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东就不是个省心的地儿。它地处五海三洲,连接亚非欧大陆,又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石油资源,所以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肥肉。
英、法、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帝国曾长期霸占这里,二战后随着被压迫民族意识觉醒,中东各国开始纷纷独立,摆脱殖民统治。然而老奸巨猾的殖民者们不甘心失败,于是一边假意撤离,一边在中东埋下数不清的矛盾和障碍。
▲中东地区
他们将阿拉伯国家拆得稀碎,划分不平等边界,扶植傀儡政权在各国间挑动仇恨。1948年又通过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成立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中砌入一颗钉子。在政治、宗教、领土等各方面的激烈冲突下,中东地区一片混乱,至今不得太平。
以色列建国第二天,被窝还没暖热,阿拉伯联军就大兵压境了。幸亏小以生命力顽强,才终于生存下来。此后又经过第二次、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越战越勇收获重大战果。北占戈兰高地,南夺西奈半岛,一度使苏伊士运河成为界河。
埃及和叙利亚吃了大亏,经过几年卧薪尝胆后实力才慢慢恢复。这期间美英等国频频在中东落子布局,新兴的超级大国苏联也急于在地中海打开局面。
▲地中海进出口被牢牢把控
1967年以前,苏联在地中海属于外来户,势力并不明显,地中海也被称为北约的内湖。当时苏联还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再加上受到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控制)的限制,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很难顺利进出地中海。
1959年美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服役后,形势骤然发生变化。一艘又一艘核潜艇快速下水,到1967年美国已拥有41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5艘、伊桑·艾伦级5艘、拉法耶特级31艘)!
▲“乔治·华盛顿”号
这些核潜艇搭载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从射程2200公里的“北极星”A1到最大射程4630千米,携带6-10个分导核弹头的“海神”C3性能不断提高。
美国将战略核潜艇部署到地中海和挪威海域,一下子对苏联西南部区域造成重大威胁。苏联海军必须扩展到地中海海域,才能监视、打击美国核潜艇,确保国家安全,所以中东就成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场。
1967年,苏联悄悄建立地中海分舰队,为避免刺激北约对外称“第五分舰队”。
苏联陆续和阿尔巴尼亚、叙利亚、埃及等国签订友好合作协定,选择一些港口作基地,以解决舰队远程补给维修问题。可惜后来国际关系变动,阿尔巴尼亚等地的港口被陆续关闭,只剩下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和埃及亚历山大港,大多数时候还是靠公海上的12个离岸锚地补给维修。
虽然后勤体系不完善,但没有影响地中海分舰队取得辉煌战果。它分成指挥、水面作战、潜艇、反潜、两栖、辅助支援等6个支队,驻守在地中海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持续跟踪监视美国航母和战略核潜艇,成为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
1973年,经过6年休养生息,埃及民众对夺回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的呼声越来越高,萨达特总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在10月6日,埃及、叙利亚联军突然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埃军越过以军防线
以色列一开始大意了,没有防备,对战争到来出现严重误判,所以在60万阿拉伯大军攻击下迅速溃败,很快就丢失了大半个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到10月8日,埃军已占领苏伊士运河东岸8-10公里深处两处阵地;叙军也在戈兰高地上推进了7-10公里。以色列在两个方向展开反击,但苦于国内战争资源严重不足,不到一个星期弹药就消耗殆尽,仅能再维持数天。眼看着犹太国就要倒下,背后的美利坚大哥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阿以两军路线图
10月12日,美国宣布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代号“五分钱行动”。C-141、C-5A大型运输机载着成千上万吨的物资飞到卢德机场,立即投入战斗。后来又通过海运输送大批物资,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以军倾斜。
▲美军”五分钱援助行动“
与此同时,苏联老大哥也向小弟埃及和叙利亚伸出援手,大量米格-23战机、萨姆-6防空导弹、T-62坦克通过空运、海运运到中东。
为了保护运输船队,苏联海军在地中海集结大批兵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直接碰面已是不可避免。
战争刚开始时,美军第6舰队在地中海有48艘舰艇,包括“惠特尼山”号两栖指挥舰,4艘攻击核潜艇、TF60航母打击编队、TF61两栖作战编队等。
▲1970年的“独立”号航母(CV-62)
TF60编队有2艘航母,“独立”号航母在希腊,“罗斯福”号航母在西班牙。TF61舰队由 “瓜达尔卡纳尔号”两栖攻击舰和9艘两栖舰艇组成,搭载着3000名海军陆战队员。
