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会做老人的史太君

作者:刘樱姝

《红楼梦》里的老祖宗史太君是位福寿双全之人。虽然她也经历了青年丧父,晚年又目睹了贾府由极盛转衰,但她的一生终归是富贵的一生、享受的一生。

这位侯爷家出身的小姐,嫁于第二代荣国公,因为年长辈份高、资格老,成为宁荣二府最高权位者。她出场时已退居家庭权力场二线,自我定位在安享晚年生活上。她身上体现了“会做老年人”的诸多优点:不操儿女的闲心,不问家庭琐事(以前她主掌家政),在有限的日子里尽享清福,努力做个慈祥、可爱、讨人喜欢的老太太。而且她头脑清醒,身强体健,牙好胃口好,走到哪里哪里热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样的老太太是如何修炼成的呢?

首先,她是个生活家,具有把日子过得多姿多彩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靠金钱助推,更要靠内在品味支撑。作为史侯家的小姐,从小锦衣玉食,受到良好教育,形成了高雅的品味。看看贾府里的那些小姐们就不难推断史太君有着怎样的少女时代。

史太君对生活细节独具艺术审美。在潇湘馆,她指出房间配色上的一个误区:“这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建议将原先的绿纱窗换成银红色的“软烟罗”,让颜色形成反差。而且对于“软烟罗”从质地、用途上的一番讲述,更是让小说里的人物和小说外的读者都开了眼界。

在蘅芜院,她见薛宝钗的闺房“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立即指出要拿些古董玩物来装饰才对,因为“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她对布置屋子的方案只需石头盆景儿、纱照屏、墨烟冻石鼎三件东西摆在案上就够了,完全符合设计美学中“少即是多”的原理,足见史太君的高雅不流俗。她老人家自己也说:“我最会收拾屋子,如今老了,没这个闲心了。他们姐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等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其次,老祖宗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史太君爱玩牌,小辈们经常陪着她打牌,热热闹闹,相当于做头脑操,避免老年痴呆。在玩起酒令方面,年过七旬的老祖宗应对敏捷,吃喝玩乐方面真是大观园里的扛把子。在论及事情时,她的逻辑非常清晰,比如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节里,史太君分析说书故事都是骗人假话那段。

她指出那些江湖说书人编的故事都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臆想,就好比山东农妇在想象皇后娘娘天天都能吃大葱蘸酱一样。其实说书人以及中国很多古典爱情小说的套路都差不多:书香门第或宰相家的独生女儿,生得倾国倾城,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本来是个乖乖女,结果一遇见英俊、会读书的穷小子就把淑女的操持丢掉了,忙着私定终身。最后这姻缘靠丫鬟促成,父母只能接受生米煮成熟饭的既成事实。

史太君对此犀利指出:这么大的人家,即使告老还乡也不至于就一个丫鬟伺候小姐吧?府里其他人呢?光看看贾府这样的“中等人家”(贾母说的),小姐的丫鬟仆役都乌泱泱一大片,根本没空子留给穷小子钻。她还进一步分析为何故事会编排成这个样子:一是作者妒忌富贵人家生活,要用私奔来“污秽人家”;二是作者自己对这类故事着魔,所以也照猫画虎编一个出来。这个年龄还能保持清醒头脑,老祖宗生活在现代社会也绝对不会买保健品上当、误入金融骗局。

最后,这个讨人喜欢的老太太关爱晚辈,待人诚恳。她溺爱宝玉,疼爱黛玉,对孙辈们关照有加。四春从小都是在老太太房里长的。当娘娘的元春更是这位老祖母手把手调教出来的。

家里来了客人,老太太总是热情接待。对才貌出众又去过很多地方的薛宝琴,老太太喜欢极了,还让王夫人认下这个干女儿。刘姥姥第二次来大观园,投了老祖宗的缘,老祖宗还专门设宴接待她,又带她逛园子。老祖宗和刘姥姥的身份有着云泥之别,但她一点儿架子都没。用平儿的话说:“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所以后来当刘姥姥得知老祖宗去世的消息,忍不住大哭一场。

这样一个惜贫怜少的慈祥老人,所以她博得了全家上上下下的尊敬。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