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家陈立老师的家宴

与蔡昊大师相约,到杭州看望美食大家,《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总顾问陈立老师。

小宽说他自己被叫“美食家”,总会脸红。不就是写几篇美食评论文章而已,怎么就成名成家了?汪朗老师给“美食家”的定义是:既要懂吃,还要著书立说。陈晓卿老师说自己只是个美食爱好者,如果朋友圈里突然冒出个美食家,估计是主业失败了。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和美食文化的推广,各种美食推文和评论出现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美食家”的泛滥成为一种现象,部分“美食家”,说句好听的,其实是“餐厅推手”,说句不好听的,叫“托”。但还是有“美食家”存在的,比如蔡澜、沈宏非、陈晓卿老师等,而陈立老师,我毕恭毕敬地称其为“美食大家”。

陈立老师出生于杭州,少时成长于陕西,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又到香港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做过精神科医生,还是讲授精神分析、心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的教授,做过上市公司的独董,还在香港亚洲电视当过主持人,主持《你说怎么办》和《越食越疯狂》两档节目,他还是台港澳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专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先后出任杭大和浙大台港澳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如此丰富的学术素养和从业经历,是他异于常人分析美食的关键,丁磊称其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陈晓卿老师评价他“当今国内很难找到像陈教授这样既有家学渊源,又有个人眼界的学者”,一点都不过分!

热情好客的陈立老师,把自己的家变成美食圈的会客室。陈宅是浙江大学的一座老式教工住宅楼,三房一厅,估计不过90平方米,就是这个略显寒酸的地方,却是全国最忙的客厅,每天晚上,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路人马到这里吃饭 、喝酒、品茶、聊天,陈立老师和陈夫人轮番上阵,亲自做菜招待客人。可以这么说,没到过陈宅,没吃过陈家家宴,说明在美食圈还混不上档次。

去年五月,我在高尔夫球场首次一杆进洞,十月邀请一众好友到长三角转悠一圈,到了杭州,因人员太多,没敢打扰陈立老师。陈立老师从北京美食家曹涤非老师口中得知后给我微信留言:“辉哥,到杭州了?明晚到家里来吃饭?”那种亲切,把我彻底感动。这次蔡昊大师带路专程拜访,杭州美食家眉毛老师作陪,陈立老师记性太好,还电邀曹涤非老师参加,那种周到,我辈自愧不如。

陈立老师认为,一个好的餐厅,买手功劳占了七成。会不会选食材,尤其是当季食材,才是美味的关键。这一顿饭,陈老师的主题是“春”,每一道菜都有故事。产于富春江的“琴鱼”,体型虽小,味道却是鲜美得很,这种鱼冬天冬眠,初春时节正是最为肥美的时候,每年的产量很少,由于产地就在严子陵钓台附近,所以又称“子陵鱼”。这个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兼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子陵,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在富春江垂钓为乐,估计也钓到不少琴鱼。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语,与我双鸭山大学校歌甚为相似。一道菜,又应时,又寄语,寓意深刻,可惜我是凡人,确实做不到,只能低头猛吃琴鱼。

一道“醍醐白芦笋”,既打开了胃口,也打开了话题。春天的白芦笋,鲜甜无渣,用牛奶提炼出来的油脂搭配,清新中带着醇厚。“醍醐”是什么东西呢?李敖说是熬粥时上面的一层浆,佛祖当时就是喝了牧羊女的粥,吃了这层粥水精华而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但《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说:“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把醍醐说清楚了,就是奶油,看来李敖说的不对。最早使用“醍醐灌顶”的,是唐朝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他在《行路难》之二中有“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找陈立老师吃饭,还真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陈立老师在陕西长大,上大学前在陕西插队,他的美食菜单里,也少不了陕北美食。他拿出陕西同学送的锅盔和白封肉,说这个白封肉,就是红拂女与唐朝开国名将李靖私奔时吃的,又引出一段故事。《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赋诗赞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个红拂女,浙江人,是在随朝大臣杨素家执红拂的婢女,因赏识同在杨素府中的李靖,两人私奔,后来帮助李世民夺取了天下。三原白封肉,就是将猪肉、猪蹄加入各种调料,炖熟凝成冻状。其特点是肉色洁白,汤冻明亮,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味醇芳香,与锅盔夹着吃,别有一番风味,陈立老师将它与私奔话题联系起来,让人血脉喷张,精神抖擞,仿佛也有了私奔的激情,这个肉,大家打趣说干脆就叫“私奔肉”。

话题从私奔聊到了男女之情,同去的眉毛老师说他的梦想就是开个妓院,如果还与风尘女子有一段情,人生才有点意思。陈立老师当着陈夫人的面,认真他说:“我坦白,我与风尘女子有过一段情”。说他在从事港澳关系研究时,曾因公到过澳门,友人热情款待,酒后到了一夜总会,分给陈立老师的是一来自新疆小姐,名叫阿伊古丽。陈老师问她因何到此,阿伊古丽说,她是学音乐的,想买一把乐器,需要3500元,等赚够了这笔钱,她就回新疆继续完成学业。陈老师立马掏出3500元,让她尽快回家。两年后,阿伊古丽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说已完成学业,心里一直惦记着他……陈夫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被骗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陈老师也跟着笑得咪上了眼,此时的陈立老师,更像个天真的老头。

陈夫人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更是陈老师的贤内助。一个不大的家,每天接待这么多人,陈夫人忙上忙下,把家里收纳得妥妥贴贴,陈立老师一会儿说要个什么东西,陈夫人像变戏法般就找了出来。饭是边吃边做,陈立老师夫妇轮番上阵,轮流陪客人聊天,陈立老师掌勺时,要什么调料,也是陈夫人准备好,说实话,陈老师善找食材,而陈夫人做的菜更好吃,两人的配合,让人想起“琴瑟和谐”。客厅的正中央墙上,挂着一幅书法“高山流水”,就是陈夫人的作品。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既是陈立老师夫妇的写照,也是这间全国最忙客厅每天在演绎着的故事。

与这么一位满肚子故事,幽默又友善的长者聊美食,这是多么的有趣。其实,在来访者中,也有不少精神、心理方面找陈立老师开窍的,陈立老师总能准确把握,几句话就戳中人心。这是一个可以看透你灵魂深处的人,不过不用怕,智者看破不说破,欢声笑语中,总能让人有所收获。有幸结识陈立老师,此生足矣!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者注:林卫辉老师写于2021年3月15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