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药熬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喝最好?喝中药的时候这些食物必须忌嘴
许多人都不喜欢吃西药,而选择中药。主要是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中药的疗效却远比西药慢很多。其实,找对时间喝中药对发挥中药的疗效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呢?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之一是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之二是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之三是顿服
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误区1:中药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药材性质决定煎煮时间
久煎:补益药、矿物药,需要久煎,长时间熬煎能让药材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释放。
不宜久煎:芳香类药材(藿香、砂仁、白豆蔻、薄荷等等)通常治疗感冒的药,都含有此类药物,这类药材多含挥发成分,煎煮时间长,有效成分将散失,反而降低疗效。
误区2:煎药太久会有毒?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不同中药有各自的兼职时间限制,假如煎煮超出时限,只要没有焦糊味,大部分可以继续服用的,但是这样煮药并不提倡,因为会破坏药材本身的有效成分。
误区3:水少放点儿,汤药越浓效果越好?
有人把药汤故意煎得很浓稠,认为漆黑如墨汁的药汤疗效更好,这当然也是一个认知误区。
药汤浓度太高,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中药,服用会增加对胃的刺激与负担,导致胃不适应,甚至恶心呕吐,服用药物后相应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加。
一些特殊体质的病人,可以浓煎。如肾炎病人或心脏功能不全或饮水不能多的的病人,则应尽量浓煎,以达到少饮却疗效更为好。
在每次用药之前,医生一般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情况,这样药方之中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一味药或者是一类药。如果患者是长期服药的,那么胃黏膜就会出现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的患者,应该在每天饭后一个小时或者是半个小时之内服用药物,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药物对于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保健我们的肠胃。
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