也未能幸免。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路透社报道,“元宇宙”的内部电子邮件显示,该公司“临时调整”了脸书(Facebook)平台的仇恨言论管控政策,允许部分国家用户发表针对俄罗斯的仇恨言论。舆论场上只有一方声音的失衡局面,导致虚假信息和谣言满天飞。《华盛顿邮报》3月底还披露,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谷歌、脸书和推特等平台上发布招募间谍的广告,且通过地理定位精准投放到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及其附近人员的手机上,目的是招募“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且会说俄语的人。
当然,这些社交媒体的背后,都少不了美国官方的影子。实际上,美西方围绕社交媒体政治化、军事化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俄乌冲突爆发伊始,美国多家社交媒体运营商就收到联邦参议员马克.沃纳的信件,敦促它们遏制俄罗斯的“影响力攻势”。3月10日,白宫召集大约30名在美国社交媒体平台颇具影响力的博主开会,这些“头部网红”“网络大V”通过视频会议接收来自白宫的“最高指示”——“正确”介绍俄乌局势和美国、北约的对俄政策。
俄罗斯在社交平台上“落于下风”
左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发布消息称,谷歌公司暂停俄罗斯政府资助的媒体在其平台上获利;右图:路透社在推特(Twitter)账户上发布消息称,脸书(Facebook)和照片墙(Instagram)暂时允许发布呼吁暴力抵抗俄罗斯人的言论(本刊记者 张晶晶 摄)
凭借在全球信息流动中的非对称影响力,在现实地缘博弈中实质性处于劣势的乌克兰获得了某种非对称的优势。尽管在地面战斗中处于劣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乌克兰迄今为止赢得了“人心争夺战”。
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充分利用了美西方国家为压制俄罗斯而塑造的全球舆论平台,将其自身转化成为在西方受众中拥有巨大政治动员价值的政治符号。他几乎每天都在其拥有100多万粉丝的“电报”账户上发布视频,及时反驳有关他的谣言。乌克兰副总理费奥多罗夫在互联网上呼吁世界各地的网络活动家和黑客对抗俄罗斯。乌克兰国家公路管理局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乌克兰人取下路标,以迷惑俄罗斯军队。乌克兰内政部则通过在社交媒体账户上发布战死或被俘俄罗斯士兵的照片,呼吁他们的家人要求普京叫停其“非法和卑鄙的命令”。
俄罗斯新闻和社交媒体则主要是告诉俄罗斯人,他们的军队正在取得胜利,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在国际上得到迅速传播,除非是抨击俄的宣传或者关于俄的负面信息,这与乌克兰抵抗者发出的信息形成了鲜明对比。总体而言,西方国家利用信息平台优势,通过引导舆论、煽动黑客攻击等方式向俄罗斯施加战场外的巨大压力,俄罗斯在社交媒体的舆论战场上已落于下风。国际舆论场上的“锁舌”“封喉”对俄罗斯造成的损害不亚于经济制裁。正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所提到的,乌克兰在社交媒体上赢得了与俄罗斯的“骂战”。
当然,俄罗斯也对西方社交媒体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他们一方面积极作战,抢夺战争叙事权,另一方面则大力管控信息,消除战场杂音。3月21日,俄罗斯法院裁定脸书和照片墙(Instagram)为“极端组织”,因为它们纵容用户发布仇俄言论及煽动对俄军使用暴力,纵容“俄罗斯恐惧症”(Russophobia)。5月1日,因 “多次拒绝删除俄罗斯禁止的内容”,俄罗斯联邦法警局宣布对谷歌立案并强制执行72亿卢布的罚款。
社交媒体的弊端不容忽视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流动更加去中心化,每个人既是信息源,也是媒介和受众。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及时且“不加过滤”的新闻。“不加过滤”的结果是第一时间且第一手,但代价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专门研究和打击假新闻现象的美国民间智库统计,在美国,90%以上的信息收集和传播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实现的,但只有不到1%的用户会在阅读新闻时进行事实核查,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却认为自己非常擅长识别假新闻。
此次俄乌冲突中,社交媒体上的谎言和对集体想象力的操纵显然得到了加强,导致大量信息失去控制,假新闻盛行。美国掀起的这场信息风暴并非以传播事实和真相为己任,而是沦为政治操弄、党同伐异的“饕餮盛宴”。谎言是武器,而真理则是最大牺牲品。不少学者认为,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围观与参与的方式,也正在重新定义政治与战争的意涵,我们越来越多地走向现实与虚拟并举的“混合战争”。技术巨头的介入让我们审视过往有关“技术中立论”的迷思,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信息安全、技术伦理、全球化规则等问题。
4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俄乌局势对记者发表谈话(图:新华社)
各界对于社交媒体影响外交政策的态度一直十分复杂。2020年,推特等社交平台成为了政治极化的最大推手。英国《卫报》在2020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由于推特可以让人们冲动地分享直率、无中介的信息,因此比传统媒介更容易传播虚假信息和扩大误解,政府官员的推文可能有助于塑造美国的公众叙事并为美国的决策提供更深入的见解,但它们也可能造成混乱,颠覆外交沟通,加剧全球紧张局势。因此,“确保推文不会使危机升级的最佳方法是美国官员在紧张局势加剧时不要发推文”。由是观之,在信息流动迅速、用户终端分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管控风险、重塑底线,使深陷民粹主义困扰的外交重回秩序和专业的轨道,仍是各国政府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9日发表该报驻美国记者爱德华·卢斯采访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一篇文章,基辛格认为,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将在乌克兰战争结束后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正处在完全崭新的时代”。俄乌冲突再次凸显世界的叙事方式被改变了,社交媒体深度介入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左右着战争和政治的进程。更不能忽视的是,美西方国家日常就控制着全世界的话语霸权,这次俄乌冲突中,更是系统性地展示了他们如何运用社交媒体优势,在全球舆论场进行信息操控与认知塑造。俄乌冲突为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舆论战课,让各国更加明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因为在社交媒体时代,放弃了舆论平台的自主权,无异于在沙滩上建堡垒。
(孙敬鑫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授,王丹系中国外文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赵欣
校对:柏杨
监制: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