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宣统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公布的“币制则例”,由于沿袭光绪风格的“宣统年造”宣统二年“水龙”系列,这套由维也纳造币厂雕模的方案,虽然雕刻精巧,但由于图案、辅币部分二角五分存在币值换算等问题,最终未能获得清廷承认。
就是在此时,天津造币总厂奉命预备铸行国币,该厂聘请意大利籍雕刻师路易奇·乔治(Luigi Giorgi)担任总雕刻师,进行宣统三年版大清银币的雕模铸造等筹备工作,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宣三系列,并最终主导了清朝统一国币的诞生。
大清宣三系列有大清银币曲须龙、大清银币长须龙、大清银币短须龙、大清银币大尾龙,此系列币,体制完备,制作精巧,实属中国货币史上之空前。此中“曲须龙”被采纳为最终版的国币,因而“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则较为少见,是最具珍藏与投资价值的。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
我国古币种类绚丽,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中的瑰宝。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精致、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视。
艺术品名称: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
款识:清代
数量:一枚
类别:杂项
规格:重26.8g 直径3.9cm
此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下为满、汉文“宣统三年” 字样,左右两侧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壹圆”二字坐中,外围是巨龙腾空,自上至左向右环绕一周,七根尾须向上,龙头置上,两根长须下垂,鼻梁突起,两眼炯炯有神,龙纹精细,火球在下,下方边缘是英文“壹圆”字样。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版,此枚品貌俱佳、极为珍稀的“长须龙”,流传有绪,当为中国机制币中最具收藏魅力的稀世之珍罕。在钱界也是名誉颇具,历来为中国银币收藏的倾心之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才智,创造出自成体系、光辉耀眼、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明,举世难寻,"物以稀为贵"是亘古常理, 无论何种版式的长须龙样币, 皆为藏家汲汲追求的目标, 热衷程度历久不衰, 是龙银珍品中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