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19日报道:在上海看音乐剧,返场时观众席里总会响起大合唱,有时甚至是法语或德语,得益于上海多年来的一幕幕精彩“大戏”,才能陶冶出时常令外国演员们惊叹的良好氛围。近日,由宝山区大场镇人民政府、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迎来六周年特别策划——行知读书会“主题音乐季”,邀请到原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钱世锦携新书《艺术留香:钱世锦自选集》做客,分享那些年那些“大戏”背后的故事。
跟随钱世锦的讲述,百年音乐剧的发展、流变从眼前划过。这位将《悲惨世界》《猫》《剧院魅影》等经典西方音乐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在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一部引进上海的音乐剧为什么选择《悲惨世界》?在《悲惨世界》出现在上海舞台的背后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音乐剧策源地,一个是美国百老汇,一个是伦敦西区。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间,是美国音乐剧大发展时期,诞生了《波吉与佩斯》《俄克拉荷马》《旋转木马》《南太平洋》《音乐之声》等佳作。20世纪60年代起,伦敦西区音乐剧异军突起占领百老汇,尤其是四大音乐剧名剧《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和《西宫小姐》四大音乐剧名剧,虽然上世纪60年代以后诞生的,但是直到现在为止,这些音乐剧还在那里演出。
钱世锦说,我们引进的第一步音乐剧是2002年《悲惨世界》,后来2003年《猫》、2004年《音乐之声》、2005年《剧院魅影》、2006年《狮子王》……每年一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上海大剧院。
“当时为什么选择《悲惨世界》作为首部引进上海的音乐剧?”钱世锦讲述说,我自己是学音乐的,对交响乐、芭蕾舞、歌剧比较熟悉,却从不知道音乐剧。改革开放后我被调去上海交响乐团做团长助理,有一次美国新闻总署邀请去美国考察学习剧团管理的机会,等到了纽约,有朋友跟我说,你到纽约不去看音乐剧,等于没有来过纽约。我拿着百老汇的节目单,看到一晚上就有几十台音乐剧在上演,《悲惨世界》小说电影之前都看过,就选了这部。结果这场的票子一年前就全部卖完了。
“后来到了洛杉矶,有一个剧场也在演《悲惨世界》,托朋友买到两张票。我非常清楚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看音乐剧,在三楼倒数第二排,山顶的位置往下看,台上人很小很小了,但那一次给我带来极大心灵震撼,从头到尾全神贯注,虽然英文我不是全部能听懂,但表演、灯光、节奏完全震撼了我”,钱世锦回忆说,快结束时我眼泪都要出来了,深深感动,这么好看的东西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看到啊?
钱世锦当时虽然在上海交响乐团任职,但想要引进音乐剧的种子已经埋下。“1994年上海大剧院打下第一根桩,我也调任到大剧院工作,市领导嘱咐我,让我负责开幕后演出的节目,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悲催世界》”。
1996年我以大剧院名义给《悲惨世界》版权方写了一封信,他们派了一位香港人过来跟我对接,钱世锦说,我就带着他在还是工地的大剧院脚手架下跑来跑去,跟他描绘未来这里是舞台,这里是观众席……“那时候引进音乐剧还很艰难,当时很多人反对,甚至在报纸上骂我们,说政府花这么多钱造一个高雅艺术殿堂,为什么要引进音乐剧这种不入流的演出。还好市领导鼓励我们,可以做,所以最后顶住压力,大剧院的开幕演出迎来了《悲惨世界》,也打开了上海音乐剧繁荣的大门”。
如今,钱世锦还在坚持“用经典打开音乐剧的大门”!他坚信,音乐剧的特性是故事,没有一部经典的音乐剧不是讲好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看经典音乐剧,能让观众知道,什么是音乐剧,什么是好的音乐剧”。
作者:熊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