苏军有52艘舰艇,包括2艘导弹巡洋舰、1艘火炮巡洋舰,6艘导弹驱逐舰、5艘护卫舰、11艘潜艇(至少有2艘装备核巡航导弹)、2艘扫雷舰、2艘登陆舰和几艘辅助船,一次齐射至少能发射20枚重型反舰导弹。
此后双方不断投入兵力,东地中海区域聚集的战舰越来越多。
6日,苏军1艘导弹驱逐舰、4艘潜艇和1艘辅助船到达,舰艇总数增加到58艘。
8日,美军“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赶到克里特岛南部,TF61舰队到达北部苏达湾。
10日,苏联黑海舰队又派出1艘火炮巡洋舰和2艘导弹驱逐舰增援。
▲苏军“格罗兹尼”号导弹巡洋舰
苏军派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跟踪“独立”号航母,又派情报侦察船监视两栖舰队,向美军发出明确信号:若干扰苏军运输行动将予以还击。
地中海分舰队司令叶夫根尼•沃洛布耶夫想骚扰一下对方,让士兵时不时向水里丢一颗手雷,好像在和水下的潜艇联系,然后美军反潜飞机的起飞频次就迅速上升,脆弱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11日晚上意外发生了,以军袭击塔尔图斯港时不小心击沉了苏联的 “伊利亚•梅奇尼科夫”号商船,苏联被卷入直接冲突。
这可把以色列吓坏了,阿拉伯人还没搞定,又给苏联老大哥送上兴师问罪的机会,这可如何是好?于是赶紧道歉,吧啦吧啦的解释攻击目标是叙利亚军舰,击中苏联商船纯属偶然,绝非故意挑衅等等。
我相信以色列的道歉是真诚的,绝对没有撒谎,但是莫斯科不接受啊。很快苏军舰长就接到开火授权,不久后就发生了“娜佳”级扫雷舰向以军飞机开火的事件。以色列也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
▲”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火炮巡洋舰
长时间的紧张对峙让每一个人都快发疯了,19日,第6舰队司令丹尼尔•墨菲上将向沃洛布耶夫发出信息,要求双方遵守1972年《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不要用大炮和导弹瞄准对方。
陆上的外交斡旋在紧张进行,22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阿以双方在12小时内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大部分地区都遵守了,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战斗却停不下来。埃及第3集团军不顾开罗的命令,准备强行突破包围圈,于是以军向苏伊士市挺进。
24日联合国再次要求停火,仍然没有制止战斗。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联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向以色列施压,并强调如果拒绝提议,苏联将不得不考虑单方面干预,实现强制停火。
事实上当以军17日渡过苏伊士运河时,苏军的登陆计划就已经在起草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口有7个空降师枕戈待旦,准备在西奈半岛登陆策应埃及第3军团。
▲苏联空降兵
华盛顿的紧急会议一直开到25日凌晨,之后敦促以色列停止行动,同时提升三级戒备状态,派“肯尼迪”、“罗斯福”号航母东进地中海,与“独立”号会合形成3航母战斗群+2两栖编队的强大阵容。
10月25日,以军迫于美方压力停止行动,苏军登陆计划在最后一刻被中止。陆上形势缓和,但海上依然紧张。
29日,苏军舰队开始对美航母和两栖编队进行模拟攻击演习。华盛顿将航母限定在克里特岛海域让美军很被动,因为这极大简化了苏军的瞄准问题。
苏军现在有88艘军舰,其中47艘是战斗舰艇。它们分成5个打击编队紧盯着美国5艘大舰,“惠特尼山”号旗舰居然都没人搭理。
▲“惠特尼山号”
第1打击编队盯着“独立”号,第2打击编队拽着“罗斯福”号,第3打击编队则冷冷地看向“瓜达尔卡纳尔”号两栖攻击舰。
同日,第4打击编队进入地中海尾随“肯尼迪”号,第5打击编队紧跟“硫磺岛”号。
苏联当时最新锐的肯达级、克列斯塔级导弹巡洋舰都来了,巡航导弹核潜艇也在其中,每艘航母周围都有3艘以上的苏军战舰,地中海上一派热闹景象。
墨菲上将写道,两支舰队仿佛坐在一个池塘里,距离很近,迄今为止不大可能发生的海上战争场景已经设定好了…… .
▲“瓜达尔卡纳尔”号两栖攻击舰LPH-7
31日苏军兵力到达顶峰,96艘舰艇一次齐射就能发射88枚以上的重型反舰导弹,平均每艘美国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将获得17枚导弹的“亲切慰问”。
美军的60艘舰艇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如果战斗不可避免,那先发制人是最好的选择。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这也正是苏军的想法。早在8个月以前地中海分舰队参谋长谢苗诺夫少将就提出“首战齐射法”——全体军舰在美军舰载机到达前,将所有导弹、火炮、鱼雷射向敌军航母。既然空袭之后海面上什么也剩不下,那就同归于尽吧。
两支舰队都有核弹头,美参联会主席托马斯•莫尔海军上将悲观的说:如果战争爆发,我们有可能损失在东地中海的全部舰队。
▲有点夸张,反正不好防
在苏军大无畏的勇气压制下,美军终于认怂了。30日下午4时,在确认苏军不会登陆后,华盛顿下令航母向西航行,传递出和解信号。同时也为航母机动增加回旋空间,毕竟天天被人拿枪顶着脑门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苏联舰队直到11月3日才撤离,此后两周仍保持着高度戒备,11月15日之后才陆续返回。
一场激烈的海上对峙终于结束了,苏联海军以必胜的信心和大无畏的勇气压倒了美军的先进武器,取得最终胜利,终于报了当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被美军围困的一箭之仇。
狭路相逢,勇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