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在南京成功举行。本次大会聚焦糖尿病研究最新进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学术内容涵盖糖尿病诊治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到临床,从预防到治疗,为全国同道奉献出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现场
目前,糖尿病前期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随着糖尿病防控意识的增强,对糖尿病前期有效干预策略的探讨也成为本次大会重点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糖尿病与中医药学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人民医院宋光耀教授从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和危害谈起,阐述了糖尿病前期干预的新进展,并立足受广泛关注的FOCUS研究等,对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价值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现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宋光耀教授
糖尿病前期人群多、危害大,早期干预可降低多种疾病风险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制定了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以方便临床诊断。
病理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炎症、脂肪因子、高血糖、肥胖、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根据2023年《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病率为5.8%(IFG)/9.1%(IGT),人数为2.98亿/4.64亿;而到2045年,这一数量将会达到4.14亿(IFG)/6.38亿(IGT)。我国数据则显示,中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且老年人群患病率更高,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48.9%。
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征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近半数合并血脂异常。而血脂异常参与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庆研究显示,如果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显著升高。另有相关荟萃分析等证据也提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肿瘤以及其他并发症(如痴呆、抑郁)的风险显著升高。因此,临床亟需开展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早期干预工作,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前期需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目前治疗手段仍存优化空间
根据《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主要目标包括控制体重、改善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使血糖逆转为正常,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干预方式则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
荟萃分析显示,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间歇性训练和阻抗训练等)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有显著改善作用。但是,大部分该类研究尚存在偏倚风险不明确,证据质量偏低的缺点。大庆研究随访30年的最终结果显示,饮食干预或饮食干预结合锻炼可显著降低IGT人群的长期死亡率。2023年《糖尿病护理》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则显示,传统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单纯IFG并不能显著降低其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但对于IGT(无论是否合并IFG)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领域内学者对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等西药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索。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的多中心研究显示,与仅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另一项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则显示,GLP-1RAs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的比例,但同时GLP-1 RAs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任意胃肠道不良事件、恶心、呕吐、腹泻的风险。
其他多项研究也证明,部分西药虽然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在干预糖尿病前期方面效果有限,甚至不如生活方式干预。总体而言,西药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仍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明确。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大有价值,综合指标均改善更有益于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中医药用于糖尿病治疗进行了肯定,指出中医药在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2017年版)》和《糖尿病前期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指出,对于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证患者,给予中成药治疗时可选择津力达颗粒。
津力达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制的创新专利药物,由人参、黄精、麦冬等十余种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的功效,可系统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为进一步评估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及多代谢紊乱人群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作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效果——FOCUS随机临床试验”。该研究已于2024 年 6 月 3 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FOCUS研究纳入我国来自21个城市35家医院的18岁至70岁之间的889例成年受试者,其中885例被纳入全分析集,且均经过严格筛选确诊为糖耐量异常和腹型肥胖,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代谢异常。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津力达组或安慰剂组,在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体力活动等)的基础上,每天按照9g/次,3次/日的剂量口服津力达或安慰剂。研究主要终点为糖尿病发生率。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20年,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7.83%和42.66%。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受试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显著降低41%(HR,0.59;95%CI,0.46~0.74;P<0.001)。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70%和22.05%(HR,0.62;95% CI,0.49~0.78;P<0.001)。在完成研究的受试者中,津力达组和安慰剂组糖耐量复常比例分别为39.18%和25.64%(P<0.001)。
此外,津力达组在多项代谢指标上也显示出了积极的变化。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在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关键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在血脂水平方面,相较于安慰剂组,津力达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所上升,这些变化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津力达组的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平均下降更多,这一结果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津力达还可能对患者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体现在津力达组的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这些指标的改善可能预示着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降低。在安全性方面,津力达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结语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环节,通过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可以实现良好的防控糖尿病的效果。饮食和运动改善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策略,但单纯依靠生活方式改善效果有限,必要时应给予药物干预。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FOCUS研究的发表,进一步验证了以津力达为代表的中成药在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宋光耀教授表示,未来临床中,应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更多科研工作的开展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